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維園英女皇像復修工程於11月上旬完成,但遭批評工程粗疏,塗料太厚令銅像慘變「蠟像」。灣仔區議會文化及康體事務委員會昨天(11月29日)達成共識,不接受復修工程結果,要求康文署盡快還原銅像原貌。委員會亦會向文物修復辦事處及古物古蹟辦事處遞交信件,要求解釋處理銅像的政策。
貨不對辦 署方:承建商有經驗
委員會副主席民建聯周潔冰表示,重建工程耗費超過26萬,有專家監督過程及評估,但結果強差人意,「好像淋油淋上去,而不是看待為文物和古蹟這樣處理。」委員會主席伍婉婷指出,曾親身到維園觀看復修後的銅像,發現手工粗糙,看不見原有的細緻紋理。
負責是次工程的承建商為「你想工程有限公司」,早前傳媒揭發該承建商成立至今僅8個月。楊雪盈要求署方提供招標文件,公開工程要求,並詢問康文署轄下的文物修復辦事處選擇承建商的過程。康文署灣仔區康樂事務經理李佩玲回應指,署方從一系列的承辦商揀選出「你想工程有限公司」,該公司有一定的復修經驗,如香港鐵路博物館展品、鰂魚涌公園葛量洪滅火輪等,署方亦安排金屬文物修復專家監督過程。
但民建聯鍾嘉敏認為,承建商應負起下次修復工程的費用,「它(公司)用得26萬3,000元去破壞,那我們便不應再給錢,要懲罰它自己做回銅像出來。」
缺乏經驗 楊雪盈:擔心技術失傳
民建聯李均頤指出,康文署負責復修的銅像數目少,因此亦缺少經驗,「文物專家和承建商都沒有機會操練,跑馬都要有馬師看管操練」,建議署方借鑑其他地區的經驗,如澳門的歷史銅像數目比香港多,亦有立法設例監管保育工作。她又指出,監督承辦商的責任不應只落在康文署身上,可考慮邀請民間古蹟修復專家組成小組,處理銅像修復工作。
楊雪盈表示,英女皇銅像不是單一例子,屬於法定古蹟的大坑蓮花宮早前亦有復修工程,卻發現宮外浮雕畫像的手工粗劣,「法定古蹟都做到這個地步,非法定古蹟的銅像所受的遭遇實在不堪想像。」她指出,康文署除了制訂文物保育政策,亦應該思考如何保留工藝,「我擔心在香港懂得保育文物銅像的人愈來愈少,甚至有技術失傳,導致現在的人只懂用蠟包住(銅像),但其實英國專家都說有其他更適合的物料。」
鍾嘉敏:可成政治事件
英女皇銅像於1896年在原址中環皇后像廣場佇立,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登基50周年,迄今已有120年歷史。鍾嘉敏指出,英女皇復修變破壞,可成政治事件,「香港現時處於敏感時代,若被人上綱上線,說我們破壞殖民時代銅像,便可以演變成政治事件。」楊雪盈指出,英女皇銅像甚具歷史意義,但署方的敏感度不足,至今未有合理回應。
記者:鄧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