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多個中西區居民團體抗議,政府將西環碼頭共7,500平方米用地將改建為社區園圃。他們今日下午在西環碼頭舉行論壇,學者、立法會議員和居民共同商議改建計劃的利弊和碼頭未來去向。團體促請政府立即撤回社區園圃的方案,又要求開放用地,配合低度管理,確保市民能享有公共空間的機會。
團體在上週曾召開記者會,講述反對理據。他們今次邀請了多名政府官員及中西區區議員出席,包括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黃何詠詩、中西區區議會主席葉永成和副主席陳學鋒;但全數均缺席論壇,引起街坊不滿。有街坊斥葉永成和陳學鋒寧願參加一街之隔的民建聯嘉年華,都不願意與民共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將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的一至三號泊位(西環碼頭)改建成社區園圃,並招標予非牟利團體管理。碼頭屆時有八成面積用作社區園圃,將於明年第一季落成。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批評,政府改建碼頭是「好事多為」,堂而皇之地提出把海濱從海事處手中還給市民,但實情是沒有體察民情,毫不了解西環碼頭一直是居民的公共空間。
許智峯又擔心,把碼頭改建為社區園圃後能享用的人很少。他指,根據過往康文署的管理方法,社區園圃往往被圍板包圍;即使交由非政府組織發展,亦難以完全避免用地淪為機構開私人派對或餐廳買賣之用。
西環飛躍動力召集人葉錦龍斥,該用地改建為社區園圃後只剩下10米闊的通道,又認為康文署在休憩用地採取「過度規管」的方式會為西環碼頭帶來諸多限制,例如加建閘門、欄杆和增設保安等,相信不為市民所樂見。守護堅城聯盟召集人黃健菁亦擔心,碼頭改建後會影響跑步居民,狹窄的通道造成人狗爭路,增加衝突。
中西區關注組羅雅寧指出,非政府組織不代表等如非牟利機構。她引用尖沙嘴星光大道和上環元創坊為例,分別交由新世界及同心教育基金發展後,「非牟利機構」為求收支平衡,不免要引入高級餐廳、名店及收費高昂的藝術展覽,顯然不是市民所期待的公共空間。
左為Pop Up Pier 西環碼頭成員 Zuba,右為港大園境建築學教授 Mathew Pryor
除了擔心公共空間被剝奪外,有學者質疑,西環碼頭的地理位置根本不適合作社區園圃之用。港大園境建築學教授 Mathew Pryor 認為西環碼頭近海,空氣中瀰漫著鹽霧,而且沿海風力強,土地也有污染物;所以不利耕種,若堅持興建園圃,也只有某種農作物可以生長。再者,他指出西環碼頭距離民居有一段距離,而園圃需要經常打理,相信其位置不便種植者。
Mathew Pryor 提出建議,認為若政府欲發展中西區園圃,可考慮天台農場,既鄰近民居,也提供大面積的農地,而且位置相對安全,農作物不易遭人破壞或偷取。他又補充,西環碼頭是一個 「世界級」(world class)的公共空間,景觀優美,很多人慕名而來拍照,有「Instagram pier」的美譽。Pryor 又強調,西環碼頭是「公共物品」,使用權應在大眾手中,而不應收歸任何團體之下。
黃建菁強調,1,500個聯署反映居民均希望保留西環碼頭現行運作模式,讓市民自己選擇用途。南區區議員司馬文則表示,政府向海事處收回西環碼頭1至3號泊位後,很難將其維持原狀,不作任何發展。他指出只有兩個可行性,其一為政府自行發展,另外則是交由私人組織發展,惟期望政府聆聽民意,與市民共同商討一個發展方案。
在論壇中,團體提出多個碼頭用途的建議。城西關注組召集人陳嘉曦相信,市民懷緬過去環境,不欲看見一式一樣的休憩設施和設圍欄的空地。Pryor 期望政府及組織承諾,發展後的碼頭仍保持24小時開放,Pop Up Pier 西環碼頭成員 Zuba 則促請政府在發展碼頭時能跳出傳統框框。她提到,早前於網上和親身訪問了266個市民,結果顯示大部分市民支持西環碼頭設立藝術展覽和臨時影院,她同意在馬桶加建基本設施如廁所、飲水機和設立更多出入口。
前立法會議員姚松炎重提德國柏林舊機場的例子,認為其在居民反對下以大比數通過公投,決定保留舊機場為開放的公共空間,並配合低度管理,由居民從下而上決定作什麼用途是可取的方法。
陳嘉曦則以日本社區設計師山崎亮為例,指出他以另類思維發展當地公園,成立由居民組成的公園管理隊,由他們決定公園的用途,再每月加以檢討;認為此等方法都是讓市民參與海濱規劃的方式。
中西區區議會海濱工作小組將在下月7日開會討論西環碼頭。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呼籲,關注西環碼頭的團體應和其他保護海濱的組織緊密合作,並廣傳西環碼頭發展方案予更多人知道。許智峯亦促請街坊出席會議,認為政府「有鬆動位」,目前仍有機會扭轉局勢,希望居民相信自己的力量。
在論壇舉行期間,不少街坊前來放狗
記者:李嘉雯、麥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