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漏洞拉:越南船民的故事》作者黃雋慧。新秀大廈大門仍可見皇家空軍徽號。
(獨媒特約報導)1975年越戰結束後,北越共產政權統一越南,往後20多年間,數以百萬人逃到馬來西亞、香港等地,希望到歐美國家開展新生活。
對《不漏洞拉:越南船民的故事》作者黃雋慧而言,20萬越南難民來港的歷史,是兒時糢糊的記憶。乘著回歸移民潮,她和家人在90年代搬到加拿大,直到4年前,才從曾是難民的朋友口中,初次認識那些近在身邊、卻鮮有了解的故事。觀照今日衝擊多國的難民潮,以至在香港等候審批的近萬難民,更感身處安逸的人,對他人的苦難缺乏理解,「難民問題那麼嚴重,但我們對這個群體的認識是那麼少。」隨著年月流逝,當年的船民流徙四散,黃雋慧尋訪7個家庭,拾起碎片,嘗試為那段驚濤駭浪、對東南亞地區影響巨大的歷史,補上數塊拼圖。
黃雋慧主動提出在新秀大廈進行訪問。新秀大廈位於九龍灣觀塘道旁,前身是皇家空軍基地克拉克樓(Gray Block)。80年代空軍基地改建為越南難民營,新秀大廈變身學校,為難民提供教育。新秀難民營於1998年關閉,新秀大廈成為基督教勵行會總部,營運至今。
大廈外仍保留難民營的告示牌,保安員對我們說,不時有船民重回舊地緬懷過去。香港最後一個難民營在2000年關閉,新秀大廈是難民營在市區留下的少數痕跡,但政府計劃發展公屋,大廈將被拆卸,回顧歷史的地點又少一個。
兒時未了解 4年前重新發現
書名「不漏洞拉」,源自1988年香港政府實施難民甄別,被分類為非政治難民的經濟移民會被遣返,電台每晚播放一段越南語廣播宣讀新政策,開首便是「不漏洞拉」,意謂「從今以後」。
這4個字是港人對於越南的集體回憶,「那時覺得搞笑,不知道他們有多慘」。黃雋慧坦言少時覺得船民與自己無關,雖同處一個城市,但被有形、無形的牆分隔,「我是我,他是他」,認識很少,加上媒體中只見他們打交、放火的新聞,印象自然不佳。
直至2013年,她與相識多年、同樣居於加拿大的越南華人鄭老師飯聚,偶然聊起鄭老師一家的過去,船民的故事突然變成那麼接近,才第一次牽動她的情緒。那晚回去,她立即做筆記,1個月後終於忍不住,請求鄭老師仔細地講一次她和家人的故事,「我覺得值得記錄,沒理由它煙滅」。
之後3年,黃雋慧訪問了更多船民,聆聽他們有血有肉的故事,為每個家庭放棄一切、投奔怒海的決定而震撼。
1979年載著2,700名船民的天運號偷駛入香港,執法人員不准船民下船。被困多月後,船民切斷固定船隻的鐵鍊,讓天運號擱淺在南丫島旁,乘機上岸。(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絕境中見人性
最叫她深刻的,是「KG0009」的故事。這艘載著631人的木船,1979年6月駛離越南,航行4日間屢次遭海盜洗劫。找到鑽油台獲救後,600多人被送往馬來西亞的難民營,誰料馬來西亞為了向聯合國索取費用,及施壓外國盡快接收,7月某天將他們押上另一艘木船,另有2,000多人同時被送上4艘木船,5艘船用大纜綁在一起,被馬來西亞軍艦拖出公海。軍人試圖勒索船民,失敗後軍艦加速蛇行,木船被瘋狂拉扯左搖右擺,船民斬纜逃生。數百人又在大海漂流了4日4夜,經歷缺糧缺水,生離死別,輾轉終於到達印尼的難民營。黃雋慧說,在這段故事中看到絕境中的人性。
「人性」是她注重描繪的元素,數百人擠在小船上掙扎求生,與飢餓、疾病、死亡為伴,未知駛向的是希望還是絕望。她認為這些可怕的經歷,塑造了船民日後的行為和心態,也是港人有「越南人好狠」的印象的原因,更可同樣映照在今日的難民身上,「希望讀者了解他們是如何走來」。
《南華早報》1989年12月出版的80年代回顧,也跟著作者移民到加拿大來了,裡面有一張越南船民的新聞照。不只一次看到記載,有徬徨不已的女船民,為了獲得香港居留權,公開徵婚,條件是「三餐溫飽,有地方住」。(照片提供:衛城出版)
現有8千難民滯港
根據入境處數字,截至今年6月,尚有8,205宗酷刑或免遣返聲請個案等待處理,主要來自印度及巴基斯坦,當中也有957名越南人。與當年同樣,難民抱著到第三國的希望來港,現實卻是港府審批緩慢,而且通過率低,2009年至今只有99人獲批。程序問題叢生,難民往往滯留多年,只能依靠微薄的津貼生活。
移民多年的黃雋慧不了解在港難民現況,好奇地不斷追問,記者彷彿變了受訪者。建制派主張重新設立禁閉營,以阻嚇難民來港,黃雋慧認為作用不大,「你睇返以前(指越南船民潮),禁閉一輪,咪又係嚟」。她認為除非難民能於短期內離港,否則設禁閉營是「長期養他們」,花費不少金錢。
她認為,收容難民是義舉,也是國際義務,但現時國際社會欠缺合作,歐美政客炒作排外言論,沒有解決問題。回顧船民歷史,她認為首要檢討政策,做好規劃,才能應付成千上萬的難民,而規劃的前提,是對難民有足夠認識。
加拿大推行私人贊助計劃(Private Sponsorship),當地人或組織可申請支援難民,提供食宿,協助他們融入生活。黃雋慧認為值得其他地區參考,利用民間力量促進雙方交流,也有助豐富文化。
《不漏洞拉》由台灣出版社出版,黃雋慧說編輯讀後爽快同意合作,她形容是難民的故事吸引,「他們活出了傳奇」。她最希望透過此書「引更多人(船民)出來」,以各種方式說出自己的故事,以更多的傳奇,拼湊出更完整的歷史。
記者: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