Quantcast
Channel: 作者的其他文章
Viewing all 1595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楊雪盈倡大坑建寵物公園 新民黨力阻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在去年區議會選舉中,擊敗新民黨候選人王政芝的灣仔區議員楊雪盈,倡議改建大坑蓮花宮花園及蓮花宮東街休憩處為寵物公園,昨日在灣仔區議會討論。大坑鄰區的新民黨區議員李文龍,稱改建影響其選區的勵德邨居民,促暫緩推行,最終項目未有表決,稱留待下年度撥款進行詳細研究。

蓮花宮花園及蓮花宮東街休憩處位於大坑區東端,使用率較低,楊雪盈在競選期間,將該公園改建為寵物公園列為政綱之一。就任區議會議員後,楊雪盈推動議會跟進,康文署亦就項目進行諮詢,昨日在灣仔地區工程及設施管理委員上討論結果,楊雪盈及李文龍亦分別提交各自進行的問卷調查。

灣仔區議會曾3次討論改建建議,並同意進行問卷調查。康文署分別派發問卷予法團、互委會、商舖,並進行使用者實地調查,共派出247份問卷,收回117份,其中32份支持、45份反對、35份無意見。楊雪盈進行的調查,則向區內5,559戶寄出信件,並設立街站,收回987份,其中82%(807份)表示贊成改建。楊雪盈亦訪問了269名公園經常使用者(每週固定使用1至2次),其中76%使用者支持建議。不同於康文署的調查,楊雪盈寄發的內容同時附上改建的具體方案,以及就寵物公園的影響提供更詳細的理據及內容。兩份調查則同時發現大部份使用者均步行前往,回應了區議會早前擔憂的交通問題。

12273704_954691207938892_7196989406081657965_o

大坑鄰區勵德邨(天后選區)的新民黨區議員李文龍,亦在會上向區議會提交調查,稱收回675份來自大坑及勵德邨居民的問卷,其中80%居民反對。因主席黃宏泰缺席而主持會議的委員會副主席李文龍稱,勵德邨居民可經樓梯及公園步行往天后港鐵站,擔憂寵物公園會對居民造成滋擾,促暫緩項目。

螢幕快照 2016-12-07 上午11.45.53
圖片來源:Google Map

在會議上,多名議員就3項結果迥異的調查結果作查詢,李碧儀詢問收回的問卷是否全部屬當區居民,民建聯鍾嘉敏則欲了解街站位置,鄭其健稱自己是宅男,只會在自己區的「幾條街」,詢問勵德邨何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灣仔區康樂事務經理李佩玲稱,在公園進行的調查並無詢問使用者居住的地點,楊雪盈則回應稱郵寄的住戶全屬大坑居民,李文龍則稱透過入信箱及街站發出問卷,大部份是當區居民。

IMG_4037

楊雪盈及李文龍一度在會議上針鋒相對,李文龍諷刺楊指「自己比較窮」,沒有資源向全區郵寄諮詢文件。楊雪盈展示收到的逾千份問卷,並反駁稱「唔係特別富貴,只是希望幫到居民」,楊又連番質疑李文龍的調查方向,就其發出日期、問卷版本及有否同時就具體方案進行諮詢。李文龍在質疑下,才稱「翻查資料」後指入信箱的調查分別在4至5月進行,而在9至10月則設立街站,並向「相熟」的大坑居民進行諮詢,並一度稱問卷式樣與康文署最終的版本相同。楊雪盈指李文龍的問卷並無詢問公園使用者如何前往的問題,李才改口稱他進行諮詢時問卷的最終版本仍未落實。

鄭其健認為,房協屋邨勵德邨不准飼養寵物,居民「無得益」自然會反對,而大坑居民則清楚支持方案,認為可考慮先試行6個月。自由黨林偉文認為諮詢不成比例,認為康文署應完善諮詢。伍婉婷則認為3份問卷沒有系統性比對,認為要有客觀數據而非「各有各講」。鍾嘉敏亦認同居民及使用者支持改建,但勵德邨居民則反對的結論。李碧儀則認為,應同時調查目前在火龍徑「放狗」的使用者,會否改到新改建的寵物公園。

楊雪盈回應稱,每月也收到近10宗在火龍徑的投訴,指自己對居民有信心,認為寵物公園可部份解決火龍徑的問題,以及不同利益群體能互相尊重,重申根據3個問卷調查,支持及無意見的比例高於反對。

IMG_4031

林偉文稱,楊雪盈及李文龍均有傾向,要求康文署整合3份問卷調查結果。鍾嘉敏稱欣賞楊雪盈的努力,但指他們是灣仔區議員,考慮問題不能只侷限於自己當區,認為要解決問題後才試行寵物公園。伍婉婷則促康文署聘請「問卷專家」處理。

會議最終並未否決或通過寵物公園建議,楊雪盈建議可聘請大學機構再進行中立的調查,其他議員則認為可就灣仔區公園設施進行整體研究,但今年委員會所獲的撥款不足,認為可留待下年度處理。

力主反對的李文龍最後重申,自己僅是反映當區居民意見,對寵物公園持開放態度,伍婉婷則強調議會並非故意阻撓,僅是因為今年度已用盡撥款,才留待下年度跟進,並指期間可繼續跟進改建建議,包括舉辦集思會討論如何進行研究等。

大坑選區原屬新民黨黃楚峰,黃不爭取連任,新民黨改派王政芝參選,以1,148票不敵獲1,398票的楊雪盈。李文龍則在天后選區以2,236票擊敗1,021票的民主黨陳建國。王政芝曾向立法會提及文件,稱「選址設立寵物公園方面有必要平衡各持份者對公共空間及安全的需求」,「大坑一帶車輛出入頻繁,現有的道路設計及規劃上未能顧及寵物主人及寵物的安全。」

蓮花宮花園及蓮花宮東街休憩處屬康文署管理的公園,面積為3,300平方米及300平方米,花園設有卵石步行徑、長者健身站、棋桌、涼亭等設施。

15337600_1278286522246024_5449369730047731751_n
圖:楊雪盈上週在大坑舉行寵物公園集氣大會

IMG_4032


民主派周六發起千人集會 抗議梁振英暴政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律政司在上週就四名議員的資格提出司法覆核,包括劉小麗、姚松炎、梁國雄和羅冠聰,要求撤銷四人的議員資格。民主派下午開記者會,表示將會在今個星期六晚上七點半,在遮打花園舉行集會,希望凝聚更多市民的力量,對抗梁振英暴政。他們已向警察申請不反對通知書,並預計有3,000人參加集會;反梁振大聯盟將會在活動結束後遊行到禮賓府。

34

民主黨涂謹申指,梁振英是次針對四位議員的司法覆核是衝著9月市民在立法會選舉中的選擇而來。他分析稱,今次事件並非只針對四位涉事議員,而是梁振英企圖否定市民在9月立法會直選的選擇。

涂續稱,梁振英利用法律制度,吹毛求疵地批判議員宣誓的表現。他認為這次司法覆核並非法律行動,而是一個政治行動。

30

社民連梁國雄指,是次司法覆核的故事在一年前早已開始。梁振英首先透過確認書,拒絕讓某些候選人參選;後又宣傳口號vote them out,用選票把民主派議員驅離議會。長毛指出,梁的這兩個方法都無功而回,建制派仍然在地區直選中大敗。「梁振英唯有『改變賽果,入左波都當你輸』。」

梁國雄強調,「壓迫越大,反抗越大」,斥梁振英為了自己的連任徹底暴露了制度的腐敗。 梁表示,梁振英通過改變民意的選擇,企圖奪取市民委託給民主派議員的監督政府的權力。他表明,星期六的集會只是反抗的第一波,日後必會繼續抗爭。

24

劉小麗指,梁振英不惜一切推翻是次立法會的選舉結果是他的選舉工程。她提到梁振英近日來不斷摧毀立法會的自主性,又染紅社福界。劉呼籲市民同心協力,抵抗暴政,阻止梁振英連任。

姚松炎亦強調,是次的司法覆核無疑是政府濫用司法程序。他認為,四位涉事議員的宣誓表現並無任何違反宣誓條例或基本法的內容。 他又指自己的界別一直以來都是梁振英的票倉,呼籲市民星期日就選委會投票,拒絕讓梁振英連任。

