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政府計劃拆除堅尼地城加多近街臨時花園,改劃為私人住宅,遭居民強烈反對。守護加園聯盟、城西關注組等團體昨日(11月19日)下午舉辦論壇,邀請了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代表出席,在場居民均反對清拆公園,要求保留僅有的公共空間,又認為政府只是以除污為名,賣地予發展商興建豪宅。
縮減僅有公共空間
公園前身為焚化爐和屠房用地,地底受到污染,因此政府指需要清拆公園以進行除污工程,為時7年,耗資11億。
規劃署高級城市規劃師謝佩強在論壇上指出,將來會在海旁興建1萬6千平方米的公園,是現時臨時公園的三倍。守護加園聯盟黃健菁反駁,新公園需要通過私人住宅平台,經天橋才可到達,會有很多規範。
城西關注組張朝敦指,政府規劃公共空間的目標是人均2.5平方米,但是堅尼地城及摩星嶺只有人均0.94平方米,若拆除公園之後只有0.87平方米,十分不足。謝佩強則指,計算公共空間的準則是以區議會劃分,中西區的公共空間有人均2.2平方米,是足夠而且有多。
多長者使用 居民:官員有冇良心?
城西關注組張朝敦指,在堅尼地城及摩星嶺規劃諮詢期間,政府已收到超過7,000封反對意見。黃健菁亦指出,海濱事務委員會早在10月19日的會議上接納居民意見,一致贊同保留加多近街臨時花園,區議會有責任要求政府重新諮詢。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指出,堅尼地城附近並無類似公園,最近都要選擇卑路乍灣公園或中山紀念公園,都不在堅城居民生活圈內。許指,公園受街坊歡迎,使用率高,很難說服市民拆除。在堅尼地城長大的立法會議員劉小麗指出,公共空間對建立和營造社區關係非常重要。
居民趙小姐指出,這個公園很多老人家使用,現在前往已經吃力,若將來要走到海旁才有公園,「根本唔洗去」。有在場居民指,要等10年才有新公園,「有幾多公公婆婆可以等到10年才有休憩空間?」,質問官員「有冇良心」。
學者:除污數據過時
土木工程拓展署高級工程師梁嘉誼解釋,1999年拆除焚化爐和屠房時,應環保署要求進行除污工程,惟後來配合港鐵西港島線施工,推遲進行除污,所以公園才是「臨時」。梁續指,由表土到地下12米都有不同濃度的污染物,政府有責任清除。
許智峯直指政府「呃人」,污染物藏在地下,並無影響健康,根本是「為除污而除污」,有在場市民更指是「為起樓而除污」。劉小麗指政府混淆視聽,改變土地用途和除污是兩回事,又指強行除污反而洩漏污染物。
曾參與不同除污工程、中文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名譽高級研究員趙紹惠指出,政府現時使用十多年前的污染數據,並不合理,理應在工程前6個月採樣。
趙紹惠曾分析數據,發現污染濃度和污染物的份量都已下降,天然的方法已經慢慢化解污染物,包括公園的樹根、 泥土中的真菌、酸雨。她指出,若污染物份量多,成本相應提高,現在以過時樣本作預算,是浪費納稅人金錢。她又指,工程將會塵土飛揚,政府需要計算市民承受的風險,縮短工程時間和減少除污量。
記者: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