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同行成員楊雪盈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上周公佈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文化同行」今日(3月8日)聯同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譚文豪及鄺俊宇召開記者會,批評預算案對文化藝術所投放的資源,未能確切回應業界的需要。文化同行公佈網上調查,指出過半受訪文化界人士認為,政府對文化藝術發展的支援仍然不足,憂慮行業發展前景。
調查:近8成受訪者無計劃到大灣區交流
調查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為期一星期,共收到84份回覆,受訪者來自戲劇、文學、舞蹈、音樂等共12個文化藝術範疇人士。
預算案提及,政府在未來5年會撥出1.4億,資助本地藝團和藝術家在大灣區作文化交流。不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7%的受訪者沒有計劃到大灣區交流,有受訪者擔心會遭到政治審查,影響言論及出版自由,更怕「被坐洗頭艇」。調查亦反映受訪者並沒有信心在大灣區推廣香港的藝術發展,欠缺支援,不願做「開荒牛」。
有意前往交流的受訪者僅佔15%,然而文化同行指出,政府沒有詳列申請程序、條件、專責部門等資料。楊雪盈表示,擔心政府會「DQ不喜歡嘅創作」,令日後的藝術創作偏向政府心意。
此外,政府於下個財政年度起將逐步增加經常撥款至5,000萬,支持藝團和藝術家到其他地方表演和舉辦展覽,超過6成受訪者認為與大灣區交流的過億撥款相比,兩者資助額差距太大。香港文化監察主席、文化同行成員楊雪盈表示「預留撥款予大灣區交流明顯是政治決定」,建議劃一改為整體撥款,支援藝團到世界各地交流。
預算案又擬每年增撥5,500萬予九大藝團,及增加康文署場地伙伴計劃下中小藝團的資源。調查中逾6成受訪者表示不清楚如何分配撥款,要求增撥小型藝團的資助。⾹港專業戲劇⼈同盟副會長鄧偉傑表示,這筆撥款如同關愛基金「吊命金」,但其實「仲慘過拎綜緩」,估計每個藝團只有分得數萬元,並不足夠營運所需。
鄧偉傑亦指,預算案撥款2,000萬推行「社區文化大使計劃」,但未有詳情解釋計劃內容,建議政府直接與業界建立平台溝通。
立法會議員陳淑莊
陳淑莊:資助大灣區交流是擦鞋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表示,政府特別撥款資助大灣區文化交流是對中共「擦鞋」,一提到與內地融合,例如河套區科學園、香港與國內學校結成姊妹校等,便會大力注資支持,相反儼如「劏房戶俾個電飯煲」般刻薄。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文豪則指出,政府需要檢視工廈政策,工廈偏離民居,很適合發展藝術創作,他提倡「三分工廈」,使工業、商業、藝術文化界生存於同一大廈,藉此活用工廈。
記者:麥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