目前,立法會地區直選建制與泛民的比例原為16:19。在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被取消議員資格後,雙方比例進一步拉近至16:17。若然再有地區直選議員被取消資格,民主派便失去分組點票的否決權。加上劉小麗與游蕙禎屬同一選區,一旦司法覆核成功,非建制派很大可能只能在補選中取回一席。

香港眾志羅冠聰指,梁振英今次已不用民族大義等手段去掩蓋其政治目的,而是透過直接的政治行動企圖推翻立法會選舉,並進行補選,希望令建制派全面掌權。

羅認為是次問題的關鍵並非他個人的議席,已是關乎市民的選舉權利受到侵害。他又認為香港人必須勇敢地面對梁振英的宣戰,呼籲市民星期六到遮打花園參與集會,告知梁振英「我地已經準備好去迎接你既宣戰」。

記者:李巧兒、麥馬高

舊皇都戲院僅評二級歷史建築 民間團體及學者質疑評審成員欠專業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古物古蹟諮詢委員會明日下午開會,就多項古蹟作評級建議,當中備受關注的包括北角舊皇都戲院。委員會僅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民間團體及學者均批評評審成員欠專業,建議考慮戲院對香港電影發展史的影響,應至少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古諮會在今年四月曾建議將舊皇都戲院評為三級歷史建築,但在同月18日的會議上,多名委員建議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主席林筱魯最後押後評級。

民間團體「活現香港」從年初起倡議保育戲院,更拍片訪問學者、演員和北角街坊,希望能引起港人對保育舊皇都戲院的關注。「活現香港」今年又曾用兩個月時間作研究和撰寫戲院的文物價值評估報告,指出戲院是戰後最古老單幢式戲院建築,見證了香港電影業光輝歲月。

陳智遠:古諮會做法黑箱作業

創辦人陳智遠對獨媒稱,「評一級是最起碼和恰當」,他表示對團隊的專業搜證十分信心,希望古諮會能夠信納相關資料。陳智遠批評古諮會做法是黑箱作業,認為專業水平不足,在評級時有「斷估」的成份,「你鍾意就三級,跟住就又話二級,唔可以咁樣。」。他續指,古諮會在早前沒有掌握全部資料便妄下判斷,對戲院內部了變不足,卻稱改動很多。「好懷疑古蹟辦的專家沒有足夠水平。」

陳智遠表示,會要求部門交出評級的理據,並稱會在稍後的一個月公眾諮詢時進一步反映意見。「會繼續辦導賞團,因為今次係確立咗頗有說服力的例子。」

舊皇都戲院前身是璇官戲院,1952年開業,在57年到59年期間為興建戲院旁的大廈,一度停業。1959年重新開業,易名為皇都戲院。皇都戲院當時包含戲院和劇院功能,後來在1997年結業,自2000年起已改為商舖及桌球室。

IMG_8581

(資料圖片)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表示,古諮會評審小組應有客觀要求作評分,但「街外人」和市民未能清楚了解評分內容,「唔知呢班人搞乜。」她又不排除,舊皇都戲院評為二級是政府怕要賠錢,形容在人治行先及特事特辦的政府下,香港會喪失更多珍貴的文物。

古諮會成員缺少香港電影歷史專家意見

中大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文物主任吳韻怡對古諮會擬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感到十分失望。吳指出,古諮會評審小組是根據六個準則作評分,但對古諮會成員的組成則有疑問。

吳稱古諮會目前成員大多是歷史學者、測量師和規劃師等專業人士,但針對今次的舊皇都戲院,明顯是缺少和社會價值和香港電影歷史有關的專家意見。

她曾到戲院內部考察,並寫了不少文章和向當局遞交相關意見,冀能反映舊皇都戲院的歷史價值。吳表示,舊皇都戲院為現存三間戰前興建的戲院,更是港島唯一一間。「呢個意義仲大過蘇維埃建築,是否全球唯一一棟呢種建築已相對無咁重要。」

吳韻怡強調,戲院本身已有其獨特性,值得有較高的評級;又指假如評為一級,政府才更有力向業權擁有人施壓,保留建築物。

記者:麥馬高

基層組織者參選選委會 冀和服務使用者並肩同行

$
0
0

(獨媒特約報導)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在星期日進行,民主派今屆有超過八十人參選社福界,希望爭取全取六十席。關注低收入綜援聯盟幹事李國權和其他社工及服務使用者組成「社福同行」,一起參選。他曾經是邊緣青少年,因為「青少年見習計劃」而誤打誤撞進入了社福界,甚至可說是改變了他的下半生。

故事要從2000年說起,李國權自言曾經是典型廢青,在中學會考後做過清潔、收銀員、葯房、餐廳和網吧,但都做得不長。李表示,當時父母離異,自己在網吧工作,每日下班後都不想回家,對前路感到很迷惘,只想逃避家庭環境的轉變。「夜晚就由旺角飛單車去到尖沙咀碼頭,識下女仔,個時都唔知自己想點。」

後來遇上社工天sir,李國權形容是對方把他撿回來。「原來社會上有人咁關心和相信自己,我地沒有血緣關係。」天sir更介紹他到香港遊樂場協會工作,李國權當時心裡想「如果有更多天sir就好正」。

螢幕快照 2016-12-08 上午3.33.11

七年

當時被標籤及定型為「無得救」的他,在香港遊樂場協會一做便做了七年。七年間,做過青少年就業見習計劃、青年大使、活動助理、朋輩扶導員、活動工作員和青年工作員等;服務對象有長者、青少年、兒童、家長和日校學生。「除咗文職和清潔阿姐,其他一概做齊。」

當時是2003年,沙士過後經濟不景。政府推出一堆臨時職位,以應付青少年失業率高企。李國權的工作職位正是旅遊發展大使,其後轉過做青年大使及活動助理,一年半後做朋輩扶導員。他在記者面前如數家珍,「青年大使薪金只有四千元,全職喎,唔係兼職!」

及後轉回做活動助理,並再成為活動工作員,最後轉職為青年工作員。這一切,對李國權來說依然記憶猶新。 李國權強調,這類臨時職位令人感到前路茫茫,因為往往要在計劃最後一日才知道前路。「所以呢,好感受到合約制社工的迷惘。」

李國權提到,自己比較幸運,七年間培養到對社福界的興趣。他在工作過程中接觸不少學生,感同身受,並想過做外展社工。

他舉例指,眼見不少新來港及基層家庭的青年輟學;社工付出時間和努力,令他們明白持續貧窮不是自己的「錯」後,但他們回到原來的環境時,一樣沒法脫離,繼續受家庭和環境影響。「撿海星當然重要,但如何處理衝埋嚟啲浪更重要。」

「想做一啲事,嘗試影響社會。」他最後離開了青少年服務中心,在2011年加入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初時是兼職幹事,並在香港專業進修學校修讀社工課程。 在大半年後轉為全職組織幹事,主力跟進在職低收入家庭貧窮及墟市。

s1

關注一筆過撥款問題

他表示十分關注一筆過撥款問題,認為必須改革和取消。「好坦白講,一筆過撥款其實對服務使用者的影響極大。」李國權續提到,一筆過撥款令同工要交數,便要達到要求才能留低,造成不從服務使用者出發。「咁樣係等如廢咗社工武力。」

李表示在港專社工課程畢業後,一直沒有註冊,「因為想同基層走得更近,想同街坊一起改變個社會,因為我們都是社福界一份子,」

抗爭就要承認責任

兩年前的一場雨傘運動,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一章。李國權提到,在運動期間曾接觸很多基層街坊,一起談政治和公民身分,想法甚至比自己進步。

走過79日,他決定在金鐘清場時,坐著、等待和被捕。「所有事都有代價,要作出改變,便要有承擔。」李國權認為,被捕不是愚蠢行為,而是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抗爭就要承認責任,如果做咗又唔敢認,不但未能彰顯公義,更是和政府一樣的一丘之貉。」

李國權表示,當時很多朋友覺得他好傻,母親同樣叫他不要這樣做,但他堅持。「在中大罷課時,已決定要投入改變香港的未來,決定咗就要由頭行到尾。」

f3

最初的起點

記者相約他做訪問,地點在深水埗楓樹街遊樂場,因為那是一個里程碑。李國權一直跟進及推動墟市政策,由五年前的零的突破,到今天政府漸漸開綠燈,當中過程不得不承認是深耕細作。

