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作者的其他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傘兵一年後】立足保守老邨 黃子健:我們才是少數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去年11月22日區議會選舉日,晚上11時半,觀塘樂華北選區完成點票,東九龍社區關注組黃子健成為第一個報捷的「傘兵」。

轉眼已一年。香港的政治環境,又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議會仍然由建制派主導,黃子健等民主派提出的動議,連討論也不准。但他未有洩氣,這位在街坊眼中會去「瞓街」的黃絲區議員,一年來每天都在邨內擺街站,從不間斷,因他認為必須全力服務社區,走入保守社群,方有可能「由少數變成多數」。

IMG_1719
黃子健每天都在巴士總站旁擺設「流動辦事處」,街坊絡繹不絕。

在樂華巴士總站旁,有大片有蓋公共空間,人流如鯽。相反,房署分配予黃子健的辦事處位於立華樓一角,要穿過商場才到達,十分冷清。

為了爭取機會接觸街坊,尤其是行動不便的長者,黃子健索性將辦事處搬到就腳處,每日花數小時在巴士站旁擺街站。很多買餸、散步的街坊走過,順道量血壓、磅重,或駐足看貼在易拉架上的活動資訊。也有不少人看到黃子健,就上前說說遇到的社區問題,由申請津貼,到路邊橫額的膠帶鎅到手,他都耐心聆聽,即時處理。

12247940_944798375557201_2076276657619067883_o
當選當晚,黃子健與義工們興奮擁抱。

維修師傅變區議員

兩年前的黃子健,沒有想過自己會走上今日的路。原本從事工程業,他乘著「傘落社區」風潮,參與組織「維修香港」,義務做家居維修,又與在網上討論區認識的觀塘街坊成立「東九龍社區關注組」,關注地區議題。

2013年《施政報告》向十八區每區撥款一億,推行「社區重點項目計劃」,其中觀塘區議會決定用5,350萬於海濱興建音樂噴泉。關注組認為缺乏諮詢,於是做問卷調查、收集聯署,希望以民意推倒「社區小白象」。

不過,局外人始終是局外人,「我們在外面嘈,人哋唔理你;你打去問議員,佢又唔多理你」,「講咁多、做咁多,完全冇人理」。在外叫天不應,不如從內監察,關注組派出3人出選2014年區議會選舉,包括早已在樂華北邨做過義務維修的黃子健。

素人投入政治運動,難免面對生活壓力,黃子健坦言考慮良久,不過「當時行到那一步,冇得退」。最後他以1,729票對1,246票,擊敗在任十多年的馮錦源,成功當選,而他為了履行服務社區的承諾,辭去正職,全身投入區議員工作。

IMG_1326
觀塘區議會會議。

最離譜:建制派阻表決撤回音樂噴泉

參選的初衷,是監察議會、為社區服務,回顧過去一年,他認為總算做到,但身在其位,亦察覺現實並不那麼容易。例如爭取小巴站建上蓋,起初以為只是錢的問題,後來發現涉及改動地積比,需要經領展同意。入議會後學習看文件、向相關人士查問,才知道很多事情充滿限制。

最離譜的一次,要算月初他與其他民主派議員動議撤回音樂噴泉項目,建制派卻連投票表決也不願,直接通過中止討論。「討論都唔俾,開會有咩意思呢?」黃子健苦笑。

數人頭民主派永遠輸,此事是否反映了議會路線的終極限制?「我覺得反而給予我們動力,如何從少數變成大多數。永遠只看到自己是少數,感到氣餒,我覺得沒有意義。」

當天的會議上,有民建聯議員發表「音樂噴泉滿足心靈」偉論,在網上「呃嬲」不少。黃子健相信,這也是機會讓更多人認清不公義,他日便會在關鍵時刻作正確選擇,「要靠街坊努力,支持真的想幫你爭取的人,才可以改變社區」。

IMG_1718

少數變多數 由溝通開始

然而,網民的意見,並不代表街坊的想法,黃子健對兩者差距體會至深。他帶記者參觀街市,魚檔老闆娘由領展惡行,說到佔中、港獨份子搞事,連珠發炮批評。黃子健只靜靜聆聽,回應說會替她跟進加租事宜。

「你不要歧視這群人,他們才是社會的多數。」以前的黃子健,也會覺得藍絲「唔慌好人」,「去到條邨,大部份都是這樣的人,唔通成條邨的人唔交流咩?唔可能!」

東九關注組陳澤滔參選立法會選舉時表明支持港獨,黃子健指關注組非「一言堂」,他個人不支持港獨——他支持自決,形容現實是「買樓(獨立)之前,都要先想如何儲到首期(有能力自決前途)」——但作為組織一員,街坊對他的政治立場也心中有數。

他選擇以沒有爭議的話題入手,「講下條邨而家點、有咩可以整」,「你街站掛『香港獨立』,一定係對立;但你講民生,其實沒有對立位。」樂華北邨建於1985年,居民以長者為多,亦著實較重視他在地區的付出,「你連自己個區應份做好的事都做不好,就不斷講政治,他們不會接受。」

而他漸漸發現,雙方的對立未必如想像中尖銳。有些街坊起初很反感,覺得他「瞓街、搞事」,但熟絡後也「有得傾」。幾個「維園阿伯」街坊,經常在城市論壇力撐共產黨,「但返到來條邨,佢未必係咁」,說到底不過是想社會好。「討論完最終我的立場未必受他影響,他的立場也未必受我影響,但起碼有一樣嘢,我好注重的就是,他起碼理解了我的想法。」

圍爐取暖不能改變世界,他認為,「少數變多數」始於信任和尊重。「第一,起碼佢肯同你傾。佢掂行掂過,你塞張傳單佢都唔會睇。長者都唔會睇報紙,點會同你睇張傳單,咁細張、咁多字。唯有靠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一日同10街坊傾計,10日就同好多個。深耕細作,就係咁樣慢慢去做。你話有冇用呢?其實唔知,但你唔咁樣做,日日淨係坐喺呢度(辦事處),唔會見到嗰10個人,這個是事實。」

除了每天的街站,他又成立了一個居民組織「樂給」,舉辦康樂活動,多一個渠道交流。他說,有人會批評他搞「蛇齋餅粽」,但他盡力多走一步營造社區關係,例如邀請街坊包粽,再一起派發給長者。

IMG_1715
辦事處舉辦的活動,包括旅行團、手機班、派發湯水等。

黃子健的辦事處只有一名全職員工,另有兩名兼職協助,每天要處理個案、搞活動、擺街站,他自己還要出席大小會議。這份工辛苦吃力,如果回到一年前,還會踏上同一條路嗎?黃子健笑了笑,透一口氣,「又唔會(後悔)嘅,當一個機會,俾自己學多樣嘢」。

「大家都要努力做,社區不是一兩個人就解決到。」他希望更多人願意付出精神時間,踏實的由社區做起。「我最想看到的,是從少數變成多數」,他再次強調。說罷他又匆匆趕去開會,辦事處門外迎來預約了注射流感疫苗的街坊,職員們又忙了起來。

記者:劉軒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