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香港2030+?
政府每十年就會發布一次全港發展策略研究。香港2030+是建基於2007年發布的《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俗稱「2030」),而數據分析是建基於2014年的統計數字。整份研究未有檢討2007年的研究,而一直強調及重覆那些老掉牙的論壇:發展基建、增強競爭力、增加土地供應等等。這次的研究更是空前絕後,沒有提及到發展計劃的年限,只說為了2030年以後打算,彷彿要許一個永遠的承諾。雖然整份文件的概念膚淺老舊,論證十分兒戲,但我們必須以一個認真的態度去面對。根據「2030」所帶出的經驗,政府經常手執「2030」以「我早就問過你意見」的姿態去強推新界東北、機場第三條跑道等等。而在這次諮詢之後就進入「技術評估發落實全港空間發展策略」,到時候才發表意見就為時已晚。所以,我們絕對不可忽視是次諮詢。
去政治化的推論和估算
香港2030+的願景「成為宜居、具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的『亞洲國際都會』」,研究引用多個國際指標去量度香港的經濟發展或城市規劃,但有關政治環境穩定的因數隻字不提。香港的前途問題是近年的政治重心,到底2047年以後的政局會變成怎樣,會直接影響人口和資金的流動。即使政府未來增強維穩力度,勉強守著穩定,在討論和估算香港未來的時候,無視政治議題繼續抱「馬照跑,舞照跳」的後殖民心態,會窒礙香港發展自己的城市特色和性格,最終淪為一個「窮得只剩下錢」的珠三角小都市,逼著要融入「三小時生活圈」、「城際一小時交通圈」以及「一帶一路」的計劃裡。
另外如何令政府部門增加效率或民主化諮詢架構從來不在討論之列。在研究當中提及多項發展計劃發基建項目,行政及諮詢程序至關重要,工程項目的超支或對受影響人士與生境都與之緊緊結連。如城市規劃條例和環境評估等條例均超過十年未有檢討,此等重要的城市規劃決策機關遺需要與時並進。
經濟發展依然是權貴的數字遊戲
保持高度的經濟發展是整份研究的目的,但發展在政府眼中只是一堆堆數字。香港這套只顧賺錢方法只會不斷虛耗本地的生產力。在研究中,改善生活環境與經濟發展直接掛勾,人口化約成冰冷勞動力。就如人口老化只是代表著勞動力和生產力下降(諮詢文件,頁7),隻字未提因應人口老化而需要的政策需要,安老服務、院舍或全民退休保障未見蹤影。暗示著政府對香港未來的想像力狹窄,依然相信「先讓部分人富起來」這個發展主義(developmentalism)邏輯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研究者未有看見多年來,當某小部人的生活質量提升的時候,更多人陷於困境。香港成為最亞洲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城市,弱勢社群無所依靠的問題從來未有在研究之中隱形,未來由誰來承擔人口老化的社會性需求仍然懸而未決。說穿了,這樣的香港只是不斷欺負低下階層去托起權貴的城市。
城市規劃的兩個世界
整個研究的規劃概念可以概括為「集約」(integrated)、「宜居」(livable),但都捉錯用神,點不到香港規劃問題的癥結。在職位及人口統計方面,研究都將新界與都會區劃開(港島及九龍)。無錯,「集約」旨在加強香港各區的交通聯繫來改善職位人口不能配對的情況。但多項的大型發展如東大嶼及中部水域人工島都無助改善新界與市區之間的連接,或帶動增加新界的就業職位,反而是愈推愈遠。
雖然研究積極把那些大規模的發展及舊區重建與產業轉型或改善市民生活質素扣上關係,但仍難掩只為增加土地供應予賣地基建的真正目的。所謂的土地需要所採用數字可謂完全不科學,如沒有提及長遠住戶人口數上升、人口老化和人口下降之間的矛盾,是輸打贏要。更有趣的是在其面皮之厚,土地供應方面毫不諱言的講這份文件是如何充滿水份:「我們沒有水晶球,也沒有完美的推算程式能準確地預測未來的長遠土地需求。可是,我們仍需評估社會的需要,並作出推算和粗略估算,以便提出具抗禦力的土地供應策略,帶動香港的整體發展。」(諮詢文件,頁16)研究中提出所需要的4800公頃這數字到底是如何得出,恐怕會是一個謎。
環境保育孰真孰假?
香港2030+以大面積的郊野公園作為榥子,掩蓋政府無視非法鄉郊發展的事實,更對綠化帶及郊野公園虎視耽耽。研究中指出本地人均綠化地面積比同是高度發展的亞洲城市,似乎要以此領環保的功。姑且不論郊野保要育是前人多年前種下的果,看一個城市的保育是否成功不可只單靠綠化或物種的數量,而是要退一步看生境(habitat)及生物系統(ecosystem)這兩個大範疇。正正因為政府只懂數字而不懂整全而有系統性的保育,才會提倡發展生態價值低的綠地。而政府對於發展及保育是厚此薄彼,至今未肯改善檢控非法破壞綠地的做法,犯案者逃之夭夭,政府就可「物色保育價值和公眾享用價值低的地方作其他更有效益的用途」(諮詢文件,頁60)。
應對氣候變化是各國或地方政府的重點項目,香港2030+當中都有輕輕提及,但又一次捉錯用神。氣候變化對香港的影響主要在極端天氣,習慣長期在石屎中生活日常的香港人可能不會察覺。但間接的影響如入口食物的價格或數目、淡水供應、生態系統的轉變都不可忽視。在這方面,比起開發土地,保護最多的農地和綠地以應對氣候變化才是上策。另一方面,根據衛報的資料庫,香港的碳排放是持續增長高達74%,而人均碳排放比日本和南韓都高。多年來的各項大型基建以及港人與日俱增的消(浪)費都需要正視,與其一邊強調無謂的發展去促進經濟,不如落實切實的方針和教育,由基礎改善。
你可以做甚麼?
首先,要閱讀諮詢文件。
然後,在2017年4月30日前向政府提交你的意見(enquiry@hk2030plus.hk)。
當然不要忘記參與民間團體的聯署,例如守護大嶼聯盟發起的聯署 《入信反對2030+ 保護東大嶼及新界鄉土》
文:陳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