李國權表示,在2011年年尾時,發現有很多基層街坊在深水埗聚集,遂開始和街坊傾計。他用了四個月時間,和街坊一起做午夜墟的小販,一起體驗被食環署驅趕。

後來更決定要挑戰康文署,希望在現有制度上作突破,在2014年成功爭取一小步,街坊可以在楓樹街籃球場辦墟市。其後就是民建聯要求取締區內小販和桂林夜市,到約見官員作倡議、抗議和遊說;去年深水埗區議會開放予民間申請舉辦墟市,都是一步一腳印。

李國權由服務使用者、支援同工、社工再到社區組織者,認為在過程看到社福界規劃問題,感到只有機構成員及社工代表業界發言。李強調,「社福同行」就是希望和服務使用者一起最後並肩同行,參選就是表達這個訴求。「好簡單,如果要攞我提名同要我投佢票,就一定要支持真普選。」

記者:麥馬高

民主黨民調:七成市民不支持梁振英連任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民主黨於今年11月,以語音電話進行民調,訪問了810人,近七成(69%)受訪者不支持梁振英爭取連任,認為在梁振英治下5年香港整體環境變壞的亦達68%。選委會選舉將於本星期日進行。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認為,今次行政長官選舉結果或相當接近,認為民主派選委應善用手上一票而非投白票。他強調僅是策略考慮,並非真正有選擇,最終亦是選「Less evil」的人,但重申一切視乎有多少名民主派選委當選再作考慮。

民主黨於11月10日至11月26日,以語音電話方式訪問810名被訪者,了解社會是否支持梁振英爭取連任,調查發現69%表明不支持梁振英爭取連任,支持的只有19%。

在梁振英管治下五年,認為香港整體環境「差咗」、「差咗好多」和「一樣咁差」的市民高達68%;認為香港「好咗」、「好咗好多」和「一樣咁好」的則只佔22%。

民調亦進一步訪問支持梁振英連任的市民,其中53%認為梁振英獲中央支持。不支持梁振英連任的市民,則有33%認為梁振英得不到香港市民的支持,17%認為他挑動社會矛盾,14%認為他誠信有問題,12%人認為他未能貫徹選舉承諾,認為以上這些都是原因的則佔24%。如梁振英連任,60%受訪者會「減少」對香港的前景信心。

尹兆堅指,絕大部分香港市民並不支持梁振英繼續連任,促選委會選民運用手上選票,選出能令香港市民支持的行政長官。

古諮會建議舊皇都戲院升格一級歷史建築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古諮會今日下午開會,討論面臨業主清拆的北角舊皇都戲院評級。古諮會歷史建築評審小組原建議戲院評為二級歷史建築,但會上多名委員均要求評作一級歷史建築,並在過半數贊成下獲通過。

古諮會在今年四月,曾建議將舊皇都戲院評為三級歷史建築,但在4月18日的會議上,多名委員建議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主席林筱魯最後押後評級。評審小組在十二月「修正」,建議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委員:仍保留建築特色

在會議上,古蹟辦歷史建築組館長(歷史建築)伍志和稱,舊皇都戲院的停車場在1959年已改建為商場,從屋宇署的圖則來看,結構大致完整,但內部和氛圍有很大改動。

委員、測量師黃比認為,考察時發現戲院保養良好,應評為一級歷史建築,而且設計符合綠色建築的趨勢。黃比又認為舊皇都戲院是類似利舞臺的情況,對北角及娛樂歷史有重要價值,笑言它一直在活化,從內裡的商舖變化可見一斑。

委員、建築師王紹恆提到,考察時發現戲院樓梯仍保留特色,建議評作一級。委員林中偉表示,外觀是戲院的最大特色,拱形及拋物線用在建橋較多,民間建築較少。

IMG_8008

見證香港娛樂事業興衰

委員鄧淑明問伍志和,既然委員考察的意見正面,為何不評作一級,又質疑評審沒有提及相關的社會價值。委員、浸大歷史系教授鍾寶賢認為,戲院創辦人歐德禮對香港娛樂事業有很大的重要性,如帶了很多藝團來港表演。

委員倪以理表示,舊皇都戲院的興衰,說明了香港電影及舞台事業的興衰,值得評作一級。委員、中大歷史系教授何佩然認為,舊皇都戲院是戰後殖民政府在中環以外,開發娛樂事業的重點場所,反映城市規劃和娛樂事業的關係。

委員、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認為,皇都戲院其實沒有甚麼特別,但在璇宮戲院時期,劇團的表演是全港性,而且是該時期唯一現存劇院。

委員鮑杏婷對皇都的價值得到廣泛討論感到高興,強調它應獲得應有的評級。然而,前油麻地戲院已評作二級歷史建築,長洲戲院及粉嶺戲院則為三級歷史建築,鮑認為,小組必須說明當中的評級準則。

古蹟辦執行秘書(古物古蹟)蕭麗娟稱,前油麻地戲院的延續性、用途得以保留及改動都比較少,所以評作二級歷史建築,強調小組是根據一貫的準則作評級。伍志和又稱,評審小組認為舊皇都戲院只屬地區性戲院,不是全港性戲院。

IMG_8963

古諮會最後投票,14名委員同意決定,建議評作一級歷史建築,將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林筱魯會後對記者承認,因應社會價值的評審,委員未能有「一把自己感覺舒服的尺」,希望政府成立基金研究戰後樓宇的特色和歷史,有助往後的評審工作。

陳淑莊:不排除藉升級換地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對於戲院升格表示歡迎,認為古諮會「終於做返啲好事」。但她質疑古諮會對擁有130年歷史的中環閣麟街民房遺跡不作評級,對此感到失望,又認為保守的委員竟然支持升格戲院,卻反對閣麟街的評級,「不排除升級就係搞換地,中環就舖路俾市建局,全部都只係發展。」

記者:麥馬高

古諮會否決閣麟街民房遺跡評級 關注組斥評審過程粗疏:黑箱作業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古物諮詢委員會今日下午開會,討論多項古蹟的評級,位於市建局H18重建範圍內、中環閣麟街民房遺跡在爭議聲中被否決作任何評級。中西區關注組及城西關注組斥古物古蹟辦事處評審及討論過程粗疏及黑箱作業;亂估建築年份:「古蹟辦謀殺古蹟,方便市建局開展重建。」

IMG_8923

圖: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中西區關注組及城西關注組在開會前遞交請願信,要求將遺跡評作一級歷史建築

在會議上,古蹟辦歷史建築組館長(歷史建築)伍志和簡介評審小組的報告,認為在1878年的中環大火後,已看不到吳阿嬌有居住紀錄;認為和吳沒有直接關係。伍又稱當時人均壽命只有四到五十歲:「吳阿嬌沒可能咁長命,相信民房重建時,佢已經死咗。」

1878年,中環的聖誕夜曾發生大火,遺蹟所在地及附近一帶的樓房全部焚毀,中環在1879-1880年全面重建。伍志和提到,從歷史檔案中可見,遺跡中的磚石在1878年前遺留下來的機會十分低。伍續稱,從1963年的建築師報告及租務法庭文件,說明吉士笠街8至10號只有30年歷史,所以推斷是建於1930年左右。

伍志和續表示,用法律文件看建築結構有商確的地方,強調不能用此便推斷「背靠背」建築便一定是1903年前所建:「用條文斷代不是好準確。」「其實都已經近乎拆哂,唔係好睇到係背靠背。」

1-170019

(資料圖片)

委員要求提供更多「1930年所建的資料」 官員:未能找到

委員林中偉質疑,要求更多資料確認民房是1930年所建,伍志和回應稱曾多次翻查資料,但未能找到相關的租務紀錄。

林筱魯提到,公眾質疑評審小組有甩漏及前後不一的地方。伍志和表示,歷史常常有新資料出現,加上有相關職員離職,所以研究需時。委員、中大歷史系教授何佩然表示,自己觀察到閣麟街常常有山泥傾瀉,如果是在20世紀初所建的民房,實在難以抵擋。

委員後來就建築物的層數和年份的關係作爭論,委員、中大歷史系教授何佩然認為19世紀末不會有三層高的建築。林筱魯指應先決定是否信納租務法庭的文件,確認1903年以後所建。

林中偉不同意,要求提供更多資料。他強調看過很多歷史照片,19世紀末都有很多三層高的建築。他笑言相信租務文件,但不相信則司。

林筱魯最後決定接納評審小組不評級的建議。委員鮑杏婷要求交代不評級及失分的原因和詳情。古蹟辦執行秘書(古物古蹟)蕭麗娟解釋稱,因為評審小組覺得遺跡的完整性不足,並曾作不協調的改動,所以不作評級。

