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議員張超雄(中)
(獨媒特約報導)聾人以手語為母語,手語翻譯有助他們學習,但當他們報讀課程進修,卻因此被拒之於門外。聽障人士支援中心「龍耳」及張超雄議員辦事處調查15間職業培訓機構,發現當中只有3間容許聾人帶同手語翻譯員上課,其餘拒絕讓翻譯員進入課室,否則須繳交學費。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機構觸犯《殘疾歧視條例》,又指聾人升學困難,很多完成中學便要就業,因此職業教育對他們非常重要。龍耳就業支援主任盤浩雯指所有殘疾人士都應有平等進修機會。平機會拒絕評論事件是否涉及歧視,稱要視乎個別情況。
機構拒絕翻譯員 稱「無支援」、「不是學生」
「龍耳」、社企龍耳手語電視台及張超雄議員辦事處於今年10至11月期間,致電及親身到訪15間職業培訓機構,嘗試報讀課程,調查是否容許聾人帶同手語翻譯員上課,結果發現只有基督教勵行會、葵協、美容專家國際學院3間機構批准,其他機構均拒絕,更要求翻譯員繳交學費。
調查發佈會上播放電話對話錄音,工聯會職員表示可接受聾人報讀,但是「唔知佢學唔學到」,又指翻譯員不是學生,不能進入課室伴讀,而且課室保險不涵蓋翻譯員。勞聯職員亦指翻譯員不能進課室,亦無相關指引處理。仁愛堂職員則表示沒有措施可協助翻譯員,又指僱員再培訓局課程規定學生才可以上課。
現職龍耳手語導師的聾人朱小姐,曾報讀善寧會的護理員證書課程,但被拒絕,機構只送上教材著她自修,但不會發出證書,她指當時覺得「有冇搞錯」,自此再沒有信心報讀其他課程。
團體轟無理 剝奪聾人就業機會
龍耳就業支援主任盤浩雯指出,翻譯員不需要額外設施支援,只需坐在聾人身旁,又質疑保險條款是否列明不包括翻譯員。部份課程與就業掛釣,有機構為免影響就業率而拒絕聾人報讀,亦有機構指課程內容「太深」,不適合聾人,盤浩雯指每個人能力不同,不應斷定所有聾人都沒有能力。
盤浩雯又指,要求翻譯員支付學費是非常無理,聾人未必有能力負擔,而且翻譯員只是擔當傳譯工具協助聾人吸收資訊,不會學習課堂內容。
不少職業要求必須具備相關學歷或資格,例如地盤工作必須要有俗稱「平安卡」的建造業安全訓練証明書,龍耳手語翻譯及龍耳電視編輯馬芬燕認為,如果聾人因不能報讀相關課程而失去就業機會,是非常可惜。
張超雄:擺明犯咗法
根據《殘疾歧視條例教育實務守則》第4.5.1條「如因殘疾人士要使用輔助器材,或要由助理人員(例如:傳譯員、閱讀者或照料者)陪同而給予該殘疾人士較差的待遇,這種行為即屬殘疾歧視。」張超雄指守則適用於所有教育機構,涉事的培訓機構明顯觸犯殘疾歧視,「擺明呢啲機構係犯咗法」。張超雄指機構有責任提供支援,現時聾人已經自費聘請翻譯員,卻面對如此多問題,是非常荒謬。他又指僱員再培訓局應提供資源,支援機構提供無障礙措施。
龍耳建議平機會引用《殘疾歧視條例》主動執法,並促請政府確立手語翻譯員認證制度,推廣手語翻譯,消除公眾誤解。
平機會拒評是否涉歧視
平機會回覆獨媒查詢指,不能斷言機構是否涉及殘疾歧視,要視乎個別情況,如有人覺得因殘疾而在教育方面受到不公平對待,歡迎向平機會作出投訴或查詢。
調查的15間機構中,有12間是僱員再培訓局委任的機構,當中只有2間容許翻譯員伴讀。僱員再培訓局設有「平等機會政策」,要求全體僱員留意與平等機會有關的條例,包括《殘疾歧視條例》,局方在提供所有設備及服務時,會在可能的情況下為殘疾人士作出安排,不會容忍基於性別、懷孕、殘疾、婚姻狀況、家庭崗位或種族而作出的直接或間接歧視。獨媒向僱員再培訓局查詢局方對委任機構的相關指引,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10/11 13:00更新】僱員再培訓局回覆指,根據局方與培訓機構簽訂的服務合約,培訓機構及其僱員須遵守與平等機會有關的條例,包括《殘疾歧視條例》以及再培訓局的「平等機會政策」。培訓機構在可行的情況下,應考慮為殘疾人士作出適當安排,使他們能享用與健全人士相同的設施,如在無合理辯解下拒絕符合入讀資格的聽障人士帶同手語翻譯員一同上課,已違反服務合約條款及相關指引,局方會嚴肅處理。
局方又指會與龍耳聯絡及了解個案,如涉及委任培訓機構及其提供的再培訓局課程,局方進行全面調查,並在有需要時作出懲處行動。
記者: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