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明日是八九六四的二十七週年,六四事件至今仍未平反。支聯會明晚將在維園舉行燭光晚會,十一大學生會則在中大舉行論壇,「學術討論」六四及香港的前途問題。理大學生會、嶺大學生會及教大學生會在六四前夕舉辦「年輕人談六四──六四事件之於第五代人的意義論辯」論壇,當中談到「悼念六四」的意義。論壇搞手之一、中大學生會會長周竪峰認為悼念六四的責任是虛無,甚至完全不存在。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指,支聯會多年來均壟斷了六四晚會,認為不應對自己辦論壇及活動的學生會上綱上線,形容這是「打稻草人」,希望早前的罵戰事件可以真正畫上句號。
稱無人能綁架下一代悼念六四
周竪峰強調應該各有各搞,「做咩都得,是個人選擇」,指各大學生會從沒有要鬥倒支聯會,但泛民及支聯會卻去攻擊他們是搞散六四。他表示這些侮辱民主的言論,竟由支聯會說出,和蘇維埃式革命先鋒並無分別。他又稱沒有必要為團結而團結,所以明晚中大將不會有任何悼念儀式。周認為上一代人對中國的情感,在這一代已不復再。他多番強調,任何人都沒有道義和能力綁架下一代人去建立民主中國和悼念六四。
孫曉嵐:應透過教育讓下一代了解歷史
孫曉嵐認為,悼念是表達對逝者的尊重,而且能起到教育作用,並可作個人和團體的分別。她稱港大學生會自行搞晚會是希望召集不同年代的人參與,並透過討論香港前途問題作傳承。
她又認為,不能苛求參與悼念能起到甚麼作用,因為只屬於情感的表達。她同意歷史不應被遺忘,但年輕人不悼念都不代表遺忘歷史,而且六四在香港教育中的歷史科內一直缺席。她認為,六四是本土歷史的重要一部分,如當年的過百萬人上街等。她認為透過教育才能讓下一代更進一步了解歷史。
港大明晚將有悼念儀式
孫曉嵐早前在電台節目上提出「個人認為在一至兩年後,悼念六四不應再放在學界議程上,應劃上句號」引起爭議。孫及後在社交網絡上「補充」指,近年本土社運對年青人影響深遠,在身份認同的建構、抗爭路線的想像和悼念六四模式上有很大轉變。她稱明天同樣會有悼念儀式,因為是對死去的民運人士感到悲傷,會有一分鐘時間作默哀,但強調重點是第二節的學術討論。
理大學生會會長黃澤鏗則表示,自己視悼念為美德,紀念六四正是對廿七年前民主烈士的敬意,認為悼念有一定意義。黃續稱,港人在廿七年前上街和支援國內同胞,六四對港人影響深遠。他表示對支聯會的確有不認同的地方,如支聯會幾年前愛國愛民的口號,甚至長跑及放風箏等行動,但不代表不認同悼念行為。
嶺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張倩盈稱,自己從未參與支聯會發起的六四晚會,上一代曾在電視前目擊事件,但這一代人在情感上則較弱。她認為,要悼念必先要有關係,而這一代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較低。她不同意「六四是鄰國的事,不應作悼念」的說法。張倩盈認為不能無視中共政權而只自顧爭取香港的民主,斥這是充滿想像的想法。
王澄烽:維園燭光是對天安門母親的鼓勵
前中大學生會會長王澄烽認為,悼念是有需要,而維園的燭光正是對天安門母親的鼓勵,不是因為要共產黨驚才做。他認同孫的說法,六四事件在歷史教育十分重要,而且六四和香港絕對有關係,如碧街事變及黃雀行動。王強調悼念是有必要,但在悼念之餘,更要疏理歷史和展望將來,希望支聯會能進一步講清楚當中的意義,如放風箏是悼念活動,並不是「去玩」。
八十後支聯會副主席:悼念是公開的政治表態
八十後、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表示,悼念不是必要,更不是必要而去悼念,反而是有心和情感才作悼念。她認為,只要有人繼續對六四死難者致敬,支聯會都會繼續舉辦晚會,讓他們有平台有參與。鄒幸彤認為,悼念是否必要是偽命題,反而怎樣的形式才值得討論。她表示,支聯會舉辦的大型晚會不單是情感上的表達,更是一稱公開的政治表態。而透過悼念,正是表達對死者親屬的安慰,說明和他們同行及理解他們的傷痛。
她一度哽咽,認為六四是一件未完結的事情,如天安門母親至今仍被監視,每年都不斷有人因為民運而被捕,悼念是對公義的彰顯。她又邀請孫曉嵐一起參與討論,往後如何推動將六四加入教育課程的歷史科中。她續稱,愛國的綱領其實在支聯會內部亦有不少爭議。
十一大學生會被質疑抽水
台下有市民質疑十一大學生會的活動既然不悼念,只搞學術論壇,但卻要在明晚搞,質疑他們是抽水。「你唔好十月一日搞?」她表示歷年來只有支聯會一個組織在搞,但卻遭不斷攻擊,並只攻擊其中的「建設民主中國」的綱領,抹殺其他包括「結束一黨專政」等綱領。
此外,亦有市民表示,自己不想成為「維園阿叔」,和學生爭吵 ,但認為十一大學生會的言論矛盾,而支聯會的所謂「建設民主中國」的綱領,其實一直都只是得個講字,「講咗廿幾年,搞咗啲咩出嚟呢?」
周竪峰:支持世界和平都不是「親身」支持世界和平
周竪峰回應表示,支持世界和平都不是「親身」支持世界和平,既然有爭議,更要撤回「建設民主中國」的綱領,應回歸樸素,只做悼念儀式。他指自己參與六四晚會多年,都沒辦法得到任何東西。
記者:麥馬高、林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