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那邊廂,嶺南人創辦虎地書室。而在去年12月2日,逢時書室在Facebook公佈「即日起將暫停開放,直到另行通知為止」。逢時書室營運了差不多兩年,最初一年活在中文大學的陽光下,其後搬到了牛頭角某一工業大廈的小角落。這一次,逢時書室提出暫停營業之後,與讀者再會之日似乎遙遙無期。
逢時書室創辦人李梓明解釋,目前書室的運作方式不合乎成本效益,若要進一步走,必需像我的書房和序言書室般,聘請全職員工以持續地營運下去。但他反問,就算如此辛苦地營運下去,又是否逢時書室的初衷?
主打二手書 盼延續書本生命
逢時書室自2015年1月起營運。李梓明憶述,最初朋友邀請他一起籌辦書店的時候,他覺得這個想法很瘋狂,但還是坐言起行,由零開始。李梓明和朋友為了尋覓書室用地,找過校長和輔導長商談,但一一遭到拒絕。幸運的是碰巧中大創立了新書院,騰空著未決定用途的空間,善衡書院就此舉辦「青年才俊計劃」,提供地方給學生嘗試創業。
一直想著要創辦書室的李梓明,與朋友申請了這個計劃,努力地寫計劃書,最後成功取得地方使用權一年,開設這家獨一無二的獨立二手書店。
雖然,當時的逢時書室和近日開幕的嶺大虎地書室一樣,都是在大學裡頭開設書室,但兩者的經營模式不盡相同。比如說,逢時書室主要售賣二手書;但虎地書室除了二手書,亦會售賣各類新書。
逢時書室一直堅持售賣二手書,這關係到書室的理念。它的Facebook專頁這樣說:「書的實體生命,由書店傳承;書的精神生命,藉分享延續。」李梓明稱,逢時書室希望能令二手書不斷流動,所以是「故意唔做一手書」。
李梓明又認為,二手書的存在,代表著有人把資源儲存著,比起引入新的資源,更應該將每個人擁有的資源回收。他又稱:「浪漫啲講,一本書可能只揭過一次,或者每一頁只暴露過係空氣三秒就合返埋,同新書無分別,好嘥,本書好慘。」李梓明更相信,喜歡閱讀的人對於書的新舊沒有所謂,而重要的是內容。
在逢時書室還未開張之前,書室成員在網上呼籲別人捐書。李梓明還記得,第一次收集得來的書多達三千本,主要由中大學生及校友所捐贈。他們為了處理這一大堆書籍,忙得不可開交,但李梓明認為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大家對書室的熱情,以及對他們的信任。
財政非自主 盈利上繳中大
至於財政方面,逢時書室在中大營運時不用繳交租金,只需繳付千多元的管理費予中大,及支付添置書櫃、電腦等費用,因此支出不多。再加上他們申請了資助基金,不擔心收支問題。
然而,書室並非由成員自負盈虧,他們的所得盈利歸於中大,但若然出現虧蝕,成員就要自行負責。慶幸是逢時書室在中大營業的那一年,人流相當多,一般都會出現盈餘。但對李梓明而言,最重要的還是獲得經營書店的經驗。
書室遷工業區 營運終點
去年1月,逢時書室走到書院創業計劃的尾聲。不過,這群有心人不相信書室已走到盡頭。李梓明表示,去過逢時書室的人都相當喜歡這個地方。於是,他們在同年2月把逢時書室搬至牛頭角工廠區。
李梓明坦言,在書室搬遷後,他對於營運不太有信心,「Context轉得好緊要,由學校變社區」。加上,書室只能在星期六、日營業,「係有個Risk係到,最尾都係見步行步,無龐大計劃」,他無奈地說。
逢時書室的位置變得相當不便,人流有限。李梓明稱:「無所謂街客,大家都係特登嚟。」但他認為新址較中大的舒服得多,因為空間較大,客人可以長時間逗留;而在中大經營時,書室空間狹窄,連坐的地方都不足夠。
自搬到牛頭角後,書室每個月都是「蝕住做」。李梓明表示,協助書室運作的都是無償員工,「無錢收,又要坐幾個鐘頭」,要經營下去十分困難。他又覺得,基於書室的先天限制,以及種種不明朗的因素,就算他們努力地經營下去,都未必可以做到成功的書店。
逢時書室還是走到盡頭。然而李梓明認為,逢時書室走不下去與社會環境完全無關,純粹是個人選擇。他豁然地說下去:「如果我要做,我咪努力啲囉,租金係好貴,但全世界都面對緊租金問題,講都無用架嘛!」「個問題係你能唔能夠諗到方法令書店應付到租金,咁先係搞書店嘅意思。」但他明白,要找個租金便宜的地方不易。
冀虎地接力 傳承書籍
最後,問到有什麼話想跟創辦虎地書室的嶺南人說?李梓明表示,十分欣賞每一個投身經營書店的人,他認為,基本上經營書店的人都不為賺大錢,只是想養活自己和書籍。
李梓明又稱,經營書店就像一場接力賽,當有經營者感到累了,就找人接棒,「你做5年咪5年,1年咪1年,只要香港仲有一班人跑出來話要搞書店,其實就無所謂,每年換一百間書店都無所謂。」李梓明的理念始終如一,對他而言,最重要的還是二手書能夠不斷流動,傳承下去。
記者:林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