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會上周五(4月6日)舉辦論壇,探討學生運動的過去及未來發展前境。出席嘉賓認為政府漸漸「畫下紅線」,限制學運發展,但對於學運的未來仍抱有期望。
香港民間學院講師胡可智指,70年代是學運火紅年代,有中文運動、保衛釣魚台運動,國粹派影響力萌芽於中大、港大及學聯的學生團體,舉辦很多親中運動,如中國周,使學生漸漸認識中國,學生運動開始興起。
港大新聞及傳播研究中心前總監陳婉瑩認為,學生能夠在大學擁有學術及言論自由,在課堂、校園中討論「跨越紅線」的議題。她回憶以前大學生涯,學生所提倡的運動主要是推動中文成為法定語言,及推動學生參與校政,均取得一定成功。她又舉例指,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美國反越戰運動、以至近期的反槍械運動等,都是學生提出敏感議題,而校內有很多組織,例如學生會、不同的事務委員會、以及校董會會議中,亦有學生的聲音,所以學生敢於表達意見的,藉著運動表達他們的訴求。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無論在學運的高潮或低潮,青年學生都具有使命感,學生運動的趨勢無可阻擋,而且是社會運動的延續,又提到一個推動民主發展的國家才可以變得富強開明。
工黨主席郭永健認為學運有重要價值,能點出「從政如何污糟邋遢」,這樣才能令社會不會倒退。他指,最近政府畫下愈來愈多「紅線」,例如或不容許就再講「反對一黨專政」、香港眾志成員周庭因提倡「民主自決」而被DQ等事件,令港人自由受限。
劉銳紹認為學生運動是青年「一個磨練的階段」,黃之鋒在反國教運動時只有15歲,當時很多人批評因他年輕而「認為佢唔識嘢」。不過,劉指出周恩來妻子鄧穎超在五四運動時組織「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時也只有15歲,在中共還未建國時擔任上海中共地下黨中學區委委員的錢其琛當時也只有17歲。
陳婉瑩舉例指,年僅27歲的內地女作家趙思樂發起婦女維權運動,以及香港近年的學運,都對年青一代有很大的期望,而學生運動起伏不定與現實社會大環境有關,提醒學生「學海無涯,學運有涯,但前進是岸」,期望學生要「武裝自己」,積極參與社會運動時,更要認識中國以至全世界的發展。
郭永健表示對學生運動「並不擔心、不悲觀」,因為很多政治組織的成員都參與過學運,現時更參與社會運動。
胡可智指現在學運是很低潮的時候,未來的發展要視乎社會議題,例如今次戴耀廷被指宣揚「港獨」一事,因社會及大學校園之間價值觀不同,可能會令學運更活躍起來。郭永健又指過去港大民意研究總監鍾庭耀博被親中報導抹黑時,學生亦有支持鍾,所以他希望今次學生亦會支持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
記者:麥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