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昨日審計署發表就香港電台的報告,多家媒體均以港台收視率低為重點。不過相關數字只統計了傳統透過電視機收看的數字,未有包括透過流動應用程式、港台網站、YouTube及Facebook等社交媒體的數字。審計署建議港台應與其他商營電視台劃一做法,向電視觀眾收視調查的服務供應商訂閱跨媒體收視率。
審計署就港台的報告指,港台頻道收視率偏低,港台電視31/31A平均收視率為0.1點(即6400名觀眾),引來媒體廣泛報導。今早now新聞台《時事全方位》節目中,出席嘉賓均認為計算港台節目收視方面有問題。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指,以24小時除開計算平均收視並不公道。灣仔區議員兼港台節目顧問團成員楊雪盈亦指,審計署引述的數字只計算傳統透過電視機收看的數字,未有統計以互聯網及手機收看的數字,未能反映實況。
審計署報告摘要第13段(c),以「收視率偏低」為小題,該節除批評港台頻道平均收視偏低外,其實亦指出同一節目在商營電視台免費頻道的收視率遠高,報告並非針對節目內容而是港台自家頻道的傳播能力。
翻查報告全文,審計署亦多次確認港台節目有其特色,包括第4.26段指「部分港台節目是為小眾社羣製作,因此單以收視率作為此類節目的表現指標並不恰當。」第4.28段及第4.29段指出,港台目前只向電視觀眾收視調查的服務供應商訂閱透過傳統電視機收看的觀眾人數,未有如其他商營電視台般統計跨媒體收視率,未能反映實況。
除收視率外,報告另一重點是指教育電視每小時製作費偏高。出席節目的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便指出,教育電視是由教育局委託港台按課程指引製作,屬於補充教材,與坊間其他製作有根本差別。他指學校收看教育電視的數目下降,特別是中學,原因為課程時間緊迫。葉建源認同要研究降低成本及製作更好節目,並更好地配合中學課程需要。
多名嘉賓中節目中亦提到港台資源不足問題。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指港台是公營機構及進行公共廣播,每年10億只是「啲啲」。葉建源亦指,港台與一般商營電視台及電台運作邏輯不同,並非主要以收視率為主要考慮。他亦提到港台突然指派要接手亞視的頻道,但根本無足夠資源,而新大樓遲遲未落實亦影響港台的發展。
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主席趙善恩則指,港台近年製造的節目增加一倍,但人手並無增加一倍,目前位於廣播道的大樓空間亦嚴重不足。趙善恩亦提到作為公營機構的港台的行政成本比商營機構高,同事要處理大量行政工作。
港台近年面對不同編採自主危機,毛孟靜便指在行政長官曾蔭權年代曾計劃「殺台」,香港人當年發起「撐港台運動」,港台近年亦繼續不斷受壓,包括近日的講述銅鑼灣書店事件的《定風波》節目等。楊雪盈指不少港台節目顧問團成員,其主要擔憂均是港台的編輯自主,近年亦面對公務員空降出任廣播處處長、新大樓受建制派所阻,前線人員日日自危的問題。她指香港亦無完善廣播政策,政府無與時並進。
葛珮帆則指審計報告大部份的批評均合理,指市民認為部份個人意見節目十分偏激嘈吵,教育電視每小時製作費逾百萬亦是匪而所思,內容亦未必符合時代需要。對於撥款興建新大樓,葛珮帆稱硬件與軟件未必成正比,高成本亦未必製作出高質素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