IMG_8937

中西區關注組:林筱魯專業失德及行政失當

羅雅寧在會後重申,閣麟街民房遺跡十分罕有,因為「背靠背」民房在香港近乎絕跡,是全港碩果僅存。她斥古諮會主席林筱魯在會上錯誤引導委員,更不容委員提問題,無視委員要求再研究,「古蹟辦帶委員遊花園和迴避問題,仲混淆視聽。」她認為林是專業失德及行政失當。

羅雅寧批評,古諮會引用的文件不但沒有提出民房是在30年代重建的證據,並竟參考一份有問題的文件;又不滿沒有參考遺跡的物料及其他證據。

IMG_8957

城西關注組:古諮會說法滑稽

城西關注組在去年10月發現該遺蹟後,開展研究,並翻查自19世紀起該處的地租紀錄、地契、地段圖、拆卸樓宇紀錄等公開資料;以證實遺蹟是1879年所建。 成員張朝敦指出「背靠背」是1903年前的法例下所興建的產物,認為古諮會的說法滑稽。

張朝敦續指,「背靠背」建築自1894年鼠疫爆發後,政府在1903年已立法禁止,往後的新建樓宇都必須設後巷,因此遺址應是建於1903年前。

對於被伍志和不點名稱「用條文斷代不是好準確」,張朝敦回應時強調,古諮會文件有誤,「不準確的是古諮會」。張又指從該份租務法庭文件內的照片所見,吉士笠街8-10號是使用19世紀的青磚,建築師當時很大機會是錯估年份,因為30年代的唐樓已改用紅磚或石屎,形格明顯有分別。

陳淑莊對評級感到失望,斥古物古蹟辦事處的評審小組在古諮會會議上就民房遺跡進行的簡報是反智。

康文署拒絕獨媒記者入內採訪

古諮會會議在康文署轄下古物古蹟辦事處的文物探知館內進行,但文物探知館今日休館,康文署一度拒絕讓記者進入,記者在兩點才能入內採訪。康文署職員後又拒絕獨媒記者進入攝影室採訪和拍攝,康文署助理新聞主任李曉彤稱:「呢啲媒體無得入,要跟返新聞處規矩。」

記者:麥馬高

業主申盧吉道27號升一級 疑為換地發展 團體批「為發展而評級」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山頂盧吉道27號大宅在2012年8月易手後,翌年古諮會將大宅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業主則在同年向城規會申請改建為文物酒店獲批,不過酒店在保育團體美港聯盟持續3年抗議、未能解決排污及交通等問題下,至今未有落實。昨日古諮會舉行會議,稱收到業主因應發現「新資料」,申請將大宅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並聲明會放棄改建酒店計劃,最終獲通過新評級。美港聯盟董事羅雅寧質疑,所謂的「新資料」完全不新,只是堆砌理由,目的為向政府申請非原址換地,批評古諮會「為發展而評級」。

盧吉道27號業主為御冠有限公司,項目由特首辦公室主任邱騰華弟弟邱騰達的公司策劃,在城規會審議改建酒店期間,並無任何政府部門反對,備受質疑。保育團體美港聯盟發起聯署反對,在短時間內收集到50,000人簽名,並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多個政府部門失職,以及持續向運輸署施壓,認為百年歷史的盧吉道根本無法應付酒店車流。

業主在2014年11月向城規會申請修訂酒店發展計劃,在2015年3月再獲城規會通過,但禁止酒店在日間使用盧吉道行車。業主隨即發表聲明,指城規會附加的條件令酒店「不能有效運作」,表明會考慮放棄酒店計劃。

Mini on Lugard
圖:業主擬在酒店落成後在盧吉道行車

在酒店發展膠著近2年後,業主突稱發現「新資料」,向古諮會提交建築物歷史資料及建築報告,將盧吉道27號升為一級歷史建築,並表明會放棄改建酒店計劃,古諮會在昨日審議。古蹟辦歷史建築組館長( 歷史建築)伍志和簡述新收到的資料,包括發現建築上包括房間間隔的改動時間。「新資料」又稱發現大宅原業主 Herbert Williams Bird 在1921到1927年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以及1904到1926年為太平紳士。業主弟弟 Lennox Godfrey Bird 則為大宅設計者,並曾間斷地擔任太平紳士及獲得OBE勳銜,亦是盧吉道28號的擁有人。

會上有多名委員質疑「新資料」,盛慕嫻質疑「所謂的新資料新在哪裡?」,山頂有眾多古蹟亦是評作二級。另一名委員趙麗霞亦詢問新業主審視評級的動機。此外,亦有多名委員提到大宅日後的發展計劃,中西區區議員陳捷貴稱不反對升作一級,但指升級不等如可以保留,「依加升一級都於是無補啦」,對現況感到可惜,認為改建文物酒店是最好的方案。委員何培斌認為屋內的樓梯並未獲完整保留,但支持評作一級,又稱寧將大宅改建為文物酒店而非拆卸。林中偉則稱曾研究大宅歷史價值,當時已認為應評作一級。委員最後投票通過將盧吉道27號大宅升為一級歷史建築。

會後有記者向古諮會主席林筱魯問到,業主主動提出檢視評級是否希望藉此換地,林筱魯回應稱不想猜測業主想法。邱騰達昨日亦有旁聽古諮會會議。

IMG_8912
圖:古諮會主席林筱魯

美港聯盟董事羅雅寧稱,一直認為大宅的文物價值可達一級,只是聽聞業主在2013年古諮會首次評級時,因欲發展文物酒店而不肯譲大宅升為一級,現在因放棄酒店計劃而反過來要求升级,背後原因十分明顯,估計是希望藉一級的地位向政府申請換取另一塊有車路直達、更高價值的土地發展,「如果換左一塊綠化地帶,同樣會對環境及盧吉道造成傷害。」

羅雅寧亦質疑古諮會「為發展而評級」,收到所謂的「新資料」並不新,古諮會在2013年古諮會首次審議時已清楚知道業主身份,古諮會亦有責任了解業主主動申請提升評級的目的。羅雅寧稱,同屬一級歷史建築的灣仔甘道23號大宅,業主和黃便成功申請換地發展,所換的土地位處綠化地帶、緊貼郊野公園,亦擁有更佳景觀。羅雅寧將去信當局要求解釋曾否與業主「摸底」,以及是否已達成換地協議。


圖:羅雅寧(左二)

昨日古諮會審議北角前皇都戲院評級時,古蹟辦表明只有一級歷史建築,才會獲政府考慮以非原址換地方式保留。古諮會對一級歷史建築的定義為「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的建築物。」目前當局對保育私人歷史建築的政策為提供經濟誘因,「寓保育於發展」,包括「換地和轉移發展權益,以補償業主失去之發展權益。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今年《施政報告》中,稱將預留5億落實設立保育歷史建築基金。2008年,政府曾以非原址換地方式保留法定古蹟景賢里。

螢幕快照 2016-12-09 上午10.41.54
圖:景賢里

盧吉道擁有逾百年歷史,是香港最古老步道之一,並曾獲Lonely Planet評為全球十大行山徑之一,盧吉道27號大宅是盧吉道自1914年開闢後的首棟住宅。

記者:麥馬高


陳婉嫻促新聞處參考立法會指引 容許網媒採訪

$
0
0

圖:網絡媒體記者目前不獲准採訪政府活動,包括本周日的選舉委員會選舉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新聞處一直拒絕承認網絡媒體,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獨立媒體網本年分別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日前獲公署裁定投訴成立,促新聞處改善。港台《自由風自由Phone》昨討論事件,客席評論員、前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婉嫻認同當局應參考立法會採訪指引,容許網絡媒體採訪。

公署在調查報告中批評,政府新聞處一律拒絕不屬「大眾新聞媒體」採訪「明顯是超過必須」,「向公眾報道廣泛範圍的時事新聞為主的機構」的定義說法空泛,在檢視政策上「「毫無寸進、故步自封」,促當局從速檢討。

