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食物環境衛生署與小販及檔戶一直衝突不斷,執法方式經常為人詬病。「街坊工友服務處」及「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星期五(11月18日)合辦「撈亂骨頭世紀對談會」,邀來兩名食環前線員工「食環署職工權益工會」副主席李美笑、「政府前線僱員總會」小販事務分會代表黃家輝,與「深水埗見光墟關注組」兩名代表趙秀霞、陳黃莉莉及現場其他小販作對話。
兩位前線員工指出,因工作指引含糊,所以除特別情況外,相信前線員工有酌情處理、不作票控的空間。他們批評署方態度會鼓勵員工以檢控數字作個人「功績」,又透露區議會對食環工作影響甚大。小販代表對前線員工表示體諒,希望盡快制定溝通平台,停止雙方對立。「街工」代表譚亮英則籲市民將焦點放在食環執法背後的政治勢力及制度問題。
任職小販管理隊的黃家輝表示,巡控區域由每區總監編定,前線員工無權決定,行事須按上級指示、持續匯報,並要處理投訴電話。他又澄清食環無「專恰老人家」,票控多是長者,只因年輕小販多有「睇水」機制,能在食環趕到前迅速離場。對於濫權、態度惡劣之指控,李美笑承認「樹大有枯枝」,但認為普遍員工只是聽指示執法,無意趕絕小販。
有參與者分享,曾見過職員面對婆婆求情仍兇惡票控罰款,卻又見過另一名職員只作警告、容許伯伯離開。問及食環到底有否統一明確的執法指引,二人指因關乎食物安全問題,熟食小販一定要檢控,但對於乾貨小販,工作指引則非常含糊,特別其中有一條指面對「老弱傷殘」的小販時要認真考慮,並「合理地行使權力」,詮釋空間甚大,導致各區員工執法尺度不一。
「老弱傷殘」小販如聽從警告立即離開,指引既無清晰列明,前線員工是否可以選擇不作票控?黃家輝指要視乎實際情況,如對方頻密再犯或曾遭受檢控、故意拖延或拒絕離開,則必須嚴厲執法,又指投訴人經常會「咬實唔放」,繼續投訴「點解仲唔拉」、「係咪收左小販錢」,員工便須跟進處理。若無以上情況,黃家輝表示自己多會不作票控。
上星期一大圍小食店老闆遭票控時,被數名警員按於地上拘捕,引起廣泛關注。黃家輝指,食環員工報警其實是常事,但理由只是請警察協助向不肯出示身份證明者「查身份證」,從未聽過要求警察「制服」小販。李美笑更指:「好明顯經驗不足啦,果幾位警察洗乜咁緊張呀。」
現場有小販表示,時有食環職員以便衣遮掩制服,抓住小販後才表明身份。黃家輝認為市民可以投訴,員工遮掩制服或身上之編號名牌,均會受上級訓示。「你地投訴,佢返到office真係要付出代價架。」黃家輝嘆道。「放心啦,署方係非常咁樂意處理對員工嘅投訴⋯」他又透露「署長係會睇youtube」,密切留意前線員工與市民的衝突。
無官方「交數」要求 辦事處一度現「龍虎榜」
二人均指食環署從來沒有「交數」的官方要求,「拉唔拉你我都係收咁多糧」。不過,二人指每年員工都有「考績報告」,不排除有想「搏表現」的同事會以檢控數字作為自己的「功績」。有些分區辦事處中甚至一度出現「龍虎榜」,列出各區的檢控數字排行,也有區內員工的比較,令員工深受壓力,職工會投訴後「龍虎榜」才被禁止掛出。
李美笑又批評署方有責任,因為每當區議會或傳媒質疑食環署辦事能力,署方永遠都會以檢控數字作回應,彷彿數字就是署方「有做嘢」的證明,「係成個制度驅使啲員工咁做」。
接電話到落order唔洗3分鐘 前線員工:「我好怕啲區議員」
講起區議會,原來區議會對食環工作大有影響。二人均指區議會不但會經常投訴食環署的辦事能力,又常積極要求「取締小販」,例如近年嚴打桂林夜市簡直等如「區議會落 order」。反過來,只要有區議會肯首,特定地點的牌檔面積規範就可以放寬,花墟、牛池灣等地便是例子。
區議會只屬無實權之諮詢組織,為何有「落order」般的能力?黃家輝指,每區的衛生總監及民政事務處代表都會定期與區議會開會,區議會的「意見」獲民政署認同可行後,食環署就會直接下指令到各級員工執行。
當然,區議員亦可以個人身份投訴。黃家輝透露,有上級「對某啲區議員特別重視」,該些區議員會直接致電該區總監投訴,「由接電話到落order俾前線員工過程唔洗3分鐘,我唔講邊啲區議員喇。」
李美笑指區議會一向對食環造成壓力,希望市民將茅頭轉向區議會及食環高層:「我好怕啲區議員,淨係識叫我地『取締』,根本就無長遠政策!」街工代表譚亮英亦提醒,不要只聚焦前線員工執法表現,因背後牽涉到區議會保守政治勢力及整體政策制定問題。
籲政府重訂小販政策 望熟食檔可合法經營
李美笑認為,食環與無牌小販的永恆衝突源於制度問題:政府於70年代末就不再發小販牌照。她認為經營小販檔是失業人士自力更新的方式,理應重新發牌,又指政府不願重制小販政策,無非是怕損害商場租戶利益:「根本就係偏幫大財團,唔幫小市民維生!」她指,近年有過少數成功爭取重發牌的案例(註1),相信須靠市民凝聚民意及議員積極爭取。
李美笑指,香港根本沒有完善的小販政策,現時政策係由政務官和衛生督察制定,當中不少人每兩年就調一次職,對小販管理缺乏長遠視野,應成立跨部門的聯合單位去處理。她又批評現時制度多處已不合時宜,例如「小販」一詞定義只限於有金錢交易者,因此諸如電訊、網絡銷售攤檔,小販管理隊其實是無權執法的。
「見光墟」兩位小販代表亦對食環前線員工表示體諒,相信他們承受相當的壓力和工作量,希望不要再「撈亂骨頭」。她們指長遠應制定溝通平台,讓小販有與食環、政府討論的機會。
牌檔經營者梁鳴宇講述經驗,指前線員工不一定都態度惡劣,老一輩的食環職員一般較從容友善,有些可能想「搏表現」的卻會在執法時說「我告到你跪響度都得」。他認為問題癥結在於政府未有與民間溝通並制定完善小販政策,甚至正在以12萬的價錢引誘持牌小販交回牌照。他舉例指,如食環憂慮熟食小販有食物衛生問題,更應作更全面規管,「覺得佢有問題咪教佢點做囉」,而非趕絕熟食檔。
黃家輝回應,將熟食小販納入監管合法經營,意味著需要聘請更多人手,製造就業機會,相信工會會很支持。
註1:2009年政府破例,自70年代後第一次新發出8個擦鞋匠牌照,以回應社會保育擦鞋行業的訴求。然而牌照不能轉讓或繼承,民主黨中西區區議員許智峯今年就代表一中環擦鞋匠遺孀向食環上訴。2010年,工聯會王國興亦曾「成功爭取」政府再接受流動雪糕車之牌照申請,惟傳統手推雪糕車必須改裝為電單車,所以想成為雪糕販須先考得電單車駕照,年邁者恐難以應付。
記者:梁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