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作者的其他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摸黑漫步灣仔 五官細味舊區風貌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步過名店林立的加寧街,在盡頭尋見銅鑼灣花園。細小的公園內,工人正在翻土換蓆,沒有多少人駐足停留。公園與維園相連,若不在地圖上細心觀看,倒真以為它是維園的一部份。在這不起眼的公園中,視障詩人盧勁馳與兩位新一代寫作人談起去年摸黑漫步灣仔,開發慣被忽視的感官經驗,執筆創作。

運用味覺 書寫保育舊區

去年十一月,灣仔區議會贊助的「我是灣仔文化人」計劃舉辦創意寫作工作坊,由作家盧勁馳教授散文創作,帶領學生書寫灣仔。

和昌大押、綠屋、史釗域道6號的轉角唐樓,作為香港早期發展的其中一區,灣仔區擁有多幢歷史建築。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林鄭月娥於 2007 年擔任發展局局長時,曾提出要保育灣仔舊區,活化區內建築。

對於保育,盧勁馳有另類看法,「好多時一個地區的歷史意義,不但是硬性的文物建築,街坊的生活文化都值得人關注。」若要書察灣仔生活文化,盧認為要先由經驗入手,逐在首堂安排學生矇上眼罩,由藍屋出發,穿過灣仔街市,再抵達電車路附近。「藝術教育好強調開發感官」他續說,「這路線最短,但有最多東西可聽,最多嗅覺。」

IMG_9689

工作坊學生黃穎心憶起矇眼漫遊灣仔時,步行斜路時緊張萬分,但亦有不少新奇的發現,「我平日一直都覺得紙紮鋪的 (衣紙味) 最濃,怎料經過時嗅不到,反而是豬肉檔的味道最濃烈。」她眼看外婆居住的灣仔唐樓被清拆,感到失落,便記下兒時外婆提起的食物,「因為我的味覺較敏感。」

第一個地點是灣仔舊街市,信內寫著幾號幾號檔口,檔主大概的樣子,平常外婆買「貓魚」的地方,地方像舊式街市地下一樣濕滑。「貓魚」是幾條細魚,肉鮮但不多,每次進食總是全神貫注,害怕會被魚骨刺到喉嚨,所以成功完成一條,總是滿心歡喜....

黃詠心 ─〈最不平常的味道〉

悠荍

突破框框 用心感受創作

工作坊另一學生悠荍亦有相同感受,十多年前開始新詩創作,自言平時主要運用視覺來寫作,但矇眼的經歷帶給她另一個感受,「如果矇眼的話,便會多留意了身邊人的腳步聲和車聲。」初矇眼漫步時,她緊緊捉住城市日記策展人黎穎詩博士的手臂,邊摸著工地圍板邊走,每步下梯級也份外緊張,這經驗令她想起兒時跟母親的片段。

.....當手掌最初摸著工地的圍街板的時候,傳來的不只是冷冷的質感,還有一陣陣的不安。倏忽間,鞋頭與路級接吻,嚇得我差點失去平衡。媽媽對我說:「小心在單上跌下來。」那時我讀小學,小心翼翼的學習踏雙輪單車,躍躍欲試。一手摸著牆壁,一手控制單車前進,害怕從單車跌下。

悠荍 ─〈黑暗中漫步〉

盧勁馳

傾談間,記者好奇問盧勁馳,由地鐵站漫步至公園時有何感覺,他笑說:「剛才在趕路,沒有多留意」,又自言平日過馬路時,不會留意很多事物。「不是看不見事物就更 artistic,否則所有視障人士都做 artist 。」

矇眼漫步創作,非因視障人士更善感,而是要從日常經驗中抽離,突破平日的框框,寫作才有更多創意。盧勁馳稱這為「轉化」,在文學上是「陌生化的過程。」

訪問臨近結束時,記者邀請學生再次矇眼,跟盧勁馳在公園踱步,感受身邊的氛圍。除下眼罩後,悠荍形容走路時,工人翻土換蓆的聲音很近,感到侷促。盧勁馳說,公園內較多欄杆,三人並排而行時略為擠迫,加上公園鄰近東區走廊,車聲頻密,形容像是「被城市壓迫的公園」。開發感官,用心感受,即使身處在平凡無奇的公園中,亦能有另類的體會。

城市日記 (Urban Diary) 將會把工作坊的學生文章結集成書 (200 本),免費派發。

記者:鄧安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