香港獨立媒體網編輯方鈺鈞接受訪問港台《自由風自由Phone》訪問,質疑政府新聞處就如何界定誰可採訪的準則,主持區家麟問到如以報導時事為主定義新聞機構的問題,方鈺鈞回應稱即使如無綫新聞亦有其他內容,新聞報導亦非佔節目主要比重,一般報章亦有大篇幅非新聞報導內容,質疑當局「以報導時事為主」的定義,引述申訴專員亦批評政府新聞處的定義含糊,要求處方清楚界定。

區家麟問到如何分辨記者,方鈺鈞指如有記者出現任何違反準則的行為,可列入黑名單。陳婉嫻稱任立法會議員期間,即使發生大事,在採訪運作上大致暢順,認同新聞處應參考立法會的採訪安排,即機構須有註冊、並有原創性報導等準則,容許網絡媒體採訪。

香港記者協會副主席任美貞指國際組織對網絡媒體早有準則定義,如更新新聞密度、是否具原創性等,記協一直希望與政府正式商討,但不獲回應,才到申訴專員公署投訴。任美貞又質疑當局認為網絡媒體便會「衝」、有立場的假設,指即便印刷報章亦有「左中右」立場。

七間網絡媒體,包括香港獨立媒體網、立場新聞、端傳媒、社會紀錄協會、本土新聞及852郵報發表聯合聲明,促檢視及放寬獲取政府採訪通知的指引,容許網絡媒體採訪

梁振英宣佈不爭取連任 稱要照顧家庭

$
0
0

(Now新聞截圖)

(獨媒特約報導)選委會選舉將於後日舉行,行政長官梁振英今午3時半突然宣佈,不會參加來屆特首選舉爭取連任。梁振英稱要照顧家庭,怕家人承受不能承受的壓力,必須作負責任的選擇。他表示,作出決定後已立即告知傳媒,希望其他有意參選的人盡早知道。

梁表示已向中央報告,引述稱中央表示理解。他提到,有支持者寫信予他,支持他連任,但為承擔丈夫和爸爸的責任,要令支持者失望,「兒女只有一個爸爸,太太只有一個丈夫。」

梁振英表示,會在餘下任期做好特首的工作,並將要宣讀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包括推出中長期的措施。他強調,在不需要參選,同時照顧家庭下,會把特首的工作做到最好,包括完成競選承諾的取消強積金對沖、退休保障及標準工時。

記者問到,是否中央不准他連任,梁否認,並稱中央十分支持和肯定其工作。梁又請傳媒不要對其家庭作騷擾,強調不連任是自己和家庭的意思。他相信香港社會可選出好的行政長官。記者問他不競逐連任的決定考慮了多久,梁稱只考慮了幾日。

葉劉淑儀未回應會否參選特首 下周四再宣佈

$
0
0

(Now新聞截圖)

(獨媒特約報導)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表示,對梁振英不爭取連任之發言感到「同情」、「感動」,又讚揚梁一直勤奮工作,對香港與中央的關係有重要貢獻。她未有直接回應會否參選下屆特首選舉,並指會於本月15號新民黨會員大會後再作宣佈。

葉劉淑儀表示一直有服務香港的決心,又形容自己是「參加過民主選舉的人士」,懂謙卑感恩、聽民意。被問到若參選會否重推23條時,她未有正面回應,但指自己「態度明確」,長期有做政策研究。

早前有傳她已得中央支持,她則表示「紅燈綠燈唔重要」,最重要是有心服務香港,又指「好耐無去中聯辦」,「自從上次你哋話我去中聯辦,我都無去過。」她多次重申「政治一日都嫌長」,香港有很多有實力人選,不會掉以輕心。

新民黨副主席田北辰及容海恩均表示,支持葉劉淑儀參選。

更多:
梁振英宣佈不爭取連任 稱要照顧家庭

稱如當選冀重啟政改修補撕裂 胡國興:先擴大提委會選民基礎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特首梁振英昨日宣布因爲要照顧家庭,將不爭取連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今早表示,現時情況出現巨變,不得不重新考慮是否參選特首。率先宣布參選特首、退休法官胡國興出席無綫新聞節目《講清講楚》,對梁的決定表示很奇怪和突然,認為梁的工作一直是「幫助參選」,但卻突然不爭取連任。胡國興形容梁今次決定是很明智之舉,「對家庭好,對香港更好。」

胡國興強調,參選特首選舉是因為社會撕裂,再次點名指撕裂是梁振英造成,希望作出修補。胡國興稱,在落區時,很多人給了有用的意見予他,包括政黨和商界。他稱會寫好政綱,將在星期三公布。

建議加入更多行業持份者作選民

胡國興又表示,修補社會撕裂的方法就是重啟政改,因為獲得通過即是有三分二大多數支持,並會籍此和所有有關人士溝通和討論。他稱在落區時有不少人都認同其重啟政改的方向。

談到具體操作,胡國興希望能先擴大選舉委會員的選民基礎,包括由現時的25萬人擴大至2022年的100萬人。他建議可加入更多行業持份者作選民,如法律界內律師樓的職員和保險業的資深經紀等。

胡國興稱和保險業界會面時,對方都認同將130張公司票,轉為1,000張個人票;並指曾向政府提出,但沒有回應,更主動要求胡國興支持做法。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建議更建議,如加入高和中級管理層,選民基礎便多達7,000人。

談到公民提名,胡國興認為不能一步登天,身為前法官更深明要跟程序及法律辦事。他稱,用廣泛代表提名委員會循序漸進地推動政改,在2027年時的選民基礎已有200萬人,2032年時更300多萬人,近乎是全港的選民基礎。

LD4A2555

圖:胡國興在10月27日宣布參選特首

稱不需要害怕人大831決定

他不認為這是推翻人大831的決定,因為在重啟政改時,特首要作報告書向北京反映,只要有三分二的大多數支持,不需要害怕人大831的緊箍咒。

胡國興續稱,房屋供應是目前較迫切的問題。他同意要興建更多公屋,但不認為是土地短缺的問題,因為全港不少棕地,無需要在郊野公園建屋。

胡國興認為棕地問題只是賠償問題,又形容橫洲事件是一片漆黑,缺乏透明度。他提出要使用新界的土地,便要透過斡旋和溝通「買返哂啲地」。胡形容咩都有得傾,但拒絕透露手上的籌碼。

不滿遭網上抹黑為「女版689」 葉劉淑儀:23條不是洪水猛獸

$
0
0

(港台截圖)

(獨媒特約報導)一直被指有意特首、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今日出席活動時談到,《基本法》23條不是洪水猛獸,稱知道很多人對23條有恐懼;認為是不必要,稱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同類條例以保護國家安全,「美國和加拿大都有啦」,香港根據《基本法》有憲制責任立法。

《蘋果日報》記者追問,一旦當選是否會在任內就23條立法,葉劉淑儀反擊稱,「你想引人話我係23條惡魔,葉劉等如23條啦係咪呀?」她認為是不公道,稱網上很多人抹黑自己是「女版689」,「666+23」,呼籲文明社會要理性點,對抹黑感到費解。她最後叫記者要理性一點「諗下應該點問問題」。

葉劉淑儀:推23條不是污點

葉劉淑儀曾為保安局局長,並在任內強推《基本法》23條立法,導致50萬人上街抗議,她最終辭職下台。「唔駛擔心,會聆聽民意,再經過立法會先立法。」葉劉淑儀多次重申,不認為在任內推動23條是污點,只承應當時有爭議,稱當年工作不是做得咁好。

葉劉淑儀認為,目前社會撕裂有很多原因,不應歸咎於某一個人。問到如何處理港獨問題,她表示港獨沒有可能發生,政府要處理青年人的分離思想,多做教育和溝通工作,不能只用法律懲處。

被問到中央開紅綠燈的問題,葉劉淑儀表示自己在四年前都有努力過,認為不是個人輸贏及得失的問題,紅綠燈不會影響其參選意志。「何況無人對我開過紅燈。」

特區政府「最多出一位」

對於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和政務司司林鄭月娥均有意參選,她又表示隨時都有其他候選人,透露自己在日前致電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下週有意宣布參選,對方回覆稱「我不會提名你,我自己參選都未定。」葉劉淑儀表示歡迎,個人認為特區政府「最多出一位」,兩位司長都有重要工作在手,曾要處理財政務算案,林鄭則要著手回歸二十週年大典的籌備工作。

