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在上月26日起,展開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提出18個未來開發土地的選項,當中包括短中期選項、中長期選項及概念性建議。團體「非常香港」(Very Hong Kong) 昨日(5月12日)舉辦社區試驗高峰會,提倡由社區主導發展閒置用地;多達200人參加。多個團體就8幅閒置土地提出創新用途,包括在深水埗通州街臨時街市發展新布藝市集、西營盤豐物道空置海濱旁建戶外泳池或人造沙灘和上環文咸東街及摩利臣街交界的公共空間作臨時或快閃社區活動的地方等。
試驗工作坊 Collaborating HK 小組在3月曾發表了本港八幅閒置或未被善用的土地、空間和校舍,各代表團體詳細講述如何善用及達致社區共融。「非常香港」創辦人羅健中指出,整個項目已研究了半年,將會把團體的創意想法反映給海濱事務委員會。另一創辦人Margaret Brook 亦希望注入人本的創意,令土地不被閒置之餘,更可以回應社區需求。
善用閒置地方 加入用家意見
在社區試驗高峰會上,多個機構代表就所負責的閒置地帶項目發表想法。棚仔關注組成員呂文慧負責深水埗通洲街臨時街市項目,指政府要收「棚仔」地來打算興建200個居屋單位,民間曾提議布販搬到通州街街市。
呂文慧指關注組成員建議設計成 fashion hub,讓布販能繼續傳承布藝文化及行業,當中包括用作車衣的公共空間,提供衣車製作衣服。呂文慧又相信,能提供空間予區內有意學習服裝設計的婦女分享意見心得。她強調 fashion hub 能提供一條龍的服務,由布料供應、設計、製作以至銷售,並設有民生市集;使棚仔布業的經濟活動再次活躍起來。
艺鵠文化工程師羅偉珊建議在上環文咸東街及摩利臣街交界的公共空間作臨時或快閃社區活動。羅偉珊指該地流行「天光 ride」,她解釋類似深水埗天光墟般「天未光就眾埋一齊踩單車」,遂構思以單車作流動市集,希望可宣傳墟市文化。另外,羅偉珊指建樹不但可阻擋附近街道傳來的嘈音,更可以美化該地環境;吸引訪客停下欣賞景觀。羅偉珊強調,計劃需要該區人士的參與,才能建構居民的理想社會。
HIR Studio 建築師鍾志豪建議在筲箕灣東大街天后廟旁的公共空間舉行嘉年華。他指天后廟有百多年歷史,又認為可在區內舉辦很多活動,如天后誕等。此外,他又構思可以設有當區特色小店,指「之前出名賣魚蛋,可以搵下NGO 傾下如何幫助小店繼續經營」。
南豐發展前董事總經理蔡宏興認為,宜居城市是指居民能否有適當表達意見的渠道,使社會能包容不同年齡層及社會階層人士,更包括政府是否有勇氣接納社會上小撮人的聲音亦是同樣重要。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蔡海偉則指,社區共融是宜居城市的重要元素,要透過各方不斷協商才能達成共識。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系主任伍美琴指,多項科學研究調查均證明,人的心理受環境影響。她表示區內人士是真正的用家,居民需要積極參與,才能達致城市居民共融的空間。
記者:麥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