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銅鑼灣佔領實錄
刊於由本網策劃、獨立媒體(香港)及文化媒體教育基金出版的《我們的雨傘時代——雨傘時代與媒體運作》一書
文:何雍怡
相比起衝突連連的旺角,佔領期間的銅鑼灣除了有零星的紛爭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平靜度過,因此,由佔領銅鑼灣而引申出來的「銅鑼灣佔領實錄」Facebook專頁,發佈的內容很生活化及瑣碎,例如報導公民教室、或者是拍張市民送來糖水的照片等等。筆者訪問了專頁其中兩位管理員蔣忻霆(Anthony)和高天暉(Kevin),他們當時均長期駐守銅鑼灣,見證佔領區的每分每秒,也透過專頁把當時的一點一滴記錄下來。
初衷
Anthony和Kevin指成立「銅鑼灣佔領實錄」Facebook 專頁的原意主要有二,一是希望建立一個發放資訊的平台;二是透過專頁,向街外人宣傳佔領區的資訊,從而令更多人到銅鑼灣佔領區支持。
Anthony坦言當初開設「銅鑼灣佔領實錄」時,是想仿傚學民思潮和學聯的Facebook專頁般發放資訊,他說,928、929那兩天缺乏眼罩、口罩、散熱貼等物資,因為大家都互不相識,要「call」物資很困難,因此希望有一個公開的平台呼龥人們提供更多物資,於是便開始構想成立一個發放資訊的平台。
在佔領期間有很多未經肯定的消息,可能影響到佔領區的安危,例如在10月初,旺角某日突然有清場行動,銅鑼灣又有反佔領人士衝擊路障;於是Anthony想,會否有個平台可將他們收集了的資訊和消息發放出去,令佔領人士遇到突發事情時不會恐慌,「當時在想,與其拿著大聲公到處喊,不如效法學聯、學民等人,透過社交網絡發佈資訊。」於是,他和幾位同樣在銅鑼灣駐守的友人便「柴娃娃」地開設了專頁。
佔領期間到過銅鑼灣佔領區的人都知道,那兒佔地大,人卻很少,常駐的人往往只有十個八個,所以他們想透過專頁,向一些在金鐘、旺角,或者在家中的有心人招手,希望他們到銅鑼灣幫忙。Kevin補充,他開設專頁的原意純綷為了宣傳佔領區,因為旺角和金鐘的形象很鮮明,人們對銅鑼灣的關注度相對較低,加上開設一個Facebook專頁又不需要甚麼技巧,若想多些人知道銅鑼灣在做甚麼的話,這個方法較能有效地宣揚。
運作
談到專頁的操作模式,Kevin說:「其實說不上是操作,因為形式很自由,只要有事便會發佈。」他認為形式比較像「高登吹水台」,每人都有權在專頁上發佈資訊,沒有審查、沒有Agenda Setting,有需要便會發佈消息。
Anthony表示「銅鑼灣佔領實錄」專頁有近20個管理員,佔領高峰時行過「輪班制」,即大家在當地駐守,只要發生任何事情或需要物資,都會在專頁發佈最新消息。他笑言:「只是慢慢多了『廢話』,因為所需物資不多,便將銅鑼灣區所發生的芝麻綠豆事情都發佈上去。」
Anthony記得,有晚銅鑼灣突然下起大雨,他便拍了張傾盆大雨的相上載上專頁,不久後就有市民帶了額外的雨具、地拖到佔領區,說:「剛才見到相片,知你們很狼狽,便帶了些物資來。」
檢討
一年後檢視專頁成效,Kevin認為對內方面做得不錯,即是當他們需要物資時不用打很多電話都沒有,而到過銅鑼灣的人會對佔領區和「銅鑼灣佔領實錄」有更深印象,初步達到宣傳效果;然而對外的效力不太高,至今仍只得三四千個「讚好」,相對於學民思潮及學聯Facebook專頁,「銅鑼灣佔領實錄」可以接觸到的人不算太多,Anthony解釋,讚好數目越多,代表可以接觸到的人數越多,故有空間做得更好。
Kevin認為當時除了告訴他人自己的想法、事情之外,還有很多事可以讓人知道,他們卻沒有做到,例如可以做佔領者訪問,報導他們為何佔領及選擇到銅鑼灣等,對於沒有「dig deep」佔領區內的人和事,他覺得很可惜。
不過當時也有他們的難處,Kevin解釋:「那時沒有做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一班義工各自有工作,都是下班才過來佔領區幫忙,這項工作幾乎需要一個記者來完成,找人去做有難度。」Anthony補充,佔領時他們的注意力不在Facebook專頁上,主要擔心佔領區的安危,怕被清場,沒閒情逸致宣傳自己。
雨傘過後,Kevin和Anthony與一眾在銅鑼灣佔領過的戰友組織了公民組織「八十後浪」,Anthony有時會在「銅鑼灣佔領實錄」分享「八十後浪」的資訊,原因是它的讚好數目比「八十後浪」多出3倍,應好好利用這個平台;而且「到現在仍有人讚好分享出來的動態消息,便知道還有人會『聽你講嘢』,證明這個page還有效。」所以他認為,「銅鑼灣佔領實錄」的Facebook專頁仍有其功用。
雖然如此,但他們用到「銅鑼灣佔領實錄」專頁時都很小心翼翼,盡量不發佈新消息。Kevin指,這是因為它的名字已介定其性質,不能騎劫「銅鑼灣佔領實錄」之名;而且專頁有太多管理員,「出post」時要取得全部人的同意並不容易。
對於整個雨傘運動,「銅鑼灣佔領實錄」也許沒有舉足輕重的力量,但它的出現令很多人記得和關注銅鑼灣這一佔領區,Anthony和Kevin都一致認為,專頁無疑凝造了向心力,也令佔領的人們更加團結。筆者想,銅鑼灣佔領區以它小小的面積,可以撐足79天,「銅鑼灣佔領實錄」功不可沒: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金鐘和旺角時,它仍於網絡世界發出一點聲響,讓人始終無法忽視銅鑼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