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黃大仙天馬苑商場的中庭位置有一顯眼飛馬標誌,近日新業主盈信圍封花槽及飛馬標誌,但未有透露工程內容,街坊憂慮地標將會被拆。商場內多處亦被圍封,不見天日,昔日熱烈情景不再。
天馬苑的歷史要追溯到38年前一場大火。天馬苑的前身是馬仔坑四村,當中包括馬仔坑村、仁愛村、獅子山下村及仁義村。在1979年10月6日,馬仔坑發生五級大火,火勢之猛烈令馬仔坑四村毀於一旦,600多間木屋被燒毀。火災之後,大部分馬仔坑四村的土地被政府納入公營房屋項目計劃,在1986年重建為居屋天馬苑,天宏苑則於1992年建成,其餘部分於1996年建為馬仔坑遊樂場。
說到這段歷史,第一代天馬苑居民David憶述,「火災後成條村燒哂,政府諗住安置啲人喺慈雲山邨,嗰時岩岩拆嘛,後尾政府就喺呢度起了5棟樓」。他續稱,「天馬苑來源就係馬仔坑,但坑就唔好聽嘛,好似住係坑入面咁,但天馬就唔同,有飛向天、天馬行空的意思,好聽好多。」
David與天馬苑有深厚感情,對於飛馬標誌疑被拆卸,他大感不捨,「梗係希望保存飛馬雕塑,唔好打爛佢啦,已經陪伴了我哋三十幾年。」
同樣於1986年入伙的陳小姐也表示不捨得飛馬標誌,「隻天馬我哋架嘛,拆走咗,搵咩嚟代表天馬苑呢?」她又慨嘆以前天馬苑「好靚」,居住環境相當不錯,只可惜好景不常,她亦提到「從風水嚟講,拆咗隻天馬,就好似毀咗我哋邨咁」。
天馬苑前居民梁先生則表示,以往不太留意飛馬標誌,但經過一連串行動後,他發覺飛馬其實是一個象徵,「唔係好多商場有呢啲標誌性嘅嘢」。他表示陰謀論來說,拆掉飛馬可能是新業主的小動作,用作回應街坊的抗爭行動。他質疑業主「係咪真係要做到咁」,失去飛馬「像缺失了一塊」。他表示,飛馬標誌默默陪伴天馬苑30多年,「有時街坊在7-11買飲品,就喺花槽邊坐低」,「又會有後生仔成班坐喺度吹水,呢啲年少輕狂的回憶,原來飛馬標誌唔覺唔覺就見證住好多嘢」。
天馬商場青年關注組Jackey表示,飛馬標誌「睇住天馬苑唔同的變遷」。他指從街坊在得知飛馬標誌被圍封時的反應,就可看出街坊的關心,「街坊都問不如我哋出錢買飛馬標誌啦」。他認為飛馬標誌的象徵意義重要,「一諗起天馬苑就諗起天馬」。
灣仔區議員楊雪盈表示,飛馬標誌代表著居民安居樂業的期盼,「飛馬標誌(現時)被枯草圍著,是代表著居民的美好生活深深受到影響」,相比起婉惜,楊覺得心情更是心痛及不忿。她斥業主「做得好差」,完全忽視居民感受,「佢要做得好啲,根本唔需要好多努力」。
在本周二(16日),有街坊發現商場中央的飛馬標誌被圍封,翌日整個花槽位置被木板完全封住。Jackey表示業主在場外貼上通告指是「改善工程」,但他估計應是「改建工程」及用作間鋪。
今日下午在商場現場可見,工人繼續動工,花槽及石壆位置被鑿開,灰塵滾滾,幸好飛馬標誌仍未受破壞。但商場內多處地方均圍起木板,居民出入相當不便。
公民黨地區發展主任鄭文杰表示,曾向管理公司查詢,對方指業主暫未有計劃拆除飛馬標誌,但即使拆除都會確保標誌完好無缺,並將會找地方安置,或交給業主立案法團處理,「但呢間公司係咪仲可信呢,就要交俾街坊決定」。
記者:李寶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