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中國首位諾貝爾和平奬得主劉曉波本月13日因末期肝癌在瀋陽「病逝」。劉曉波自6月下旬證實患病,直至7月中病逝,劉的病情、家人情況、甚至身後事,所有資訊都被國家牢牢操縱在手中。每天官方流出不同的訊息,與劉曉波家人和好友在大氣電波中回應,截然不同。
昨晚(7月21日)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聯同香港獨立媒體網製作的網台節目《網絡打假》中,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形容對比其他民運人士,從未見過「咁好嘅文宣」。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則斥肝癌不會到「末期先知」,形容是「接近謀殺」。
呂秉權:涉延後治療
呂秉權指早於劉曉波傳出患癌開始,官方已不容劉的家人流出任何訊息,所有訊息由官方「獨家包辦」。自保外就醫傳出後,《博訊》隨即流出一段影片,描述劉曉波在過去7年在獄中受人道對待,包括可以自由做運動、獲劉霞定期探望以及劉曉波滿意身體檢查等片段。他稱對比其他民運人士未見過「咁好嘅文宣」。
證實劉患病後,司法部以及醫院每日更新病情3至4次,呂秉權指從未有民運人士獲有此對待,形容連「國家領導人都唔會咁」。他指是次中共對劉的對待並不尋常,但客觀效果是一般民眾會認為中國政府相當人道「格外開恩、特事特辦」,盡量滿足家屬要求,對劉曉波有「超部長級」待遇。
不過他認為事情仍有數個疑點,例如當局既然對劉曉波如此仁至義盡、無微不至地照料,為何會在初期以及中期時未能察覺劉曉波患上肝癌,反而直至末期肝癌才察覺。他指網上消息指監獄早已得知,但延後治療,至今當局尚未澄清。他又質疑但官方沒有及早處理家屬出國治療的意願。他指中國官方以往一直操控民運人士及家屬都會用「被上鏡」以及簽紙條等方式向公眾公佈家屬意願。但只要民運人士及其家屬回復自由身,便會向公眾說明非自身意願。
呂秉權相信文宣的對象是境外媒體多於內地民眾。因為內地民眾除非經歷六四事件,否則不會認識劉曉波,加上官方片段以及劉曉光記者會分別加上英語字幕以及英語傳譯相信是向外國記者「做呢場戲」。
郭家麒:如果劉曉波是習近平會「長命百歲」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指,當局稱劉曉波至肝癌末期才被發現,其實是「接近謀殺」。他指若病人是肝炎帶菌、有肝硬化,不可能到「末期先知」患上肝癌,作為醫生會質疑當局「有冇搞錯」。他又指內地醫生採取進取療法,使用高劑量藥物其實形同毒藥,病人會「受唔到」。郭家麒又提到肝炎在中國十分普遍,醫生具經驗以及有足夠藥物。若劉曉波是習近平會「長命百歲」,因病情會及早被發現以及施以手術,質疑當中涉延誤診治。
郭家麒又批評內地醫生提出「插喉」是反智,認為是極低水平的「舒緩治療」,目的是「做場戲」給西方國家。他指若病人腫瘤破裂血壓、免疫力會下降,全部器官衰退,醫生應讓病人「最舒服離開」,根本不會插喉,插喉是預料病人會康復才會使用。
對劉曉波寬大處理?
對於有媒體指中共對民運人士寬大處理,呂秉權並不認同。他指「709大抓捕」對維權律師及其助理、職員、家屬,作「斬草除根式」打壓是前所未見。他又指中共利用德國專家的剪輯片段,「封(劉曉波)出國嘅門」、不容劉曉波出國治療以及中共對李旺陽的折磨,均顯示不存在「柔性、寬大咗」。至於過往釋放陳光誠、王丹、王軍濤是因中國申請加入世貿;辦奧運、世博,需「睇西方眉頭眼額」,故以人道立場釋放。近日中國外交部竟稱劉霞是自由的,但事實是劉霞過去多年欠人身自由,被國保折磨,只反映中國特色的「鐵幕國家自由」。
中共驚劉曉波?
呂秉權和郭家麒均認為,中國非「驚」劉曉波,而是不接受任何組織性運動。郭家麒指《零八憲章》組織很多人簽署,是大陸「最唔鐘意」,組織任何運動不論意圖均會觸動政府,會在運動開始之時「整死你」。他又認為中共政權「好心虛」,因中共沒有合法的權力來源。
呂秉權則引述哈佛大學的研究指中國網民有時可在網上「鬧政府」甚至作嚴厲批評,但所有帶行動性的貼文不論是「讚或鬧」都會被刪。他又以內地維權人士許志永組織新公民運動為例,活動在各地舉橫額要求官員公開財產,以及每星期飯聚商討國家大事。但此舉使有關當局「好驚」,最終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為名判處許4年監禁。
呂秉權又相信,內地要劉曉波家人將劉海葬是擔心劉曉波事件在劉每年的生忌、死忌、春秋二祭再次發酵。他翻查資料,海葬並非瀋陽當地傳統,相反只有百分之三的人選擇海葬,其餘均選擇「入土為安」以土葬或將骨灰放在家。他斥當局指海葬是習俗是「夾硬攞黎講」。
大台報導非「河蟹」
回顧本地媒體對劉曉波事件的報導,呂秉權指本地媒體報導篇幅不少,對中國官方說法有一定平衡,甚至連「大台」的報導「相當唔錯」,做到「fact check」,沒有「河蟹」。他認為主要是因為一群好堅持的記者、編輯據理力爭提出做,才可以令「故仔」出到街。郭家麒則認為香港主流傳媒正被紅色資本佔據,盼香港有更多新媒體。但最重要是市場決定需求導致媒體有詳細報導。因為若香港的觀眾關注,所以媒體將不敢逆市場意。加上現時「黑手」未到,所以連「大台」都能有深入報導。
《網絡打假》為香港獨立媒體網製作的網台節目,由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贊助。希望藉回顧網絡上流傳的虛假消息,分析傳播源頭、探討假訊息傳遞模式,並藉此提高網民對假資訊的意識。
記者:林俊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