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作者的其他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浸大教授自發問卷調查 了解學生壓力:唔忍心佢哋死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本學年接連有學生自殺,今年3月更出現9日7宗,引起社會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各界熱議學生輕生成因,有人歸咎教育制度壓力,更有人認為與當前香港政治氣候有關。

為了解大學生的處境,浸會大學宗教與哲學系副教授吳有能自發進行調查,向11間大專院校學生發放問卷,共收回861份。結果發現大學生感到學業及前途壓力最大,分別有32%和26%,而有三成受訪學生曾經想過自殺。

吳有能表示,不少受訪學生認為學校應設輔導服務,但其實現時已有相關資源,反映宣傳不足。他亦建議各大學推行生死教育,使學生有正確認知應對情緒。

IMG_8487
浸大宗教與哲學系副教授吳有能

不忍見其死

吳有能任教宗教及哲學系,對中外哲學與宗教文化甚有研究,亦開設生死教育課程。他說,做問卷調查的原因很簡單,「唔忍心見佢哋死。」

於是他聯絡各大學朋友幫手,循人手派發與網上收集,收回共861份問卷,參與學生大部份來自浸大及中大。問卷分三部份,包括比較受訪者在中學和大學兩階段有沒有自殺經驗,自殺成因,及學生認為大學能夠在哪方面予以援助。

不少人認為學生自殺源於思想不成熟,但吳有能引問卷所得,中學時期曾想過自殺的人有399人,而在大學時期想過自殺則有258人,800多名受訪者中學階段自殺的動機低於大學階段,吳有能認為可反映學生隨年齡增長有所成長,並非「草莓族」。

吳有能又指,數字反證了中學生的情緒問題更需要關注,而有近三成學生嘗試過自殺,也相當令人膽心。

無標題

情緒壓力?社政壓力?

問卷亦詢問受訪學生的壓力源頭,受學業困擾的有32%,前途則是26%,「兩者加埋都過半。」吳有能指有報導將學生自殺成因同政治氣候掛勾,但調查結果反映這並非大部份學生的情況。「當然問題唔係話佢哋自私,唔關心社會,佢哋都會關心,而是次序上學業始終是先於社會政治環境。」

話雖如此,吳有能亦留意到小部份學生視「吳克儉、梁振英下台」,為舒緩學生自殺問題的手段。「無論係媒體定係小部份受訪者的意見,都將改變自殺問題的方法與政治掛勾,其實是政治局勢動搖的警號。」

大學制度忽視學生需要

受訪大學生在問卷提出不少幫助他們的方法,吳有能特別注意到,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對學校的輔導資源一無所知」,證明學校要加強宣傳,促進更多學生掌握得完整的輔導資源。

受訪學生也提到教授應該與學生更多溝通機會,吳有能認為,學生的要求反映大學制度結構問題,「大學其實有不同發展面向,但香港多數大學管理層要求發展研究型大學,令教授花大量精力於學術方面,平常都沒有太多時間與學生溝通,忽視了學生本應是教授的服務對像。」他建議大學管理層不要過度倚賴專業化服務,教授也可以更早對學生施予援手,防患於未然。

記者:陳子雲
攝影:周頌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