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作者的其他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施政報告】學者質疑新農業政策成效 籲勿變質成大財團項目

$
0
0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梁振英今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在農業政策方面,梁振英表示會增加土地選擇及善用土地資源,落實「新農業政策」,包括設立農業園及農業優先區,又會設立5億農業基金,為農民增值,發展休閒農業。土地正義聯盟執委劉海龍質疑政策脫離農夫實際需要,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林漢明則希望政策能拉近人與農業的距離,籲勿變質為大財團發展項目。

劉海龍:政策製造發展農業成本高昂錯覺

政府去年就新農業政策進行諮詢,提議動用100億設立農業園,措施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正式落實。土地正義聯盟執委劉海龍指,擬議的農業園範圍只有70至80公頃,而全港可耕土地為逾4,000公頃,質疑農業園未能完善保護所有農地,並在分配土地上造成不公平競爭。政府亦須徵收土地設立農業園,收地價格或逾千元一平方吹,劉海龍稱此舉脫離農地本身價值,「變相炒貴全港農地。」批評新農業政策製造錯覺,令公眾以為香港推動農業成本高昂。

對於政府將提供5億農業基金,劉海龍亦質疑基金要求農夫提供計劃書作申請,「有幾多人識填呢?」他指該基金屬一對一配對基金,傾向資助高科技發展農業如水耕,變相忽略一般農夫需要,批評政策脫離大部份農夫的實際情況。

休閒農業方面,劉海龍表示本港10年前開始參考台灣經驗,辦休閒農園。不過,他指大部份農園內裡只是燒烤場,甚至是「野戰場」。「台灣規定休閒農園必須有九成土地為耕作。」劉指香港本末倒置,休閒農園未能幫助農業發展。

劉海龍建議如要真正推動農業發展,應從產銷著手,「搞農墟,提供穩定既地方畀農夫賣出產品。」「只要撥出康文署轄下10%園圃發展社區種植,已能取代百億農業園計劃。」

學者質疑基金實際用途成效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林漢明對獨媒表示,香港農業發展的優勢是能引進多元化環保概念,生產特色農作物及食品安全驗證。林漢明指近年留意到更多年輕人願意投身農業,並視為事業方向,但是地主往往只給予農夫短期租約,窒礙農莊長足發展。「因為地主唔知政府幾時收地,變相令農夫唔敢投入資金發展溫室或先進灌溉設施。」

林漢明指5億農業基金的實際用途未明,呼籲基金應用作支援農業技術改良和協助年青人投身農業。對於擬議的農業園,林漢明認為選址至關重要,「點樣鼓勵人加入農業發既同時,又唔會排斥在選址上耕種的公公婆婆係大問題。」林認為農業園應促進新舊農夫共生,交換經驗,而非換另一批農夫取而代之。

長遠應協助建立人與農業關係

林漢明認為香港農業發展可循外國經驗,日常務農外亦開放學校或家庭導賞團,鼓勵城市人接觸耕作,建立關係,「起碼俾小朋友知道農作物點樣黎。」通過導賞與農夫產銷,使香港人了解農業是生活的重要一環。

林漢明希望一系列新農業政策最後不會淪為大財團發展項目。「唔係一兩個財團包晒所有耕地,最後唔知搞左咩出黎。」

長春社促「農地農用」

保育團體長春社則批評,政府一邊「支持農業」,一邊繼續大規模開發新界東北農地,自相矛盾。長春社亦指施政報告中農業園及5億農業持續發展基金早受多個環團及農業團體質疑成效,忽視現有4,000公頃農地的規劃。長春社亦指報告中提出的「農業優先區」並非一項新措施,漁農署早於1985年已把粉嶺鶴藪和錦田長莆指定為「農業優先區」(Agricultural Priority Area),但僅屬行政指令,對私人持有土地的地主無法律效力。長春社又擔憂地主會破壞農地,以求改變用途,對於政府建議提高建築廢物收費,該社認為須同時打擊非法傾倒,免全港農地淪陷為堆填區。長春社促規定農地只可農用,不可用改作其他用途。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