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2009年,位於前堆填區葵涌公園,由賽馬會贊助2.200萬興建、中國香港車聯會獲批21年短期租約管理的小輪車場正式開幕,那年香港主辦的東亞運,港隊代表王史提芬(Steven)在小輪車項目奪得金牌。
2012年1月,王史提芬退出國際賽,自此港隊再未有代表在大賽獲獎。
2016年,一群小輪車運動參與者的家長四出奔走,小輪車場因日久失修、賽道嚴重破損,可惜得不到正面回應。
兒童權利
2017年3月20日,四名十來歲的小輪車運動員身穿運動服出席立法會兒童權利小組委員會公聽會,訴說小輛車車場場地破爛,他們無法訓練。
影片:四名運動員發言由1小時17分開始
「覺得自己完全嘥曬緊時間同心機……感覺好似無希望、無回報,做乜野都無用……完全唔知自己留係度為乜……我們呢項運動有得救咩?」
—Vanessa
四名運動員的發言引起委員會主席張超雄及立法會議員朱凱廸的關注,朱凱廸向四人致歉,指自己確收到他們向70名立法會議員發出的電郵,但「大人」往往事忙忘記小朋友事情,張超雄促當局跟進,民政事務局總行政主任馬美華稱當局一直關注事件,並與中國香港單車聯會保持溝通,亦知道聯會正進行招標工作,會再向議會交代。
四個月過去後,發生了什麼事?
中國香港單車聯會已就維修進行兩次招標均告流標,目前正進行第三次招標工作,場地仍然是破洞處處,被圍封的國際賽道仍被圍封。
圖:被圍封的國際賽道
戴凌鋒的兒子 Duncan 在9歲時,參與康文署贊助的小輪車(競速 BMX)同樂日,從此愛上這項「 騰空跳躍、刺激 、有速度感」的運動, 藉此希望訓練他的膽識和毅力 。他並無一 般擔心孩子「安全」的考慮,「(競速 BMX)做足安全措施,風險其實可以好低。」
圖:Duncan 在訓練賽道
圖:戴凌鋒
單慧嫻的女兒 Vanessa 則在小學五年級時參與 YMCA 的訓練班,覺得「好玩」。女兒如今已經中四,參與 BMX 運動六年。單慧嫻形容這項運動很適合內向的女兒,「可以自己玩之餘,又有志同道合既朋友。」BMX 有一定危險性,單慧嫻的女兒曾經臉部意外著地,結果一隻牙有裂痕、咀唇擦損,但單慧嫻仍繼續支持女兒,「係邊度跌低,係邊度起返身。」她看到女兒「夠膽飛」,從中獲得成功感,又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圖:單慧嫻
獎牌
競速小輪車全港只有一個合適的場地,便是位於葵涌的場地。2009年因應香港主辦東亞運而開幕的場地本設有兩條賽道,分別是長60米的訓練賽道及350米的國際賽道,後者可舉辦國際賽事。東亞運過後,場地漸漸荒廢,當年獲獎的選手退役,年月過去,小輪車場被遺忘了。
圖:賽道破洞處處
無獎牌,在政府的體育資源分配制度即等於無錢,小輪車場沒「投資價值」了。
日久失修下,場地發生不少意外,運動員因賽道的坑洞而受傷。2014年,一班家長自發維修賽道,聯會出資購下泥沙及膠水,家長則在周末到場地做「免費勞工」。本來中國香港單車聯會都默許他們自行維修,但單慧嫻稱後來聯會考慮到保險問題,不再批准他們自發維修。雖然他們曾暗中維修,但賽道仍然過度失修,其中350米的國際賽道由去年起圍封到今。戴凌鋒稱目前約有30人參與競速小輪車,年齡由5至20歲不等。目前只能集中在訓練賽道練習。
圖:家長曾協助維修賽道
戴凌鋒的兒子 Duncan 雖然屬青訓選手,但本地運動的資助制度並無包括17歲以下的年青選手,僅獲每週訓練四日的支援,並無甚麼出外比賽機會。於是戴凌鋒及單慧嫻一班家長便搜尋國外比賽,自費組團帶子女參加,他們曾到台灣、印尼、泰國等地參加,每次花費約數千元。因為本地的國際賽道維修,他們到外地去往往「空槍上陣」,「一飛就要飛八米」。
賽道變得愈來愈危險,2016年10月,他們開始尋求其他幫助。他們找來多家傳媒報導,聯會表示車場一直自負盈虧,全面維修工程涉資達100萬,聯會須考慮負擔能力,政府的回應則是事不關己。其中所謂負責體育事務的民政事務局及體育專員,回覆是會與聯會保持密切聯繫,但重申場地是由聯會以自負盈虧方式經營及管理。
一百萬,這便是全面維修車場的金額,僅及七位數。
他們今年決定著子女參加立法會兒童權利委員會的公聽會,爭取關注。戴凌鋒說這是一個好機會讓他們「自己講」。 Duncan 經常問他維修賽道「好難咩爸爸?點解要搞咁耐?」單慧嫻則說參與競速小輪車對 Vanessa 「一世人有好大影響,十分可貴。」
「細路都灰心,點解無效果既?」兩人只能欺騙他們說「好快好快。」兩人甚至期待競速小輪車運動員盡快獲獎,便可以進入精英體育項目之列,獲得更多資源。
當局念茲在茲的體育政策,是「盛事化、精英化及普及化」,競速小輪車在今日沒有「精英運動員」,亦無條件舉辦「盛事」,剩下的普及化倒仍是繼續,Vanessa 及 Duncan 便是因為「普及化」下的興趣班,對這項運動產生興趣。可是「普及化」也就僅止於此,他們期望再進一步提升技術、成為「精英」才發現前無去路。
體育專員
對於當局的體育政策,兩名家長又有何意見?戴凌鋒認為當局須完善推廣競速小輪車,他說目前流行、2至3歲小孩騎行的 balance bike,其實可以作為競速小輪車的前身,形成「一條龍」,「兩項運動對操控及平衡力的要求其實一樣。」單慧嫻認為香港體育學院的設施應該開放予所有運動員使用,而非限於精英運動員。「佢地出外比賽同人最大既分別就係體能。」「大家都係運動員,點解要分得咁清楚?」他們指運動足夠普及化,才能有更大更廣的人材池,從中挑選精英運動員。兩人苦笑道「體育專員做咗乜?」
問到兩人會否支持子女當全職運動員,兩人不假思索稱「支持」。
協助兩人的立法會議員朱凱廸為兒童權利小組委員會成員,他形容自己「懶開會」,但公聽會當日「碰巧」在場,看到四名競速小輪車兒童運動員全身制服出席,表示十分感動及難得。朱凱廸認為運動員無法練習,竟是因為賽道欠缺維修這個理由十分「戇居」,他曾與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及體育專員楊德強在另一場合會面時提及事件,朱凱廸形容劉江華「唔知發生咩事」,而楊德強則稱政府在事件上無責任。他認為當局的體育政策思維一如最近推銷啟德體育園上,一心以為「外判」便是好,無視現實情況,遺忘了真正參與的運動員們。
康文署轄下有四個場地,包括黃大仙區蒲崗村道公園、北區安福街遊樂場的單車場、北區安樂門街遊樂場和西貢區香港單車館公園的滑板場予三項「極限運動」(自由花式小輪車、滑板和特技直排滑輪)使用,連同深水埗區荔枝角公園內的滑板場共有五個「極限運動場」,但署方轄下並無競速小輪車場。本網曾電郵向聯會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
文:黃俊邦
攝:王瀚樑
維修賽道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