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記者協會主席楊健興
(獨媒特約報導)民主黨成員林子健稱被擄走並虐待,但傳真社於周一晚發佈案發地點附近的閉路電視影片,指林子健於當日下午5時多離開球衣店後,由咸美頓街轉入彌敦道安全離去,與林於記者會上的說法有出入。警方以涉誤導警務人員於周二凌晨拘捕林子健,案件於周四提堂,林現准保釋候審。
事件中傳真社的報導手法引起爭論,有意見認為片中人是否林子健尚未有定論,傳真社卻搶先以「閉路電視證林子健安全離開砵蘭街,未見有人被擄走」為標題,判斷其安全離開砵蘭街,有誤導讀者之嫌;更有人質疑傳真社與警方合作。
香港獨立媒體網聯同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製作的網台節目《網絡打假》中,昨晚(8月18日)邀得香港記者協會主席、眾新聞創辦人楊健興,及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香港獨立媒體創辦人葉蔭聰,討論林子健被擄事件、傳真社報導手法及現今媒體現象。
倉卒處理資料 報導手法惹爭議
楊健興認為,傳真社在蒐證過程中沒有問題,但處理所得資料的手法則太倉卒。他指傳真社於林子健記者會完結後,即派記者到現場查看閉路電視記錄,沒有阻礙警方調查,是十分合理的做法。但他質疑傳真社「好快認定戴帽者為林子健」,欠決充足考慮。
葉蔭聰亦同意傳真社於處理素材上「諗少咗」。他指出傳真社標榜為調查報導的媒體,其責任為完整報導事件的真相,但這次未有解開種種疑點。他質疑媒體為了速度,犧牲了報導的完整性。
楊健興提到網媒競爭太大,渴望突圍,令傳真社記者在缺乏足夠證據下,仍判斷林子健安全離開砵蘭街,結果報導出街,令市民認為林說謊,他指是對林不公平。葉亦認為報導令市民認為事件乃林自編自導自演,是對林的人格謀殺。
楊健興認為傳真社有責任表明現有證據中空白的地方,並且清晰指出基於現有資料,所以推論該男子為林子健本人,而非直接蓋棺論定。楊指,不能為了點擊率而犧牲新聞道德,他承認網媒重視速度,部份為了效率,甚至於發佈新聞後再進行編輯。他批評這種風氣,認為「快但唔準係無意思」,強調準確度比速度更重要。
葉亦指出,雖然傳真社的報導手法惹爭議,但沒證據顯示它與警方合作。楊認為並非傳媒配合政府,而是某些傳媒在處理警方消息方面手法不成熟,對警方消息傳單照收,才會顯得兩者互相配合。
媒體社群化 立場先行不利思辯
葉蔭聰提到現時媒體社群化的趨勢十分明顯,讀者只閱讀與自己政治取向相同的新聞,立場先行的閱讀模式不利讀者的思辯過程。楊以美國總統選舉為例,他指出有些特朗普的支持者,對特朗普的負面新聞一概否認。他指出香港雖未有美國般極端,但亦有類似趨勢。
楊建議讀者主動接觸不同政見的資訊。葉相信傳媒工作者應擴闊對傳媒的想像,並創造更多可能性,打破圍爐取暖的狀態,建構橋樑接觸不同政見的讀者。
記者:蘇珈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