她認為「可能參選比回歸二十週年符合公眾利益嘅,可能佢咁諗啦。」,稱兩個司長都參選的話,對梁振英及政府的狀況不太理想。她拒絕評論二人誰較適合參選。

葉劉淑儀稱民調僅可作參考,又認為有大熱人選尚未考慮參選。她重申,自己很久沒有入中聯辦,稱外國官員都常常找她,歡迎中聯辦搵自己傾計。

她稱原則上歡迎有競爭的選舉,稱有競爭才能有進步,希望一旦參選是憑理念、工作方針和能力作比拚。

稱不是機會主義者

葉劉表示,經過四年的努力工作,凝聚了不少支持者,有信心拿到足夠提名參選特首。她表示,梁是否參選對自己沒有影響,強調自己不是機會主義者。她拒絕評論林鄭月娥的最新說法是否機會主義者,只稱「如果四個人參選都幾好玩呀。」

長林鄭月娥今早表示,現時情況出現巨變,不得不重新考慮是否參選特首。被問到和林鄭月娥的關係,葉劉表示稱對方為妹妹是政務官的稱呼,自己對孫明揚會稱大師兄,林瑞麟會叫作弟弟,沒有任何貶義。她表示這些稱呼是根據年資的稱呼,強調林鄭是很能幹的公務員。

她認為土地房屋短缺是最迫切的問題,她對政府目前的土地供應只有12至18個月感到擔心。

希望田北辰留在新民黨

被指在星期日選委會選舉後才考慮參選,她否認是投機主義,新民黨將會在星期三舉行特別會員大會,強調是黨章列明需要21日通知黨員。被問到新民黨副主席田北辰有意退黨,葉劉叫記者「自己問返田北辰」,但又稱希望他留下來。

葉劉最後稱自己服務工商界多年,又重提自己的公務員生涯,「貿易署三年、副工商司三年、工業署一年」,有紡織界人士稱她是大恩人,強調在工商界有一定支持。

少數族裔參選選委會自救 斥政府愛理不理 建制派只有出賣

$
0
0

(獨媒特約報導)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在明日舉行,社福界一向是民主派的票倉,「社福同行」今屆打著社工和服務使用者同行參選,希望持份者能一起發聲。簡浩銘(Phillip)是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裔人,家人在一百年前由印度移民來港,但遇上種種不公,令她十分無奈。「一直都當自己是香港人,但唔係話自己係就係。」Philip 批評政府漠視少數族裔,令他們被邊緣化。她希望透過參選,為少數族裔爭取合理權益。

土生土長但身分不明

Phillip 一直從事貿易生意,每年參加六四集會和七一遊行,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她在89年更曾和朋友組成民主奮鬥社,聲援內地學生。

她不諱言,就業和入籍問題令她很困擾。Phillip 形容自己是身分不明,政府未能幫助少數族裔投入就業,對他們更可說是愛理不理。

而Phillip 目前所持的仍是巴基斯坦護照,如果要入籍的話,父母其中一方或配偶需要有香港血統。然而,諷刺的是Philip在香港土生土長,大伯更在抗日戰爭中身亡。

「其實好可憐,你叫我愛印度咩?巴基斯坦分裂咗,自己又不是在那邊長大,回去都感到非常陌生。」

她2012年欲參選立法會選舉,當時申請入籍被拒。換言之,即是一旦離港三年,更要重申新申請身份證。「你叫我點愛國,點愛香港呢?」

螢幕快照 2016-12-10 下午10.05.52

斥政府講一套做一套

Phillip 斥政府是講一套做一套,在港的少數族裔未能入讀主流學校,令他們長年被邊緣化。她表示看不到有聲音能真正代表少數族裔,所以決定參選。

在回歸後,成功投身紀律部隊的少數族裔人數更是寥寥可數,Phillip 批評政府及建制派常常把少數族裔和不良份子劃上等號。「又假難民,又ISIS,其實我地只係香港人。」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去年曾「鼓勵」少數族裔自己寫信加入政府相關委員會及諮詢委員會。簡浩名曾申請加入,但得到的回覆僅是「我收到你的信件」。政府提出發展一帶一路,Phillip 更認為,政策只惠及大型投資公司和財團,小市民不會受惠。「少數族裔有著數?無講笑了。」

IMG_3235

圖右為前融樂會總幹事王惠芬,多年來一直跟進少數族裔議題,Phillip 形容對方是最堅實可靠的戰友

政黨一無是處

簡又指出,現時的所謂少數族裔領袖都是建制派成員,未能反映基層的聲音,「連一般少數族裔都代表不到囉」。

Phillip 斥建制派尤其是民建聯出賣少數族裔,經常利用協助申請公屋及綜援招攬他們入會。但到投票時卻常常恐嚇他們:「要跟掌心雷投呀,如果唔投會無咗間屋嫁。」她對此感到無奈和憤怒。

她批評民主派忽視少數族裔,有議員更自稱十分關注議題,但原來只是空口說白話。早前立法會選舉,Phillip 出席超級區議會候選人的論壇,認為議員對少數族裔缺乏認知。

她點名斥陳琬琛的相關知識不足,「竟然話同我地爭取指定學校,少數族裔要爭取入主流學校,講咗好多年了。」Phillip 又稱,街工的梁耀忠「更不堪」,表示會和少數族裔握手及打招呼,又稱認識自己多年,只是沒有向他求助,「可以咁樣講都得?咁就係關心咗?」。

Phillip 指出,梁振英在2012年當選後曾到尖沙咀清真寺,但原來只和所謂的領袖握手,基層少數族裔一概不知道,令她非常反感。政府不關心、政黨一無是處,唯有自救。她希望參選成為選委後,能迫使特首候選人聆聽他們的聲音。

記者:麥馬高

前融樂會總幹事王惠芬戰社福界選委 續為少數族裔爭平權

$
0
0

(獨媒特約報導)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選舉明日舉行,社福界有多張名單參選,在社福同行的名單上有一張新面孔,但她其實一點也不新;更是堅實進步的社福界成員。前融樂會總幹事王惠芬在2001年創立融樂會,多年來一直關注少數族裔權益;半年前發現患上乳癌。記者訪問她時,王惠芬笑言:「病都要參選特首⋯⋯選委會」

少數族裔被定型和標籤

王惠芬在1995年成為社工,1998年開始關注少數族裔議題,她認為「基本法一直都沒有預少數族裔」,對非華裔和不是中國籍的人都非常不公平。王又感嘆近年在國家民族主義大盛,背後其實是民族主義,排外情緒令人盲目。「香港從來都不是得華人嫁。」

王惠芬多年來參與過不少相關的諮詢委員會,但十多年來工作下來,認為少數族裔的聲音仍然被嚴重忽視。「我夠膽講,融樂會有好大功勞,收到不少人求助,嘈到政府終於話聽到。」

王惠芬認為,政府近年在制定人口政策時總算有少許和少數族裔有關,但對他們的定型依然是「唔掂、要人幫同釋放勞動力」。「政府政策就係見佢地唔到和矮化他們,甚至是負面定型,總之好唔掂。」「窮就被標籤做恐怖分子。」

她稱在殖民地年代,因為白人恃住較優越的「條件」,不會處理少數族裔問題,但至少有英文的應用,在回歸後情況急速惡化。

IMG_3188

圖左為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裔港人簡浩銘,王惠芬形容對方是最堅實可靠的戰友

政府自製少數族裔平行時空

王指出,政府在招攬少數族裔進入建制時,大多從知識、技能和態度作準則,形成平行時空。她認為,建制派的少數族裔大多是來自商界,甚至持外國護照,是政府的傀儡。「階級都不同,貧窮個啲就唔理,政府咪扮到少數族裔好好景咁囉。」

王惠芬透露,有教育局官員更對她稱,香港都沒有種族衝突,如果一旦爆發的話,「香港有警察呀嘛」,而警務署則會說有懲教署。

她分析指,少數族裔的「衝突」是因為貧窮和失業,曾對政府建議應該「learn from other countries」;做好教育和就業工作,令少數族裔得以安居樂業。王惠芬形容政府的思維十分可怕,「失業就搵勞工署,無錢就搵社會福利署攞綜援」,認為少數族裔在政府眼中「永遠係唔掂嘅,無理佢地,等佢地自然流失」。

螢幕快照 2016-12-10 下午11.27.50

對香港走向單一化感痛心

王惠芬更憂慮香港的國際地位每況愈下,指香港的獨特性是國際化,有不同的種族在港工作。她曾寫信到本地的國際大公司,為少數族裔的大學生爭取實習機會。

王解釋指,很多大公司在聘請時都要求有「本地技術」,而「本地技術」就是要識講廣東話,但現實是很多少數族裔在非主流學校接受教育,中文程度不高。她對香港走向單一化感到痛心:「語言、文化和生意都只面向內地。」

