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作者的其他文章
Viewing all 1698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體育靠319億啟德園區打救?睇睇葵涌公園那個爛車場……

$
0
0

(獨媒特約報導)2009年,位於前堆填區葵涌公園,由賽馬會贊助2.200萬興建、中國香港車聯會獲批21年短期租約管理的小輪車場正式開幕,那年香港主辦的東亞運,港隊代表王史提芬(Steven)在小輪車項目奪得金牌。

2012年1月,王史提芬退出國際賽,自此港隊再未有代表在大賽獲獎。

2016年,一群小輪車運動參與者的家長四出奔走,小輪車場因日久失修、賽道嚴重破損,可惜得不到正面回應。

兒童權利

2017年3月20日,四名十來歲的小輪車運動員身穿運動服出席立法會兒童權利小組委員會公聽會,訴說小輛車車場場地破爛,他們無法訓練。


影片:四名運動員發言由1小時17分開始

「覺得自己完全嘥曬緊時間同心機……感覺好似無希望、無回報,做乜野都無用……完全唔知自己留係度為乜……我們呢項運動有得救咩?」

—Vanessa

四名運動員的發言引起委員會主席張超雄及立法會議員朱凱廸的關注,朱凱廸向四人致歉,指自己確收到他們向70名立法會議員發出的電郵,但「大人」往往事忙忘記小朋友事情,張超雄促當局跟進,民政事務局總行政主任馬美華稱當局一直關注事件,並與中國香港單車聯會保持溝通,亦知道聯會正進行招標工作,會再向議會交代。

四個月過去後,發生了什麼事?

中國香港單車聯會已就維修進行兩次招標均告流標,目前正進行第三次招標工作,場地仍然是破洞處處,被圍封的國際賽道仍被圍封。

IMG_9523

IMG_9544

圖:被圍封的國際賽道

戴凌鋒的兒子 Duncan 在9歲時,參與康文署贊助的小輪車(競速 BMX)同樂日,從此愛上這項「 騰空跳躍、刺激 、有速度感」的運動, 藉此希望訓練他的膽識和毅力 。他並無一 般擔心孩子「安全」的考慮,「(競速 BMX)做足安全措施,風險其實可以好低。」

IMG_9577

圖:Duncan 在訓練賽道

IMG_9433

圖:戴凌鋒

單慧嫻的女兒 Vanessa 則在小學五年級時參與 YMCA 的訓練班,覺得「好玩」。女兒如今已經中四,參與 BMX 運動六年。單慧嫻形容這項運動很適合內向的女兒,「可以自己玩之餘,又有志同道合既朋友。」BMX 有一定危險性,單慧嫻的女兒曾經臉部意外著地,結果一隻牙有裂痕、咀唇擦損,但單慧嫻仍繼續支持女兒,「係邊度跌低,係邊度起返身。」她看到女兒「夠膽飛」,從中獲得成功感,又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IMG_9431

圖:單慧嫻

獎牌

競速小輪車全港只有一個合適的場地,便是位於葵涌的場地。2009年因應香港主辦東亞運而開幕的場地本設有兩條賽道,分別是長60米的訓練賽道及350米的國際賽道,後者可舉辦國際賽事。東亞運過後,場地漸漸荒廢,當年獲獎的選手退役,年月過去,小輪車場被遺忘了。

IMG_9554

IMG_9562

圖:賽道破洞處處

無獎牌,在政府的體育資源分配制度即等於無錢,小輪車場沒「投資價值」了。

日久失修下,場地發生不少意外,運動員因賽道的坑洞而受傷。2014年,一班家長自發維修賽道,聯會出資購下泥沙及膠水,家長則在周末到場地做「免費勞工」。本來中國香港單車聯會都默許他們自行維修,但單慧嫻稱後來聯會考慮到保險問題,不再批准他們自發維修。雖然他們曾暗中維修,但賽道仍然過度失修,其中350米的國際賽道由去年起圍封到今。戴凌鋒稱目前約有30人參與競速小輪車,年齡由5至20歲不等。目前只能集中在訓練賽道練習。

8-Maintenance by Parents & Riders in 2015_2

圖:家長曾協助維修賽道

IMG_9692

戴凌鋒的兒子 Duncan 雖然屬青訓選手,但本地運動的資助制度並無包括17歲以下的年青選手,僅獲每週訓練四日的支援,並無甚麼出外比賽機會。於是戴凌鋒及單慧嫻一班家長便搜尋國外比賽,自費組團帶子女參加,他們曾到台灣、印尼、泰國等地參加,每次花費約數千元。因為本地的國際賽道維修,他們到外地去往往「空槍上陣」,「一飛就要飛八米」。

