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作者的其他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補選過後】小麗助理尤思聰失落但不放棄 化微塵鋪民主路

$
0
0

(獨媒特約報導)27歲的尤思聰在雨傘後認識劉小麗,其後加入「小麗民主教室」的工作,希望組織雨傘後覺醒了的香港人。2016年,在傘後首個立法會選舉中,劉小麗奪得了九龍西的其中一個議席。可是隨後被指就職宣誓違反「真誠莊重」原則,被政府取消議員資格。她的一席位於11月25日進行補選,原本打算參選重奪議席的劉小麗,卻再度因「自決」立場而再度被選舉主任DQ,失去參選的權利。她找來從政超過20年、工黨的李卓人作為「Plan B」,代替她出選,最後也逃不過落敗的命運。

尤思聰在選後一個月接受《獨媒》訪問,表示敗選後情緒失落了好幾個星期,但並不會因為今次失敗而覺得之前的努力全無意義,正如劉小麗曾說過的,民主的道路是由很多人成為炮灰後,化成微塵而鋪墊出來的。他認為今次補選吸引不到選民投票是源於民主派在傘後未有更新論述。威權時代來臨、DQ陰霾揮之不去,更新論述迫在眉睫,他將會著力思考三大課題:真普選、中港融合及23條立法。

阻止不了DQ 困局中打逆境波

2018年10月12日晚,剛報名參選立法會補選的劉小麗,與她的選舉團隊一同圍坐在辦公室裡,等待選舉主任宣布提名是有效,還是無效。到了晚上7時,他們還未收到消息,氣氛卻似乎比平日開會更加輕鬆,大夥兒還有講有笑。

27歲的尤思聰是團隊裡其中一名職員,他說:「即是好像等緊嗰件事發生,要來,我們都阻止不了。」當DQ的結果正式公布後,他們便寫聲明、籌備示威行動、計劃未來部署,商量了幾句便散會了。

IMG_2841
10月12日晚,選舉主任正式通知劉小麗,其選舉提名無效

民主派落選一個月後,尤思聰向記者這樣說:「包括我自己,包括我自己團隊的同事和義工,包括民主派入面其他人,大家期待這場仗好耐,以為有得贏,點知被政府迫我們用一個一定會輸的局去打。最後真的輸了。那我們已經做盡所有可以做的事……這是我最近我心情。」

補選戰可以做的都做過 部份選後批評對李卓人不公道

劉小麗被褫奪參選資格後,找了參與工運超過30年、從政超過20年的工黨李卓人代替她參與這次補選。尤思聰指,當初找李卓人時,考慮到他是少數能夠團結到泛民主派的政治人物,至於將有可能降臨在他身上的批評,包括形象老舊、過往的政治包袱、「大中華」立場等,選舉團隊不是沒有想過,「只是當真的聽到時,也會覺得很難聽。」難聽在,部份選後對李卓人的批評,是沒有體諒到他是在如此劣勢下「捱義氣」上陣,對他不太公道。

大半年前,姚松炎代表民主派參選311補選。落選後,批評聲音紛至沓來,主要圍繞選舉策略少有照料基層社區、與民主派地區樁腳的連繫薄弱、宣傳橫額訊息不夠鮮明等等。尤思聰回顧這一次1125補選,表示可以做的,都已經做了:有義工團隊洗樓、早早開始準備宣傳印刷物、頻密地聯同各政黨地區樁腳落區。投票日前一天,他更招募了超過50名友好,分成10多隊小隊,到西九龍各區鋪天蓋地地貼告急海報。

photo_2018-12-24_15-29-46
11月24日投票日前夕,各方友好於不同地區貼上A0大小的告急海報

不過尤思聰卻想不到,這次補選李卓人所得的票數竟比311補選姚松炎所得的票數更少。這顯示了,在單議席單票制的選舉下,民主派的成敗並不是改變選舉策略或轉換參選政治人物就可以扭轉得到。

民主派需要回應的三大問題:真普選、中港融合、23條

在選舉過程中,尤思聰隱約聽到一些市民的聲音:「他們似乎不太相信泛民為了選舉而團結的形象。」這邊廂,各個民主派政黨一同為李卓人選舉造勢站台,展現「團結」形象。另一邊廂,某些泛民議員向林鄭的施政報告致謝動議投下「贊成」票;當一部分民主派基於環境、公共財政理由反對「明日大嶼」計劃時,另一部分民主派則表示這填海計劃「有得傾」。選民看在眼內,「團結」變成了空泛的口號,而不是體現在議會議政內,「給人感覺是為了選舉才團結在一起。」

此外,不少人批評民主派以「界票論」來攻擊馮檢基,製造了內鬥的負面形象,尤思聰卻反而認為自己的選舉團隊在過程中沒有明確地駁斥馮檢基的謬論,例如馮聲稱民主派一向有初選機制去決定最終人選,但事實不是這樣。

photo_2018-12-24_15-29-30

尤思聰認為,民主派在補選中失敗,絕對不是因為本土派或焦土派的緣故。中產選區投票率的明顯下降,當中可能是因為李卓人的勞工運動者形象得不到中產選民的支持,尤思聰認為更多的是民主派的論述吸引不到他們去投票。

他認為,未來民主派若果要留得住支持者,將要回應3個課題。首先,經歴過雨傘運動後,包含「公民提名」的「真普選」沒有著落,除了某些民主派偶然提出的「重啟政改」外,基本上沒有再就爭取普選這議題提出過新的論述。更甚者,對於從事地區工作的民主派來說,「雨傘」被視為「負資產」,使他們不敢就這運動表態,以免流失街坊支持。尤思聰認為民主派要思考,如何透過爭取「真普選」的立場去確立自己與建制派的根本分別呢?

