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土地大辯論將於9月26日結束,農業團體發起聯署,指政府在兩年前提出的「新農業政策」尚未完成檢討,農地卻成為18個發展的選項之一。他們促政府優先發展粉嶺高球場等土地,並落實「新農業政策」才考慮以農地建屋。
發起聯署的團體包括香港有機生活社、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和綠田園基金,他們在8月底發起聯署,反對土地大辯論納入農地作建屋選項,近90個農場及農業團體和393個關注農業發展的團體和個人參與聯署。
立法會今日就土地發展舉行公聽會,三個團體今早亦在立法會舉行記者會,表明反對以農地作建屋選項,要求當局先落實「新農業政策」,重申住屋和農地並不對立,促當局保留農地和發展可持續農業。
2016年前行政長官梁振英的《施政報告》,提出「新農業政策」,包括設立5億元可持續發展基金、劃定農業園及農業優先區。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主席林志光指,新政策原意是保障香港的農業發展,但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在今次土地大辯論中加入了農地的選項,明顯是將農地和住屋製造成假對立。
林志光指,農業優先區的顧問研究需時數年,他斥政府並不掌握現存1,000公頃農地的詳細用途和資料,質疑在現階段納入以農地作建屋選項,只會加快發展商發展囤積了的農地。他憂慮較優質的農地會遭到重點開發,日後適合耕種的農地將愈來愈少。
香港有機生活社社長黃如榮指,目前有眾多農夫等候復耕,輪候人數逾300人,需時長達五年,而私人農田租金在近年不斷上升。他批評政府在「新農業政策」中承諾設立農業優先區,但優先區未成立,「土地大辯論」卻打尖搶地,「優先區未有,就要攞1000公頃農地。」黃如榮又指,香港市面對農產品有一定需求,亦有大專院校推出農業課程。
綠田園基金總幹事劉婉儀表示,農業是為了整個社會的利益,目前全港高達98%的蔬菜均是入口,如遇天災,價格將會有大幅波動,故此必須維持本地自給率。她又提到農業對環境的好處,指能緩和全球暖化,促請當局保護優質農地,並改革《城市規劃條例》,規管「農地農用」和設立跨部門的自然保育執法專責小組避免農地遭到惡意破壞。
團體促當局重新規劃棕地和盡快採納其他土地發展替代方案取代農地建屋,包括先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的172公頃用地,並利用港鐵小蠔灣車廠上蓋的30公頃建屋,以及善用空置官地及校舍,建屋亦應以公營房屋為主。
記者:麥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