賽道變得愈來愈危險,2016年10月,他們開始尋求其他幫助。他們找來多家傳媒報導,聯會表示車場一直自負盈虧,全面維修工程涉資達100萬,聯會須考慮負擔能力,政府的回應則是事不關己。其中所謂負責體育事務的民政事務局及體育專員,回覆是會與聯會保持密切聯繫,但重申場地是由聯會以自負盈虧方式經營及管理。

一百萬,這便是全面維修車場的金額,僅及七位數。

他們今年決定著子女參加立法會兒童權利委員會的公聽會,爭取關注。戴凌鋒說這是一個好機會讓他們「自己講」。 Duncan 經常問他維修賽道「好難咩爸爸?點解要搞咁耐?」單慧嫻則說參與競速小輪車對 Vanessa 「一世人有好大影響,十分可貴。」

「細路都灰心,點解無效果既?」兩人只能欺騙他們說「好快好快。」兩人甚至期待競速小輪車運動員盡快獲獎,便可以進入精英體育項目之列,獲得更多資源。

當局念茲在茲的體育政策,是「盛事化、精英化及普及化」,競速小輪車在今日沒有「精英運動員」,亦無條件舉辦「盛事」,剩下的普及化倒仍是繼續,Vanessa 及 Duncan 便是因為「普及化」下的興趣班,對這項運動產生興趣。可是「普及化」也就僅止於此,他們期望再進一步提升技術、成為「精英」才發現前無去路。

IMG_9498

體育專員

對於當局的體育政策,兩名家長又有何意見?戴凌鋒認為當局須完善推廣競速小輪車,他說目前流行、2至3歲小孩騎行的 balance bike,其實可以作為競速小輪車的前身,形成「一條龍」,「兩項運動對操控及平衡力的要求其實一樣。」單慧嫻認為香港體育學院的設施應該開放予所有運動員使用,而非限於精英運動員。「佢地出外比賽同人最大既分別就係體能。」「大家都係運動員,點解要分得咁清楚?」他們指運動足夠普及化,才能有更大更廣的人材池,從中挑選精英運動員。兩人苦笑道「體育專員做咗乜?」

IMG_9671

問到兩人會否支持子女當全職運動員,兩人不假思索稱「支持」。

協助兩人的立法會議員朱凱廸為兒童權利小組委員會成員,他形容自己「懶開會」,但公聽會當日「碰巧」在場,看到四名競速小輪車兒童運動員全身制服出席,表示十分感動及難得。朱凱廸認為運動員無法練習,竟是因為賽道欠缺維修這個理由十分「戇居」,他曾與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及體育專員楊德強在另一場合會面時提及事件,朱凱廸形容劉江華「唔知發生咩事」,而楊德強則稱政府在事件上無責任。他認為當局的體育政策思維一如最近推銷啟德體育園上,一心以為「外判」便是好,無視現實情況,遺忘了真正參與的運動員們。

康文署轄下有四個場地,包括黃大仙區蒲崗村道公園、北區安福街遊樂場的單車場、北區安樂門街遊樂場和西貢區香港單車館公園的滑板場予三項「極限運動」(自由花式小輪車、滑板和特技直排滑輪)使用,連同深水埗區荔枝角公園內的滑板場共有五個「極限運動場」,但署方轄下並無競速小輪車場。本網曾電郵向聯會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

IMG_9566

IMG_9569

IMG_9700

文:黃俊邦
攝:王瀚樑
維修賽道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律政司覆核東北案8示威者判刑 押後審訊

$
0
0

(獨媒特約報導)2014年6月13日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新界東北發展前期撥款,有示威者衝擊立法會大樓,警方拘捕13人,分別控告「參與非法集結」、「企圖強行進入」及「妨礙正在執行職責的立法會人員」罪。案件早於去年2月審結,13人非法集結罪成,均被判處社會服務令。律政司認為判刑太輕,向高等法院上訴庭申請要求覆核其中8人刑罰,今日繼續進行聆訊。由於案件正於終審法院進行上訴,押後至上訴後再審。

被覆核刑期的社文連副主席黃浩銘形容,8名被告「迫於無奈」,指律政司首次引用《刑事訴訟程序條例 》覆核刑期,務求「告到坐監」。他擔心成為案例,律政司往後將以同樣手法對付抗爭者。黃又指已獲終審法院批出上訴許可,主要理據是行管會有否權力召警,以及執法者是否屬於立法會議員。

