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50億「教育新資源」,先行的36億中,其中11.87億用作推行資助學生修讀自資學位,每年資助3萬元。珠海學院是受惠機構之一,校長張忠柟接受獨媒訪問時強調,政策原意是讓原本欲到海外升學的學生,多一個留在香港的選擇。
學券適用的指定院校自資學位及銜接學位課程院校包括:公開大學、香港藝術學院、職訓局轄下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才晉高等教育學院、明愛專上學院、明德學院、恒生管理學院、珠海學院、宏恩基督教學院、港專學院、香港能仁專上學院,樹仁大學及東華學院。修讀香港科技專上學院、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香港分校,提供的經本地評審的非本地學士學位課程亦適用。不過學券無包括副學士及八大院校的自資學位課程。
本地中學畢業生連年下跌,而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則不斷增加。教育局在2016年回覆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質詢時,曾公佈2015/16學年各院校自資學位課程的資料。全港36所自資專上院校中,19所有提供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涉及9,300多個學額,但實際上只取錄約6,700名學生。其中珠海學院原提供1,030個學額,但最終收生只有169人,僅為學額的16%。根據葉建源今年向當局的提問中,珠海翌年收生情況持續低迷,僅166人入讀。相比在2012/13學年,珠海收生人數高達852人。
珠海學院校長張忠柟指,學券政策令更多人選擇本地升學,但對院校僅有「間接幫助」。他認為外界及媒體錯誤解讀政策,資助與改善課程水平無關,「我們學校一直都在改善課程,跟這個(資助)是沒有關係的。」
張忠柟認同學生人數減少影響了學院的收生。但他估計今年收生情況會比上年好,但他不認為與3萬元資助有關,認為更直接的是與校舍「第一印象」有關,「現在到這裡(屯門新校舍)的話,像個大學,以前那個老舊校園(荃灣海濱花園),你看到大概熱情就少了一半吧」。
教育局與參與的自資院校有協議,院校可以因應通脹而調整學費,但如學費增加幅度高於通脹,將需向局方提交理據及審批。張忠柟亦表示因應校方接受3萬元資助,學校變相不能隨便加學費,但他解釋過往加學費的原因是由於水費、電費以及教師薪金增加,以及跟上通脹水平,「這也沒辦法,地鐵也加價。」
對於副學士課程不在資助之列,張忠柟表示個人不贊成副學位,又批評副學士有泛濫的情況,認為只有學位課程能提高學生素質,「副學士只是補助性,在美國也是這樣子,不能把那個當做主流。」
本港自資院校課程及銜接學位課程數目近年不斷上升,由2008年的113個升至2015年的334個,不過中學畢業生數目卻不斷下跌,按教育局2016年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估計,畢業生數目將由2016/17的52,100人跌至2020/21年的43,500人。
珠海學院在2015學年全體學生人數為1,503人,翌年搬到屯門新校舍,該學年學生人數下跌至1,025人,跌幅近三成。學費方面,珠海學院2016/17學年自資學士學位位課程學費為$71,500,2012/13年度則僅為$55,000,五年間上升30%。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週二(11日)宣佈已經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豁免6天通知期,將有關撥款「插隊」,放於南港島綫基建工程超支撥款之後審議,財委會主席陳健波亦同意有關豁免,撥款將於明天(7月14日)提交到財委會審議,最快同日通過。
記者:周滿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