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作者的其他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台灣大選12】台灣新媒體 找新的形式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獨媒派出5人小隊到台灣走訪「選舉新聞」,我們的重點不在藍綠,而在藍綠以外,文章將陸續刊出。

在香港工作兩年多、擔任《號外》主編的張鐵志,在今屆台灣大選,他在台灣埋手策劃兩個新媒體,一是《政問》,二是他作為共同創辦人的《報導者》。 辦有趣而能深入探討政策議題的媒體,一直是張鐵志的願景。

《政問》是一個現場直播(live streaming)的節目,由去年底開始,邀請不同政治人物作嘉賓,每周用深度訪談的方式去討論一個政策或議題,例如台灣醫保、教育產業、食物安全等;形式是由張鐵志做主持,提問30分鐘,然後開放給網友來提問,務求做到有公民的參與。這個節目的理念是嚴肅地討論政策之餘,又能結合新媒體,例如在每集節目之前都做infographics、懶人包去介紹該議題;希望「在大選之前提出台灣真正重要、媒體又不關注的公共政策和議題」。

12308079_646589668777416_4918912679044485349_o

在網上做節目,能接觸的觀眾始終不夠電視新聞的多,張鐵志卻說這是他們故意的,因為他們「只想透過新媒體去嘗試新的東西,把事情做好」,如果跟大媒體做,很容易變回主流報導,他們不想要這情況。

節目在選前暫停了,張鐵志表示現正籌備第二季,希望繼續用這個視頻方式去討論。

張鐵志返台後得出了一個經驗,就是辦新媒體「必須長得有趣,必須looks cool」,才能跟年輕世代溝通。他憶述當時在香港編《號外》時已有這個想法,因為《號外》是有設計感、又能做嚴肅議題討論的雜誌。回台後便開始與《報導者》現任總編何榮幸籌備。

報導者總編何榮幸
圖:《報導者》總編何榮幸

張鐵志說,台灣這幾年有很多年青人做的獨立雜誌都是文青雜誌,比較少討論公共議題,而那些關注政治新聞的媒體在價值和外表上都很老舊。張鐵志說:「我們有新世代新公民,但沒有真的新媒體。」其實不論是公民運動還是獨立文化,傳統媒體都沒辦法跟年輕人對話。

螢幕快照 2016-02-02 上午11.16.25

這是為甚麼他會辦《報導者》,正是希望「跟新世代找到一個對話的方式,去討論公共議題」;即是內容有深度之餘,也很強調視覺上的感覺,希望大家會覺得「欸,設計感不錯喔」,因此找了一個不是傳統做新聞網站出來的設計師做設計,他認為台灣正正缺這一塊。

《報導者》是個重視長篇報導、數據新聞(Data Jjournalism)的網絡媒體,主要是深入報導各種社會議題。張鐵志強調希望找到不同說故事的方式去做新聞,因此報導中有時會加入實驗、新聞遊戲(News game),着重與讀者的互動;他指其實國外媒體做得很多相類似的事情,但華語世界媒體做得不太多,但這將是全世界的趨勢。

台灣總統大選前後,主流媒體對選舉的新聞鋪天蓋地,然而大都離不開國民黨和民進黨候選人的報導,對其他如第三勢力的關注相對較少。張鐵志認為主流媒體在台影響仍然十分之大,目前仍未有一個新媒體能挑戰傳統媒體的地位。

今年台灣有第三勢力冒起,主流媒體的報導雖有較多關注,但張鐵志認為大部分報導仍會忽略如社民黨的候選人。台灣民眾在主流報紙或電視上看到的仍是比較八卦的東西,他說:「媒體常常說『候選人拿不出牛肉來』,可是往往的事實是,候選人拿出了真誠,媒體不報導。」

今屆大選,小型新媒體仍有不同嘗試,其中一個為「沃草」(Watch Out),張鐵志說這些「自媒體」通常多用infographics,比較不同候選人的政見和政綱,他認為這是好的事情。

DSC_0242

DSC_0274
圖:《報導者》辦公室

記者:何雍怡、陳偉堯、文己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