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作者的其他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近百團體聯署 促叫停抹黑難民

$
0
0

(獨媒特約報導)近日部份傳媒及建制派針對難民,以「難民禍港」形容問題,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明日將討論事件。97個團體及75位包括立法會議員、大律師等個人發表〈停止種族抹黑、理性討論難民事件〉聯署聲明,批評近日社會針對在港難民的言論不盡不實,煽動香港市民對少數族裔的恐懼及敵意,撕裂多元社會。聯署聲明反對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及設立難民營,指違反國際法律,呼籲各界停止種族歧視及抹黑。

審核機制不善 致個案累積

出席記招的包括難民關注組織、關注少數族裔團體、成功獲難民資格者及立法會議員等。關注網民網絡代表Victoria Wisniewski Otero,批評目前在公眾層面就難民的討論不負責任、充滿歧視,部份使用的字詞如「非法入境者」及「假難民」具誤導性,受到負面影響將不單是難民,而是居港的少數種裔,指傷害一旦造成後將難以彌補。對於有人指難民申請機制被濫用,她指目前在香港申請難民身份的被拒率達99%,比其他國家及地區為高,證明出問題的是當局處理審核的機制。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榮鏗指,問題並未嚴重到要香港人恐懼,指目前16,000個案,當中有6,000個案已經處理,但因當局「偷工減料」,遭終審法院下令重審。郭榮鏗指可檢討審核難民身份機制,居港難民亦希望盡快處理其申請,有難民留港逾10年才獲處理,質疑是否資源不足。律師帝理邁促檢討審核難民身份的機制,加快審核。

對於難民成功申請率低,Victoria指香港的審核機制不透明,相關的資料及數字並不公開。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伍鳳嫦指,曾就難民身份被拒的60多個案進行研究,她指當局拒絕的理由經常重覆亦不合理,有難民身體曾嚴重受傷,亦不被視為遭迫害,「係咪要死咗返生先獲批(難民身份)?」,質疑當局有系統地拒絕接收難民。

IMG_2808

難民營違反人權 成本高昂

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指,即使難民「寄人籬下」同樣獲人權保障,指部份政客設立禁閉營的建議,明顯違反人權。羅沃啟指,無區別及無了期拘留人士同屬違反國際條例,難民尋求庇護亦不能因此而被懲罰。羅沃啟指任何煽動種族仇恨均在國際上被禁止,促政治人物停止在人權議題上獲取政治資本。

羅沃啟亦指,禁閉營成本同樣高昂,只是發洩情緒,不能藉此對其他群體作出不人道的對待。伍鳳嫦又批評禁閉營的建議,指難民中有不少是小朋友,「我哋點樣對佢哋呢?」「唔係我哋困曬啲人就係解決問題。」「呢班係人嚟架。」

律師Earl Deng以澳洲設立的海外扣留中心為例,每年花費約70億港幣,處理1,500個申請人士,指如香港須處理逾萬名難民,費用將會十分高昂。Earl指澳洲亦有討論取消扣留中心,相比之下處理每名難民平均開支由240萬下降至約7萬元。

羅沃啟又批評尼泊爾領事出席某團體的記者會,支持設立禁閉營。他指尼泊爾在國際上被批評濫用拘留,「難民就係要逃避佢哋嘅迫害。」

IMG_2814

少數族裔被標籤 搵工搵屋難

香港融樂會總幹事張鳳美指,近日針對的難民言論令所有少數族裔遭抹黑,指有少數族裔的大學生「不停俾警察查身份證」,部份「大的飲食集團」亦不再招聘少數族裔人士,擔心他們使用假身份證或打鬥,促傳媒及部份政治人物停止抹黑。Victoria指,難民一般無法發聲,擔心會再遭迫害,又指受訴諸恐懼的政治影響的所有人,「今日是難民,下一個又會是誰?」

居港多年的少數族裔阿文(Minhas Rashad)指,少數族裔在香港是弱勢社群,主流傳媒的報導產生標籤效益,導致搵工、搵屋難。對於少數族裔犯罪率較高的指控,阿文指主流社會的排拒,令部份人「行歪」,期望「傳媒支筆留一留手」、「做返多少少社會良心」。職工盟代表郭紹傑指,有南亞裔的工會成員近月也受到歧視,難以搵工。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想起兩個畫面,第一個是教宗曾在復活節親吻難民的腳,以最謙卑的形式,籲全世界向他們申出援手;第二個是馬拉拉,塔利班嘗試槍殺爭取基本教育權的馬拉拉,英國收容了馬拉拉,她最終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馬拉拉,是一個難民」,認為香港應該做好一千倍。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劉慧卿指,短短數日內召集了近100個團體,反映香港文明的一面,「呢個係我地認識嘅香港」。她指香港人不同膚色、信仰等,大家可以和平共處,批評針對弱勢社群的難民,「你咁叻咪去針對權貴囉!」她呼籲不要因為9月選舉,「學特朗普」煽動仇恨。

IMG_2827

難民自述在港如人球

一位來自非洲、成功申請難民身份的出席者指,曾在機場遭扣留17日,期間遭不禮貌對待,17日後又再遭扣留7個月,並非以英語為母語的他指,當局沒有派出翻譯,當值律師亦因「事忙」未安排與他會面。他目前居於豬欄,環境惡劣,不希望留在本港,但仍未獲待聯合國難民署安排會面,形容自己是「人球」。

對於難民被指目標是來港找工,Victoria指她接觸到的難民均非以香港為目的地,他們亦對香港一無所知。甘浩望神父則指,應給予難民工作權,「That's the solution。」指難民可以自己謀生,不需依賴政府資助。

羅沃啟亦重申,難民以非法途徑入境,因為他們為的是尋求庇護,在國際上亦不被視為犯法。羅沃啟又指目前每月3,000元的資助,全部均須單據,「俾(前保安局局長)李少光3000蚊佢,睇下吸唔吸引到佢哋嚟?」

《東方日報》記者就如何辨別「真難民」、加快處理,以及責任是否在政府作提問。羅沃啟回應指當局可設立各國家及地區情況的資料庫、增加翻譯人手等,協助前線人員處理申請。《東方》記者又追問需多少資源、責任是否在政府,羅沃啟回應指難以計算開支,但處理難民申請緩慢的責任肯定在政府。郭榮鏗亦回應《東方》記者提問,指曾有個案近6個月才獲安排會面,難民等待判決亦需時甚長,「根本沒必要」。

記者:黃俊邦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