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食物及衞生局建議於明年農曆年初一至初三,在旺角麥花臣遊樂場設立熟食小吃墟市,但只准以電力煮食,被質疑門檻過高。油尖旺區議會於上星期四(11月24日)未能就選址達成共識,建議遭大部分議員否決。民間團體今天發表新方案,建議在朗豪坊設立行人專用區,舉辦約有60檔的熟食墟市。團體亦建議局方考慮在五區年宵原址,以及各區設立行人專用區,於共10個地方設立熟食墟市試點。
今年2月農曆新年,小販在朗豪坊外擺賣,成為熱鬧非常的「朗豪夜市」。
「朗豪坊方案」作九龍西試點
立法會議員劉小麗指,局方只在旺角舉辦墟市,是漠視其他地區的需求,亦會令市民湧至其中一區,引起混亂。撐基層墟市聯盟代表趙羨婷指,要多檔才成「墟」,在五區各設兩個試點,較在十八區各處舉辦墟市更現實可取。
團體建議於朗豪坊對出砵蘭街設立行人專用區,在年初一至年初三期間,舉辦容納60檔的街頭墟市,每日抽籤決定進場資格,抽籤檔主須親自擺檔,可連同兩名親屬助手協助。團體亦建議開放時間由晚上7時至凌晨2時,若附近有民居則提早於12時完結。他們又要求允許有臨時小販牌照的檔販以明火煮食,以保留街頭風味,另可每檔預備滅火筒以作保障。
劉小麗指出,熟食墟市本身已在朗豪坊自然出現,「阻不到」,反而應該思考如何更安全。她又指,在街道舉辦墟市比在球場更易疏散人潮,而且墟市能帶旺人流,對附近商店有益。
被問及會否擔心重演今年年初的旺角衝突,劉小麗認為事件發生的原因在於食環處執法,假若今年小販能合法擺賣,發生同類事件的可能性會降低。
麥花臣方案乏社區參與 淪「A貨墟市」
「我撐平民美食車」發言人葉寶琳指,食衞局由上而下進行決策,麥花臣方案被區議會否決是合理的,但她批評,有區議員建議選址「拍烏蠅」的京士柏公園和百周年公園是「離地」。
葉寶琳又指,政府方案只准以電力煮食,亦只能翻熱食物,不能現場「由生變熟」,一些具本地特色的街頭美食,如炸大腸、碗仔翅、生菜魚肉等皆不能售賣,只有魚蛋、燒賣等事先煮好的食物才能販賣, 變相需要有食物製造牌照的商販方能進場。葉擔心,屆時只會淪為「A貨墟市」,與之前的桂林夜市、朗豪坊夜市完全是兩回事。
居住在西洋菜街一帶的街坊張先生憶述,「以往農曆新年,都會一家大細落街幫襯小販。」他質疑,翻熱食物根本不是街坊想要的。至於噪音問題,他認為可在選址上解決。
小販:望局長網開一面
在桂林街擺檔廿餘年的小販新哥指出,九七回歸後,漸漸日間和夜間均不能擺賣,近年連過年幾日都「冇得做」,「唔明政府點解要咁做」,認為對小販絕不公平。他又指,錯不在小販,小販只是想養活家庭。他憶述,以往過年期間桂林街很熱鬧,街坊亦都非常支持,希望食衞局局長高永文「網開一面」,令街坊、小販都可以開心過年。
人稱「糖水伯伯」、於上水擺檔近二十年的譚先生批評,政府嚴厲管制和打壓,對小販趕盡殺絕。他認為,所謂「無牌經營」,根本是源於政府收緊管制不再發牌,又指小販不是「去偷去搶」,是實實在在付出體力勞力。他稱,高永文今次提出辦墟市是已很大的進步,但他質疑不准用明火煮食的規定,根本是顯露局方「不食人間煙火」。
小販示範製作街頭小食
小販新哥和全哥即場示範煮餃子,重現街頭風味。劉小麗解釋,明火煮食非洪水猛獸,發生危險是源於要「走鬼」。新哥指出,執法人員追趕之下「一定要走」,以避免被充公謀生工具和罰款。
聯區小販發展平台梁志遠指出,今次政府提議的大方向值得支持,但需要思考怎樣才會成功。他指出,亞洲各地城市亦設有熟食街道,從來都沒有大問題。他認為,規範化墟市和小販制度需要時間,在未能建立穩定機制前,政府應彈性處理。
記者: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