她希望繼續爭取種族平等,並指過往在融樂會工作中,很多少數族裔因為受語言限制,「咩系畢業」後都只能當老師:「好浪費人才囉。」

有票才有say

王惠芬提到,少數族裔在地區一直缺乏支援,建制派除了蛇齋餅糉,就只會大搞嘉年華,「仲自己表演返俾少數族裔睇,咁樣點係融和呢。」王又表示,少數族裔在參加集會時,有港人常常問到「咁關心我地既?」。她對此感到無奈,強調是少數族裔是關注自己的權益,因為他們早已是香港的一部分。

王惠芬坦言,從不參選任何選舉,包括社工註冊和立法會,今次零的突破是要保護核心價值。她形容香港人過去四年是電視劇《大時代》中的藍潔瑛,而梁振英則是鄭少秋:「佢柒到無朋友,團隊係垃圾嚟。」她認為「有票才有say」,所以和社福同行一起參選,反映社工、群眾及服務使用者的聲音。

記者:麥馬高


台灣25萬人凱道集會 撐同性婚姻平權

$
0
0

(獨媒特約報導)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逾25萬台灣群眾在凱達格蘭大道集會,支持同性婚姻。經歷接近20年的討論與發展,立法委員尤美女在2013年提出增修民法同性婚姻法案,將男女的婚姻關係的保障,擴展至同性戀、跨性別等之間的婚姻關係。

支持與反對同婚的對立,慢慢延伸成為修改民法與隔離專法之爭。若法案通過,台灣便會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如何調和勢成水火的對立、各黨派能否協調,完成草案的三讀議程,仍是未知之數。

「民法」與「專法」之別

早前立法院司法與法制委員會審查草案時,引起反同團體激烈反彈。在11月17日的會議上,國民黨立委搬出未有一致社會共識等理由阻撓表決,並提出以《同性伴侶專法》替代修改民法,保障同性伴侶。專法參考德國於2001年設置特別法,以保障同性伴侶與異性夫妻的平等權益,然而卻引發更多爭議與官司,當中同性伴侶的保障備受質疑,特別在「親權」方面,例如同性家庭能否採用人工生殖技術或收養子女等。推動婚姻平權一方認為,設置專法是歧視性隔離立法,把同志視為二等公民,直接修改民法才能達致與異性戀者之婚姻權益無所差異。

黑糖
黑糖改編歌曲《今天你要嫁給我》,歌詞表達對婚姻平權的訴求,在現場獻唱引起不少人關注。

伴侶因性別不受保障

從高雄特意來到台北參與昨天集會的黑糖先生,在網絡上看到一對相處30年的同志伴侶,因其性別而無法把遺產留給情人,而情人也沒有合法身份代理另一半的往生安排,他認為這種限制剝奪了伴侶照顧對方的權益。三度參與同運的他,希望台灣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就專法與民法之爭,他提出前者是為少數族群而起,情況像美國特意為黑人設立隔離個別的洗手間,仍帶歧視成份,直接修改民法才能實現眾生平等。他又指部份反對同性婚姻的意見甚為可笑,例如有些人提出修法以後,「哥哥、爸爸、媽媽」的稱謂會消失,有違倫理。對於有人批評同性婚姻合法化將鼓勵更多同志出櫃,他回應修法與性傾向根本不相干。

mary2
Mary

性取向被當成疾病感難過

就讀高一的Mary分享自己出櫃的經驗。她在小六時對女生感興趣,曾與男生談戀愛,但感覺不合而分開,後來發覺自己被女孩吸引,慢慢了解自己是女同志。網絡上對於同性戀的批評,她坦言感到非常難過,認為個人的性取向未被尊重,反而被當成疾病看待。她表示修正民法能保障日後與同性伴侶的婚姻權,而另立專法剝奪同志基本人權,只會造成歧視。

vita henry

宗教信仰不與公民權利相違

Vita和Henry以基督徒的身份現身挺同性婚姻平權。他們是長老教會青年陣線的成員,組成的源起是2014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表明反對同性婚姻修正法案。牧函通過後,教會一直以來對同志議題持開放態度的形象破滅,也因此他們無法認同是次舉動,同年組織青年陣線,期望重新討論同志議題,在教會內推動對同志的理解與認同。團體集合了一群年紀相若的年青人,選擇以體制外的組織方式支援同性婚姻平權。

Vita認為去掉性別刻板印象,同性婚姻其實沒有問題。她指出父母那一代並不了解同志生活經驗,同時婚姻在他們的生命佔重要部份,自然順應並接受男女在家庭分工的角色。當同性婚姻消解此性別分工,他們感到無所適從,因此會持反對意見來對抗陌生感。

面對部份宗教團體反對同性婚姻,Henry回應不應雙重標準地解讀聖經內容,只捉著反對同性戀的經文大力抨擊同志,但對一些沒有遵守的教條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聖經需考究時代變遷而重新解讀和討論,不應刻板跟從。他們表示,即使宗教信念與國家法律相悖,也不能以此為理由去限制別人想過的生活方式。

記者:何哲瑩

曾俊華辭職選特首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發出新聞公報,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已經請辭,料將參選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現任行政長官梁振英上週五宣佈因「照顧家庭」不競逐連任,而昨日完成的選委會選舉,民主派至少奪取325席。

當局在中午12時50分發出新聞公報,指行政長官梁振英於今日收到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請辭,並已呈交中央人民政府。曾俊華將於明日起開始休假,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會署任財政司司長職務。

曾俊華昨日發表題為《有你同行》的網誌,指就任財政司司長已經九年半,引述自己當年就任司長後20日發表網誌的「只要有你們繼續與我同行,又何懼前路新挑戰?」一句,稱「願與大家共勉。願我城繼續精彩。」

目前已表明參選行政長官選舉的有退休法官胡國興、胡世全、前新思維成員邱勛,以及將於本週四正式公佈參選的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

朱經緯案2年未檢控 社民連轟警包庇「大細超」

$
0
0

(獨媒特約報導)退休警司朱經緯涉於2014年11月26日雨傘運動期間,於旺角執勤時以警棍毆打市民鄭仲恆,律政司仍未決定是否作出刑事檢控。社民連聯同「鳩嗚團」今日到灣仔警察總部抗議,指事發至今兩年間,已有不少雨傘運動參與者被起訴,認為警方「大細超」,要求立即起訴朱經緯。

PC120044

濫控示威者 雙重標準

社民連外務副主席黃浩銘指出,多名雨傘運動參與者已被律政司起訴,周永康、黃之鋒和羅冠聰進入公民廣場的案件已有判決,亦有多名被起訴的參與者,因證據不足或警員證供不可信而獲當庭釋放,可見律政司對示威者「有殺錯、無放過」,但是對朱經緯則「不控不告」,遲遲未有回應,是「雙重標準」。

監警會早前發表的報告披露,曾三度堅持將朱毆打途人列為獲證明屬實,警察投訴課才接受。黃浩銘認為,這顯示警方意圖包庇自己人,「放生黑警」。

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指,他早前在立法會會議上拿走發展局副局長馬紹祥的文件,隨即就有重案組跟進;去年5月在星島辯論比賽中和平示威,亦已被判監7日。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早前指「警方是示威者的朋友」,黃浩銘反問「朱經緯和七黑警是否香港人的朋友?」梁國雄指出,「將來有機會做特首的林鄭月娥司長,何曾督促警方、律政司檢控朱經緯?」

梁國雄指,朱經緯「表演警棍移動」毆打途人的過程,已被本地和國際媒體清楚拍下。黃浩銘指,朱經緯打人事件已經非常清晰,不將他緝拿歸案是不公道。

社民連要求律政司馬上交待檢控進度、投訴警察課停止包庇、警務處長盧偉聰向被毆者道歉 ,同時改革監警會,賦予調查實權。

PC120060

社民連準備了代表「大細超」的示威道具,警方代表接情願信時沒有收下。社民連成員曾健成和黃浩銘嘗試將道具貼在警察總部牆外,隨即受到警員阻止。黃浩銘認為,這是警方「心中有鬼」的表現。