聲援者籲東北發展 料明年收地

開庭前有近70人聲援被告,包括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朱凱迪、民協區議員何啟明、香港眾志成員林淳軒、馬屎埔村民區晞旻。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亦有到場旁聽。多名聲援人士發言,呼籲市民關注新界東北發展規劃。

朱凱迪指土地規劃不應從上而下,強調市民應取回城市規劃權利,確保有尊嚴生活。梁國雄則強調「土地屬於人民」,並非國家,且「土地不是商品」,發展方向不應由只有700多票的人決定。他指是次聲援「不求憐憫,只求公正」,要求審訴還香港市民一個公道,伸張正義。

村民區晞旻指,新界東北發展即將展開,預料下年4月收地。她提到,近日北區區議會各黨派一致反對發展計劃,希望新特首上場後能重新討論,甚或撤回。

45

8名被律政司覆核刑期的被告包括黃浩銘、劉國樑、林朗彥、朱偉聰、周豁然、招顯聰、黃根源和陳白山,當中黃浩銘、朱偉聰、周豁然以及陳白山選擇自辯。法官認為案件拖拉多年並多次延後,並不常見,但由於有答辯人向終審法院申請上訴,或影響刑期覆核,故決定將案件押後至終審法院處理上訴後處理。

招顯聰未有出席聆訴,控方律師指曾透過電話及地址聯絡他,但一直未能成功。法官回應,希望確保盡一切途徑聯絡被告,如情況依舊,才考慮使用酌情權在被告缺席下作審訴。

根據《公安條例》 第18條,凡有3人或多於3人集結在一起,作出擾亂秩序的行為或作出帶有威嚇性、侮辱性或挑撥性的行為,意圖導致或相當可能導致任何人合理地害怕如此集結的人會破壞社會安寧,或害怕他們會藉以上的行為激使其他人破壞社會安寧,即屬非法集結。經公訴程序起訴最高可被判處監禁5年。

記者:羅詩琪、林俊謙

標準工時變合約工時 政府帶頭合法剝削工人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早前提出建議,立法規定僱主必須與月薪不高於11,000元的僱員簽訂合約,訂明工作時數及超時工資補償包括超時工資或補假。諮詢長達四年的標準工時消失得無影無蹤,遭狠批為合約工時。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今午就方案開會討論和召開公聽會,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在會前抗議,批評不但無法解決長工時,方案更令僱主能「合法剝削」工人。他們要求政府立法標準工時每周44小時,加班費1.5倍,並訂立最高工時以保障勞工健康。

街工梁耀忠指,與政府周旋標準工時項目之久,特首梁振英拖延至任期將至才肯處理,而標準工時委員會所提交關於合約工時的建議更是「差過無」。他表示若工時訂明於僱主訂定的合約上,討論空間隨即消失,工人只能被逼接受,沒有反抗餘地。

香港眾志羅冠聰對合約工時的訂立表示質疑,批評政府做法可恥,遲遲不肯確立標準工時之餘,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更回應公眾指政府從未承諾落實標準工時,令人不齒。他認為政府沒有從勞工的角度訂立法例,而合約工時更是鼓勵僱主剝削的行為,由資方訂立工時並於合約列明,是「龍門由資方搬」的做法,恐將合理化無償加班。

政策漠視民生 合約工時本末倒置

劉小麗則斥,訂定合約工時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僱主以自己的利益出發訂立合約,不顧僱員意願,最後受害的只會是基層勞工。她亦強調立法制訂標準工時不止是保障工人之舉,更能保障員工的基本家庭生活,父母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小朋友能於良好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合符政府力推的家庭友善僱傭措施。她指出得到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是市民的權利,盼政府檢討政策,並盡早立法標準工時。

2017-06-21 01.37.09

社民連梁國雄以醫生為病人照肺X光平片作比喻,病人照完肺片後發現肺部有大面積的陰影,醫生卻不作任何治療,直言病人應滿足於擁有照肺X光平片的機會,喝令病人理應接受的無理情景;諷刺政府以合約工時敷衍了事,漠視市民需求。他指政府面對現時勞工面對的困境,只提出虛有其表的合約工時而不提出改善方案,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2017-06-21 01.37.19

香港物業管理及保安職工總會理事余美雲表示,制定11,000元的工資線是不合理的做法。她質疑政府提出合約工資立法有55萬人受惠是「報大數」,但實際受益的只有2萬多人。她認為11,000元只能保障做散工的勞工,未能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基層市民。她期望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能體恤低收入人士,針對基層勞工制定合宜的政策。

