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作者的其他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何應:《東周刊》報導失實 稱棚仔是歷史遺留的問題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東周刊》日前指深水埗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將被收地,掀「落釘」疑雲。《東》稱有布販安排親屬霸佔市場內多個鋪位,並要求得到賠償。應利布業、「欽州街布販市場商販關注組」主席何應對獨媒指報導失實,認為是替政府收回棚仔製造輿論。何應認為,棚仔的問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他又重申到目前為止,政府與關注組並未談及任何有關賠償的金額,唯一曾討論的是搬遷到通州街臨時街市的方案,他希望《東周刊》能「查清楚」再寫。

何應指在1978年的黃金時期,布市場共有約170名持牌布販,192個檔位中有170檔都是「開門營業」。而剩下的20多個空位原作預留給一批布販,但他們另起爐灶到基隆街一帶擺檔;所以棚仔的布販一直沿用該空位作停車場及存放貨物。

《東週刊》報導中指5家族坐擁近半數舖位,何應更被指一人擁有近二十個舖位。何應笑說「我都想有幾十檔做報導中講嘅鋪王,但我無牌」。他指只要一步出棚仔,自己便甚麼都不是,因為法律上正在經營的布檔並不是他的。何應又表示,不少「所謂的檔主」都是拿著「助手牌」替牌主打工。

dwq

停發小販牌照的「歷史問題」

政府自1970年起停發小販牌照,食環署現時批出的固定攤位小販牌照中,指明牌主(即固定攤位小販牌照持有人)可視乎需要,經署長批准下僱用一名或多名助手,協助牌主處理業務。但在停發新牌照下,加上牌主年紀漸大和已過身,不少助手都「變相繼承」牌照經營,造成「無牌經營」。

「咩叫霸?我唔係霸,只係政府38年都冇發過牌。」「同一個檔,同一樣貨,呢樣係繼承。」何應指自己一直為和合作的檔主繼續經營是棚仔的繼承。他強調在38年來,每年都會親自與牌主作續牌申請,亦申請要求政府重發小販經營的牌照,但得到的都是一樣:「佢都係一句,話冇可能發牌。」

他指政府分別以檔主並非牌主的直系親屬和檔主並沒有繼承權,拒絕發牌。他希望一眾持助手牌的經營者能挺身而出:「由現役經營者去繼續搞。」《東周刊》報導中又指,有些檔主拿不出助手牌的正本,何應笑言「梗係啦,都已經是38年前」。他指經過這數十年有不少檔主早已將正本遺失。他自己亦曾兩度助手牌連銀包、身份證一同被偷,「就放起鋪頭都俾人偷。」他堅持即使沒有正本,檔主亦會有影印的副本放於店面以茲證明。

IMG_9311

何應:互助精神是棚仔特色

報導中質疑,根據食環署的檔戶人口調查只登記了三十三名無牌布販,但搬遷計劃推出後,突然「新增」十七人;何應指所有申請者都是經營者。被問到是否為了爭取更多賠償,何指「根本冇可能,而家食環署仲跟進緊」,又稱每人都有「證據交予」署方,如食環署的罰單;對審批「非常有信心」。

《東周刊》更指他的兒子並不是常常在檔內,參與程度受質疑,更需要鄰檔協助看舖。何應指布販「互助精神正是棚仔特色」,布檔之間很多時都會互相幫忙。對於檔主不是常常在場,他則對此指控感到憤怒:「李嘉誠咁多公司,佢都唔會做晒啦。」

何應表示,政府目前只與布販曾討論過有關搬遷到通州街臨時街市的方案,但一直並未討論賠償問題。何應表示如有任何消息,希望該媒體能夠「講聲佢知」。他又稱「原來有賠償,想同個間媒體講一聲多謝晒」。何應認為,政府多年來的支援一直不足,在今次的搬遷問題上同樣缺乏誠意,因為只答應撥通州街臨時街市的第1至3座作布市場。

IMG_9339

擔心報導失實影響年輕人入行

被問到關注組內成員是否不和,何應指搬遷過程進行得太慢,總會有人不滿。他指53名布販中有51名均支持「欽州街布販市場商販關注組」,並授權予正、副主席代為向政府談判。

何應強調,對報導中的不實內容一笑置之,只擔心報導失實會影響年輕人入行。他以兒子為例,已是行內少數的年輕人,畢業至今在棚仔工作超過5年。「難得有新人入行,就俾媒體抹黑,你地壓死佢地姐係想我地布業無將來!」他感歎愈來愈少人入行,布業假以時日將一厥不振,「你俾晒成個市場我都冇用」。

IMG_9292

望布市場長遠作一條龍服務

棚仔預計在今年第3季清拆,改作住宅用途。布販早前曾向食環署提出加開通州街臨時街市的第4及5座作布市場,並希望能獲調低租金等共13項要求,但未食環署正面回應。棚仔關注組指,布販會在6月中會再向政府提出的民間「311方案」,指棚仔對本地的製衣和時裝設計業有很大的潛力,呼籲當局正視。

談到棚仔的未來,何應堅持即使要搬遷,政府亦需要承諾讓他們能提供一條龍服務,即由賣布到車衫,賣衫到創作一整個結合,香港的布業才有出路。

自由黨主席、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鍾國斌曾建議於深水埗打造另一個「東大門」。何應指布販普遍不反對,但擔心政府只著力發展時裝業界,對遷到新地方的布販們不予理睬。他指時裝業是服務較有成就的人,布販則是服務初接觸設計的學生及一般大眾需要;兩者均不能缺少。何應認為,轉型作一條龍服務對行業發展較佳。「冇一條龍就搞唔起,有個牌不如轉行賣其他野」。

記者:陳偉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