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區諾軒 facebook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民主派區諾軒以約一萬票差距擊敗新民黨陳家珮。比對2016年立法會選舉民主派與建制派得票,三區直選中本以港島區差距最少,但最終港島區民主派得票比2016年「僅」下降約20%,比九龍西及新界東的逾30%及40%為低。協助區諾軒競選的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認為,港島區的選舉工程不過不失,安排政治明星落區策略奏效。
黃之鋒指,根據2016年立法會選舉得票分佈,民主黨與香港眾志的票源極不相同。他們在準備成員周庭參加補選時,認為港島區的主要公共屋邨均已有民主黨樁腳,票數「跌極有限」,故集中構思在其他地點宣傳。
負責編排每日街站及民主派明星(「大佬」)落街站的黃之鋒,在投票日前最後兩星期,他們已不擔心有民主黨樁腳協助的選區。故眾志重點在2016年羅冠聰得票較高、無民主派樁腳的地區開設宣傳街站,包括香港仔、田灣、景怡、杏花邨及置富花園,又邀請「大佬」強攻建制派實力較強的地區,例如炮台山及北角城市花園。
他強調,負責編排街站的助選人員,自己必須亦親自到街站感受地區氣氛。黃之鋒稱他最後一星期落區,已感受到有選舉氣氛。他指自己即使在北角新光戲院,亦受到街坊歡迎,「握咗廿幾次手」。
到投票日,區諾軒團隊以車隊及地區分工策略催票。黃之鋒指,當日他們分為四隊共八部車,「大佬輪流上催票」。地區分工方面,他們的策略邀請政治領袖駐守每一個港鐵站,柴灣是社民連、筲箕灣及西灣河則是工黨李卓人及何秀蘭、炮台山及天后則有專業議政協助,到中西區則是民主黨統籌。黃之鋒認為,此策略成功穩住核心民主派選票。
在訪問中,黃之鋒多次重申港島區明星效應的重要性,他特別提到前港島區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楊森。他們邀請楊森到香港仔及南區建制派重鎮「石漁」拉票,「楊森上到石排灣,街坊搭曬膊頭」,「喺香港仔,握咗50幾次手」。「長毛喺興民(柴灣公屋區),有人追住佢同佢握手。」
黃之鋒亦特別感謝公民黨,其前立法會議員梁家傑,在最後一星期十次街站中出席六次。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文豪亦跨區落力協助,該黨的東區區議員黎志強,協助入了逾萬份信箱單張。
區諾軒在2008年立法會選舉,替梁家傑在九龍東助選,圖為梁家傑出席區諾軒在愛丁堡廣場的造勢大會
對於對手的策略,黃之鋒指他們一直密切留意,並針對性回應。他特別提到中西區的堅尼地城,當區區議員、民建聯的陳學鋒未有盡力,故他們安排重兵在當區宣傳,最終區諾軒在當區得票高出陳家珮約600票。
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甘乃威及區議員伍凱欣陪同落區拉票(圖片來源:區諾軒 facebook)
針對不同地區特色,區諾軒競選團隊邀請了民主黨及工黨東區區議員麥德正,分別協助區諾軒撰寫針對公屋區及單棟舊樓區的單張,所有宣傳單張亦以現任區議員配搭區諾軒宣傳。他們亦特意針對港島區選民的特色,選擇在《信報》刊登選舉廣告。
港島區最終的選舉結果,民主派仍然在中高產區處於劣勢,包括山頂、司徒拔道、渣甸山、寶馬山、淺水灣及石澳等。黃之鋒認為,其實不少民主派「大佬」均是這些地區的選民,民主派在未來要思考如何爭取這些地區的選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