其次,是回應「中港融合」的論述。政府於2008年提出興建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早已顯示有意推動「中港融合」;近年亦宣傳並極力推動香港配合大灣區發展,以經濟利益籠絡香港人支持「中港融合」。尤思聰認為,民主派若果反對「中港融合」,便需要提出另類想像或其他可行的方案,也要向市民解釋融合會為香港帶來什麼長遠後果,否則,只提出反對「中港融合」的立場,在現今大灣區發展得如火如荼的形勢下,是不足以說服到市民。

最後,是《基本法》23條立法的問題。尤思聰指,經過政府和建制派最近一、兩年間的「反港獨」宣傳,社會對於23條立法的爭議聲似乎有減輕的跡象,建制派支持立法的立場,在不久將來甚至有可能成為有利於他們的武器。民主派亦需要回應這新形勢。

尤思聰未來要做的事,就是去思考這幾個課題。儘管補選失敗後,他心情低落了好幾個星期,不過,「我覺得長遠來說,我不會因為今次輸了便放棄,或者覺得我之前做的東西全無價值。」至於他個人未來的發展,則未有什麼計劃,說得輕描淡寫。

IMG_5992
尤思聰指,李卓人有能力團結到民主派

在艱難時代堅持 甘願做炮灰

尤思聰大學時曾擔任中大學生會的幹事,其後又參與學聯,成為中央代表。他在朋友的眼中,是一個既抱有左翼思想,又沉醉於研究網上輿論世界的人。他目睹香港如此一個富裕的城市裡,竟存在著一群要露宿、靠賣紙皮維生、三餐不繼的人;又看到世界上其他國家同樣有不少人處於水深火熱中,「好難唔認為社會、政治、經濟制度需要深刻變革。」他自己稱不上是「馬克思主義者」,「但肯定追求平等、政治及經濟皆要民主化。」

其實,尤思聰並不是「小麗民主教室」初期的成員。他與劉小麗的相遇,是在雨傘運動之後的2015年才發生的。當時正值大專學界退聯的高峰期,他與一群左翼友好聚會,討論傳統社運人士需要有些論述上的更新,去提煉雨傘運動裡一些正面的能量和積極的元素出來,甚至發展成有別於傳統左翼的論述出來。尤思聰就是在這個聚會中認識到劉小麗。

此後,他加入了「小麗民主教室」的工作,願景就是要組織到一群在雨傘運動入面覺醒的人,「他們不放棄、他們什麼也願意嘗試做、他們願意去做別人之前未做過的新嘗試,在各方面嘗試延續到他們在雨傘入面的初衷,去改變社會。」他們正想找尋這些人。

2017-07-14 08.31.42
2017年的「反DQ晚會」中,劉小麗:「歴史的道路是由無數的微塵去堆積而成。」

他仍牢記著劉小麗在2017年的「反DQ晚會」中,講過的一番說話:「很多人為民主努力,結果真的成了炮灰,但是歴史的道路是由無數的微塵去堆積而成,就是我們無私的努力,不斷的累積而成為歴史民主的道路而前行的。」

尤思聰說:「我們在這個難難的時代堅持下去,你沒有得問那件事是否有效才去做,那件事是你相信的,你就是透過不斷堅持去做,去給自己力量。」

「如果一定要你這一代人見到成果、見到結局才去做的話,那永遠都不會有第一個人、永遠都不會有人做第一個去做嘢。」

「甚至再實際些去講,香港咁多人見到問題,大陸的魔爪一步一步地入侵,你每做一件事去抵擋多一分,你都令到其他人有多一啖氣去抖,你都令到香港倒退的速度慢了少少。如果你這樣也不願意去做,那你講什麼你很想可以見到香港有成功有民主的一日?」

DQ年代 年青人參政不再安逸

政府「DQ牌」一出,首當其衝的是自決派和本土派,意味他們再也不能像過往般,利用議會的資源去培育政治人材;有志參與政治的年輕人,亦不能再透過擔任議員的助理,去將實踐政治抱負變為工作的一部分。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的助理,尤思聰則覺得,不應該用一種有「career path」的想像,去看待參與政治這回事。「因為現在香港這一個圈瓦解得那麽快,早幾年以為出到來可以投靠一些你喜歡的人物來做他們的助理,現在是他/她也自身難保。」

他認為,活在這個年代的人,若果有理念想去實踐的話,便不應再介意自己是否身在社運圈。即使在社運圈以外也好,「你覺得那件事對社會好的,你試下不要用那種好安逸地、慢慢、有得坐定便有人帶領你那種心態。嘗試自己想到一些東西來,實踐、去做。有這樣的自我期許的話,才能夠在這個年代捱到下去。」

photo_2018-12-24_15-29-43

記者︰黎彩燕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