警多次拒列毆打指控屬實

2015年5月,投訴警察課認為,無法證實朱經緯的毆打指控,又在調查期間建議,將毆打改為濫用警權,後來更建議「警告並須記入分區報告檔案中」。警察投訴課後來同意維持毆打指控,但認為證據仍然不足,建議列為「無法完全證明屬實」。監警會於7月22日表示,不接受警察投訴課建議,維持毆打指控,並列為證明屬實。朱經緯於2015年7月23日退休。

監警會於同年10月啟動程序,要求警方回覆最終調查結果。投訴警察課於12月表示,考慮律政司意見後,同意將毆打指控列為證明屬實,並向朱發警告,及記入分區報告檔案中。今年2月,警方就朱經緯案件展開刑事調查,重錄口供。律政司至今仍未有檢控決定。

記者:顏寧

低收入家庭津貼門檻高 街坊嘆未受惠

$
0
0

聯席請街坊走過道具門,象徵衝破關卡、打破門檻。

(獨媒特約報導)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推行至今兩年,成功申請個案只有約27,000宗,遠不及預期受惠家庭數目20萬。爭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聯席成員今早向立法會議員申訴,要求檢討及改善低津制度。聯席同時亦公佈改良方案,建議政府降低工時門檻至每月72小時,並放寬入息中位數。有街坊指出,工時門檻過高,難以申請低津。

入息工時規定過緊

居於深水埗的單親媽媽劉女士表示,因身患脊椎炎,工時不能過長,未達到申請低津每月工時至少144小時門檻,「正正便是這些家庭需要政府幫助,若果有健康的體魄做較長的工時,都不需要申請低津,可以全職全額領取一份足額的人工。」聯席建議降低工時要求至72小時,合資格者可獲一半基本津貼,及全額兒童津貼。

現時低津計劃亦設入息規定,申請家庭的入息要在家庭住戶月入中位數60%以下,才可獲得津貼。街工代表涂青華指出,有不少貧困家庭入息超過中位數的6成,不能受惠於低津制度,如5人家庭月入約$25,000,生活拮据,但已超出上限約2,000多元。她建議政府放寬規定至入息中位數 75%,讓更多人受惠,「除了作為一個扶貧的作用之外,也可以防貧,讓市民有多些可用金錢。」

深水埗街坊劉女士
劉女士(中)

聯席促請增追溯期 梁耀忠稱「被揾笨」

低津於2014推出時,限制申請家庭在6個月的申領期內,不得離港超過30日,政府早前宣佈取消此限制。

聯席成員陳智森表示,不少街坊在今年四、五月申請低津,但因離港限制而未能獲批,促請政府增設追溯期,讓早前申請失敗的街坊追溯津貼。他指出,勞福局數據顯示,不符合離港限制條件的個案僅有257宗,但數字未能反映實況,因有不少低收入家庭在填表時,發現未乎合離港限制而「知難而退」。他指對於政府來說,「發放這幾個月津貼的開支未必很大,但對於街坊的補貼和幫助來說,是十分重要。」

立法會議員梁耀忠指出,今日才得悉新措施不設追溯期。他表示,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蕭偉強當日致電告知,將取消離港限制,即時生效,但沒有提及不設追溯期。「我以為即時生效是可以追回以前的津貼,怎知即時生效是由(宣佈)那日先開始計算,原來是這樣,我覺得被他(蕭偉強)揾咗笨。」

梁耀忠又指,當時在電話上向蕭偉強提及最重要是放寬入息及工時規定,但對方只表示「慢慢來」。

記者:鄧安琪

立法會食衛會通過動議 促擱置清拆棚仔

$
0
0

(攝:王瀚樑)

(獨媒特約報導)俗稱「棚仔」的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將於明年農曆新年被逼遷,政府與布販一直未能就搬遷安排達成共識。立法會食物安全及衛生事務委員今天(12月13日)下午舉行公聽會,布販、關注組義工與設計行業代表出席表達不滿,並提出民間自行規劃的「棚仔社區布藝時裝中心」社企方案。

工黨張超雄於會上提出動議,要求立即擱置清拆棚仔,以14票贊成、13票反對、1票棄權獲得通過。民主黨鄺俊宇動議撤回清拆棚仔的期限,亦以14票贊成、10票反對、3票棄權通過。

欽州街布販市場商販關注組主席何應開對此表示欣慰,表示現時與政府未達成共識,不會接受搬遷方案,「一係俾返個小販牌我哋」,傾向維持現狀,不遷不拆。何又指,棚仔終有一日都需要搬遷,期望能落實民間布藝中心方案。

PC130185

副局長未踏足棚仔 只憑圖片了解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陳肇始指,現時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十分擠擁,若發生火警後果不堪設想,搬到通州街街市可即時減低潛在風險,又能將原址作居屋用途。陳肇始指,通州街街市面積較大,設備亦較棚仔完善。

棚仔50個布販中,33人獲食環署安排搬遷,但有17人不被承認資格。陳肇始指,食環署進行了6次實地調查,只要在當中任何一次在場,就可獲得登記證實為布市場內的經營者,有關安排是避免「混水摸魚」。食物環境衞生署助理署長(行動)林永康解釋,這17名「聲稱布販」與其他持牌或已登記的無牌經營者報稱的檔攤位置重疊,而且有親屬關係,因此不承認他們的經營資格。陳肇始指,這17人可以參與公開競投通州街臨時街市檔位。

民主黨黃碧雲問陳肇始有沒有實地考察過棚仔和通州街臨時街市,陳表示有打算前往,目前只看過食環署提供的照片。

PC130096

布販:政府根本是要關閉布市場

何應開指出,食環署進行第一次調查時,有些布販因害怕貨物被充公,躲起來沒有登記,之後職員只承認第一次有作登記的商戶。何續指,食環署要求17個不獲登記的布販提供證明文件,最後又「搬龍門」不承認。他又反駁,33名獲登記人士當中,也有些有親屬關係。何批評,政府的目的是要關閉布市場,商戶因而損失慘重,影響生計。

80年代入行的布販梅嫦芳表示,在第一次登記期間回鄉,因而不獲登記。她指,提交的電費單的登記人是自己,不解為何食環署不承認她的經營身份。持牌布販李民生質疑,為何那33名布販不須提交文件證明,對17名不獲登記的布販就諸多要求。

當局安排33名已登記布販以市價八折競投檔位,布販蘇增康表示失望和憤怒,斥責當局不了解賣布實況,通州街人流稀少而且租金昂貴,「搬咗都做唔住」。蘇指出,過去38年,食環署一直放任棚仔「自生自滅」,由192個檔攤合資聘請看更,直至近幾年,食環署想收回棚仔才安排看更,然後抹黑他們是無牌經營。

民間方案:棚仔社區布藝時裝中心

棚仔關注組義工曾昭文指,花費大半年時間作多次諮詢和舉辦工作坊,制定了「棚仔社區布藝時裝中心」民間方案。方案建議在通州街臨時街市第一至三座安置棚仔布販,另於第四和第五座設立時裝資源中心和社區文化中心。義務建築師黎雋維表示,方案是綜合布販幾十年經驗所得的,希望政府不要浪費民間的心血,修改和落實原有方案。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伍美琴形容,這是一個「人性化」的方案,亦能建立「本土經濟生態圈」。

PC130085

時裝設計搖籃

時裝設計導師葉鳳桃指,學生做功課或電影、舞台劇的衣服,都可在棚仔選購材料製作。她希望落實民間方案,以發展本地時裝文化。

曾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的張伊雯指,差不多每部參與的電影中,道具和衣服的材料都會在棚仔選購,慨嘆「如果無咗呢度,我都唔知可以去邊」。

棚仔關注組義工、香港知專畢業的羅芷桾形容,棚仔是設計學生的「基地」,布料種類多,有些更是獨一無二,價錢也是學生能負擔的,而且缺乏經驗的學生可以請教布販,形容他們是「第二個老師」。

同是香港知專畢業的蘇永禧指,他的畢業作品有80%以上材料購自棚仔。他形容,棚仔是時裝設計的「搖籃」,是他「專業的起點」。他又指,棚仔有別與一般布行,布販以各自的邏輯擺放布料,各有魅力,很多設計師都到棚仔找靈感,保留棚仔對於保留本地特色相當重要。他憂心,新租金會令布販於奔命,成本亦會轉嫁到買家身上,大大阻礙學生發揮創意。

記者:顏寧

Viewing all 1595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