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去屆沙田區議會,民主派及建制派在民選的議席各佔一半,建制派僅因沙田鄉事委員會的當然議席而獲得議會過半。明年11月區議會選舉,沙田勢成兵家必爭之地。
城門河西,沙田至火炭間的五個選區,包括瀝源、禾峯邨、穗禾、火炭及駿馬全數屬建制派。民主派如何突破?
公民黨麥梓健與黨友雷啟榮,分別選擇在穗禾及火炭展開服務,圖尋求突破。
23歲的麥梓健去年理大社會政策及行政系畢業,現從事政策研究,學以致用的政策研究是面子,裡子是「做區」。
雨傘運動過後,民主派說要傘落社區,麥梓健的政治啟蒙則是早一點,回溯到2014年年中的反新界東北發展。他當時在理大專上學院唸副學士,因為做功課的緣故,想多了解香港的現況,遂私訊Facebook專頁「巨輪下的新界東北」,希望找東北村民訪問。
「專頁」中有來自不同院校的同學,麥梓健和他們一起入村、做研究、拍影片和寫口述歷史等。在入村時,反東北案政治犯之一周豁然帶領導賞,除了青山和碧海,麥梓健在村內看到的,更多是鄰里間的融洽關係。「從政就係想建立這樣的社區。」
「穗禾是我的起點。」麥梓健笑容可掬地說,他每天都會和左鄰右里打招呼,身體力行和鄰居建立關係。麥梓健升上理大後,透過院校到公民黨實習,令他得到接觸沙田街坊的機會。
麥梓健最初是在立法會議員楊岳橋位於大埔的辦事處工作,擺街站和跟進個案是家常便飯,「慢慢明白唔係咁輕鬆同容易的事情」。他提到2016年換屆選舉時,跟楊岳橋及工黨張超雄擺街站,有街坊追問他有關全民退休保障的問題。「佢問退保嘅税制,好坦白,我答唔到,返去立即補課,以後同自己講擺站一定要熟書先得。」
後來麥轉到沙田穗禾苑服務,慢慢跟街坊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兩年下來,更漸漸獲得街坊的信任。「街坊認得自己,其實係一種認證。」
「穗禾」現任區議員彭長緯自1999年起當選,目前是民建聯及沙田區議會副主席,公民黨在上屆派出邱智堅參選,以176票之差落敗。64歲的彭長緯明年將退下火線,由新人陳壇丹接棒,這正是撼動建制派的好機會。
訪問在上月尾,穗禾苑法團在立法會舉行的記者會後進行。《傳真社》在7月報導,法團和公民黨要求房署跟進屋苑地界及攤分比率,不少記者都對「攤分比率」聽得一頭霧水,麥梓健卻說得頭頭是道。
如何說服居屋業主對自己投下信心的一票?記者老實不客氣問,「年紀、資產和社會經驗都『應該』多和大過你,你點說服他們?」麥梓健指居民十分友善,自己初時只是「政治青頭」,認為「有心做,居民就一定會感受到」。
領展在2016年12月將穗禾苑商場出售予英皇國際,售價高達7.2億元。街坊當時憂慮英皇國際會拆售車位,成為黃大仙天馬苑的翻版。那時正值麥梓健落區的初期,他咬文嚼字,將地契刨了一遍又一遍,發現地契寫明每五戶必須有一個車位,「佢哋當時好驚,唔知道有乜嘢可以同政府或者領展爭論,但睇完地契,發現真係有保障;我希望可以政策層面上,令居民有信心。」
麥梓健又不諱言,公民黨能提供專業的法律意見,令街坊無後顧之憂。他又學會替居民寫平安紙,「由無人識、到有人認得自己,再到現時並肩作戰,唔容易,希望能繼續走落去。」
颱風山竹襲港過後,各區均有市民自發清理,麥梓健亦和街坊「拍住上」清理社區,早前更一起到郊野公園進行清潔行動。「佢哋令我感到,自己不是孤單的。你要明白,議員決定哂一切,係無意思的。」
「區議員無實權,架構俾人感覺冷冰冰,但居民承受的卻是有血有肉。」
成長的路上佈滿青苔,從副學士升上大學,大學期間透過實習落區做地區服務,看似理所當然。但麥梓健在畢業前其中想過當記者,曾在《獨立媒體》做實習記者,希望透過文字喚醒市民關心社區。「媒體環境講求效率,難以令議題聚焦。與其揸筆,不如親身做多啲,感染更多人。」
家人是藍絲,原本不支持麥梓健從政,父母大讚香港的現況很好,大型基建亦是多多益善。2014年雨傘運動,麥梓健下課後便到佔領區,「佢哋(父母)問我點解有咁多人出嚟,問係咪收咗錢呀。」
星期一至五早出晚歸,工作、做區和見街坊,中午吃飯時間亦會用作跟進個案;星期六、日或許還要組織街坊上街遊行。家人不明白他為何要揀一條看不到未來的路。麥梓健一度哽咽,「曾經好迷惘,諗過要放棄,覺得頂唔順壓力。」
要改變先從身邊的人做起,頑石有天終會變黃金,麥梓健嘗試對家人深入淺出地解釋,參與抗爭是源於制度不公。「個過程其實好溫暖,我唔會話佢哋依加係黃絲,但係相對中立,會支持自己兒子。」他又感謝義工一直的支持,總是不辭辛勞協助擺街站。
升上理大前,麥梓健在理大專上學院唸副學士,是前立法會議員劉小麗的學生。他讚揚劉小麗用心教學,喜歡接觸年輕人,是自己思人生方向的啟蒙老師,「佢知道年輕人難以向上流動,於是為年輕人站出來。」
「社區需要慢慢凝聚,民主要由下而上,讓街坊充權。未來一年,我會更努力。」
記者:麥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