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作者的其他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堅持獨立採訪——澳門狹縫中的《論盡媒體》

$
0
0

《論盡媒體》總編輯彭靄慈

(獨媒特約報導)獨媒和澳門《論盡媒體》舉行論壇,以題為〈獨立媒體的可能?港澳獨立媒體對談〉討論兩地獨立媒體的情況。《論盡媒體》總編輯彭靄慈分享了論盡的經營情況和面對的挑戰,並指要思考及應對在日新月異的媒體及互聯網環境下,獨立媒體的角色及定位。

2012年創辦 關注澳門公民社會發展

《論盡媒體》目前正發起眾籌,籌集未來半年的營運資金,約為48萬元澳門幣。彭在論壇上提到,論盡自2010年以來,共有三個平台發放資訊,在2010年先和《訊報》合作,創立《論盡澳門街》,作每周專題報導。其後在2012年10月正式成立,並開始經營社交網絡 Facebook 和自家網站,及後在2013年起,更開始出版每月一次的紙本。彭認為,紙本可以接觸不同年齡層,令更多人認識他們,並從而可以發掘更多廣告資源。

她解釋《論盡媒體》名字的由來,媒體的英文名稱 all about macau 意思就是將事情講清楚。彭靄慈表示,《論盡媒體》的全職職員只有三人,編採人手較少,所以不能每樣新聞都做。她又解釋,《論盡媒體》一直專注做時政新聞,雖然是較硬性和較悶的新聞,但強調都一定都要做,並尤其關注公民社會的發展。

彭靄慈指,人權自由、土地、保育和城市規劃都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其中土地議題對澳門來說十更是重要,因為自回歸以來,澳門不少土地都廉價批予地產商。而最近則較關注基金會的議題,製作了澳門小金庫的專題。

彭靄慈又提到,《論盡媒體》一直跟進較偏峰的議題,包括同志議題和異鄉人等。而在受眾上,有七成讀者來自澳門,各有一成來自香港及台灣,年齡層則是25到34歲為主。

IMG_0043

小隊精兵制 財政兩條腿走路

她形容論盡是小隊精兵制,由最初只有義工,主力做每週專題,到慢慢發展到有三名全職員工。而收入則來自《訊報》稿費、讀者捐款和廣告收入等。彭認為獨立媒體接受商業及政府廣告不會影響編採自由,強調是兩條腿走路,即同時包括讀者捐款,不會只依靠後者。

彭續稱,2014年對港澳台都是重要的一年,在台灣先後有太陽花運動和香港的雨傘運動,澳門亦有525高官離補法案,她感到政府開始重視網絡媒體。而同年兩名敢言學者澳大副教授仇國平及聖若瑟大學講師蘇鼎德先後被炒,對公眾憂慮學者能否繼續發聲。

面對多項挑戰 思考轉型方向

她指出,《論盡媒體》一直遇到不少挑戰,例如電話被非法竊聽、人手和資源不足,網上資訊競爭加大、新聞局針對性收緊採訪安排和在敏感日子時,網站會遭到攻擊。

彭最後提到,在中聯辦的一聲令下,近年不少傳統媒體及親建制陣營都轉到網絡陣地。而且過份依賴 Facebook,在傳播上有局限性。但她對未來感到樂觀,因為澳門的公民意識提高,相信市民在知道事情的背後和更多資料後,能作出適當選擇。

IMG_0031

獨立媒體(香港)創辦人葉蔭聰

葉蔭聰:應尋找有興趣「做媒體」的人才

獨立媒體(香港)創辦人葉蔭聰回應時表示,《論盡媒體》的特性和優點是傳統傳媒工作者組成,是論的優點。他表示,澳門媒體唔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認為《論盡媒體》這一類的獨立媒體早應該要出現。

葉蔭聰續提到,媒體面對的挑戰愈來愈大,如閱讀新聞的人數下降,新聞的包裝和表達模式和過去開始不同,媒體需要思考如何應對。他分析指,《論盡媒體》內的成員構成有各方面的人才,例如不擅於「做新聞」但卻擅於「做媒體」。他認為,香港都有不少人對做網台節目有興趣,而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有興趣做媒體,但卻不是做新聞。

葉蔭聰續指,《論盡媒體》需要經營思考的是如何「做一個媒體機構」,以應對媒體環境的改變,舉例指有很多人有做媒體的能力和資源。他認為《論盡媒體》應尋找「非新聞」的人材,因為在澳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過度生產,但體制內卻無法全數容納。葉表示,論盡媒體在未來如果只「做新聞」,會有一定局限。

彭稱,在年初曾經思考是否成立網台,但人手上會是考慮。她同意葉的說法,在網絡年代較少人愛看字,認為網上的討論同樣重要。獨媒編輯、澳大傳播系兼任講師謝曉陽則表示,據自己在大學教書的經驗,香港的新聞事件一般無法引起澳門人的興趣,對新聞系學生更甚。她認為,媒體首先要吸引澳門人的注意是非常重要,更遑論參與討論和公民直接參與。

記者:麥馬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