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作者的其他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香港2030+》諮詢本月底結束 民間提替代方案 姚松炎:令市民有得揀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去年10月公布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諮詢,將於4月尾結束。立法會議員姚松炎聯同一班民間研究提出「民間替代方案」。土地正義聯盟成員鄒崇銘指,《香港2030+》的人口估算是基於未來香港有900萬人,文件所指的欠缺1,200公頃土地當中僅有200公頃屬房屋用地,批評這些假設並無實際基礎。他們提出「集約城市」概念,更有效利用土地,增加土地的混合性用途,不同於傳統將軍澳及天水圍式的「睡房城市」。他們會在諮詢期結束前將意見提交,亦會在立法會跟進。姚松炎指,《香港2030+》不應只有贊成或反對的選項,他們提出另一個方案是要令市民知道「有得揀」。

立法會議員姚松炎批評《香港2030+》面臨多項爆煲。首先是財政爆煲,政府不斷大幅增加基建的支出,未來將出現連續多年的赤字。此外民生亦會爆煲,香港目前貧富懸殊已經嚴重,堅尼系數逾0.5,《香港2030+》中卻完全無提及。第三是環境及資源爆煲,姚松炎指香港的碳排放量已屬世界第二高,政府僅是減少「碳強度」,不見任何具體的承擔。姚松炎又指,目前路邊監察站每年高達200多日超出安全標準,在文件中並無交代,如今香港亦面對的水質污染、棕土擴張問題。

姚松炎指,過去一年有98幅綠化用地被改劃作發展用途,政府亦無對泥頭山主動執管,甚至鼓勵新界土地被棕地化。「香港人不需要這種經濟生活,而是有願景的生活模式。」最後是樓價爆煲,姚松炎指香港已連續七年被評為世界最不能負擔的城市,過去靠延長還款期解決,但延至30年已不可能再加延長。批評《香港2030+》對此全無回應。

IMG_8757

鄒崇銘:基建開支急升 無法承擔

土地正義聯盟成員鄒崇銘指,回歸以來地價收入波幅呈W型大上大落,但基本工程開支卻連年急升,未來四年預測的土地收入難以支付工程開支。他以去年度的土地收支為例,中資以高價投地令政府收入達逾1,200億,其中中資在鴨脷洲及啟德已分別令庫房進帳逾160億及300億,認為這個現象並無可持續性。鄒崇銘認為數字反映目前制度難以持續,基建的效益亦愈來愈低。

任憲邦:發展東大嶼都會前須先交代2047大限問題

守護大嶼聯盟成員任憲邦博士指,東大嶼都會成本逾4,000億,落成亦是30年後的事,根本不能解決目前的房屋問題。根據統計處的人口估算,人口在2043年的800多萬的高峰後會回落,任憲邦質疑東大嶼都會無興建的必要。

任憲邦又指香港日後人口增長主要來源自單程證,他引述數據指新移民60%無就業經驗,認為無助香港發展知識型行業,批評《香港2030+》的經濟願景停留在口號式,對香港中國經濟關係隻字不提。任憲邦又指大型基建由規劃至落成約10至17年,東大嶼都會卻長達30年,項目必須一次過全面落成,當中的風險難以估計,批評是「全盤投入、沽注一擲」。

東大嶺都會位處海中心,任憲邦指日後一旦面對氣候變化,海平面如上升逾一米,整個東大嶺都會便會陸沉。任又提到項目落成年期接近2047年,當局亦必須解釋2047年後的中港關係將會如何。

IMG_8756

何尚衡:須有整全民間保育政策

荷蘭建築師、城市研究學者何尚衡指,目前保育多由民間發起及提出,認為《香港2030+》須在保育政策上有更宏觀整全的考慮。他特別提到民間建築如同德大押及皇都戲院,認為保育這類建築更能呈現市民風貌,目前保育政策亦無考慮街道景觀如招牌等。

IMG_8775

謝穎琳:長途交通令空氣更差

健康空氣行動項目主任謝穎琳指,香港人目前花在交通的時間上長,「已經好唔快樂」,《香港2030+》只會加劇這種情況。謝穎琳又指,目前空氣污染主要來自路面交通,更多的跨區工作只會令路邊空氣污染更加嚴重。她亦提到香港目前依算的空氣污染指標,一直落後於世界標準,不少發展項目便趕於2019年更新前推行,批評《香港2030+》無交代這方面的問題。

姚松炎立法會議員辦事處的高級項目主任蘇文英指,《香港2030+》無循環更新或回收的面向,反而須徵地310公頃開僻堆填區,諷堆填區是「第十個新市鎮」。

記者:黃俊邦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957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