2017-06-21 01.37.16

香港廚師聯盟主席吳志輝指出,是次建議的重點不在於劃訂工資線的討論,而在於「合約」本身。僱主制訂合同,決定工時,僱員能選擇的只是簽與不簽。他直指合約工時並無提出實際工時的安排,完全沒有提及最多加班時數等實際數字,美其名為勞資自己商討內容,基層勞工根本無法參與。他表示合約從來只會規管工人,期望大眾關注的眾焦點放於合約上。

在公聽會會議上,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蕭偉強稱,訂定合約工時是重要和穩健的起步點,亦表示過程需循序漸進,將視乎實際受惠人數及考慮資方可承受水平,於2-3年內制定工時指引。

2017-06-21 01.37.04

工會:長工時令工傷風險大增

飲食業職工總會代表周浩雲指出長工時引致的弊端極大,質疑政府多年來仍未為標準工時立法。他指飲食業是工時最長的行業之,每日平均工時長達11至12小時,甚至於星期六日需無償加班,工時逾14小時。長期工作於長工時之下令員工壓力增加,缺乏一家團聚的時間,更令工傷風險大大增加。周亦引用其他亞洲先進國家如南韓、日本、新加坡等地都已落實標準工時,說明若要增加香港的競爭力,勞動人口必先有足夠的休息時間,而標準工時的推行不可或缺。

香港碼頭業職工會總幹事洪俊毅直言,合約工時無法解決職安問題,他指碼頭吊機手在長時間工作下,8成工人患有勞損症如坐骨神經痛,故此立法標準工時才是對勞工最大的福音,反對訂定合約工時。

勞方代表反對劃一標準工時立法

有勞方代表明言支持合約工時,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郭振華代表五大商會反對劃一的標準工時立法,指「一刀切」會令勞動市場失去靈活性,是不實際的做法。郭更指此舉將妨礙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導致勞資社會三輸的局面。北區就業問題關注組召集人郭婉兒女士回應時指郭振華言論離地,根本沒有考慮工人的處況。她表示零售業勞力每天需要站立十多個小時,令身體勞損不堪,令有工人因長時間工作暈倒失救而死;又批評資方只以片面數據而反對制訂標準工時,不顧工人死活。

獅子山學會項目總監陳鴻業則反對推行合約工時,認為政府的勞工政策擾民,無助工人得到更好待遇,更令行業成本上升;受害者最終還是市民。他指工作本是員工與僱主之間的交易,以勞動換取金錢,想要獲取更多工資,就得付出更多努力和時間。他期望政府不要介入正常的僱傭關係,搗亂勞工市場,以還工人僅有的工作自由。

田北辰:贊成合約工時立法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表示贊成合約工時立法,指解決工人家庭問題應該最高工時處理,全面禁止超時工作才能從根本解決;而礙於行業的獨特性,訂立標準工時亦無法解決工人作息失衡的問題。但他表示,考慮到在11,000元的工資線的規限下受惠人不多。田北辰在會議上動議,政府在實施建議時,將工資線定於「2016年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的每月工資中位數,即16,200元。動議最後以1票贊成,5票反對及4票棄權被否決。蕭偉強回應時僅稱,政府在制定細節時,將參考統計處提供的最新工資水平及經濟因素等數據。

記者:呂頌婷

發展局:工廈非文藝界唯一選項

$
0
0

攝:Him Chow

(獨媒特約報導)位於觀塘工廈的音樂表演場地Hidden Agenda(HA)今年5月初遭入境處聯同食環署「放蛇」,7人被捕,面臨起訴。事件引發公眾關注工廈文化藝術活動被指違反土地用途,遭政府打壓。

發展局局長馬紹祥今日(6月21日)於立法會回應民主黨鄺俊宇質詢,指出地政總署執法是優先處理存有危險品或有公眾人流的違契單位,不是針對個別產業,又指工廈並非文化藝術界別的唯一選項。議員批評政府一方面提出放寬工廈作非工業用途,另一方面卻處處打壓工廈使用者,亦質疑現時的指引模糊不清。

456bb
發展局局長馬紹祥

無娛樂牌照 食環4年僅控HA

當局提供的數字顯示,食環署在2014至2017年間,就違反《公眾娛樂場所條例》採取的執法行動只有上月HA的1宗。去年6月發生迷你倉大火後消防處加強執法,2016年違反《消防(消除火警危險)規例》的個案有2,812宗,比2015年1,212宗上升超過1倍,2017年截至5月,更已經有近4,000宗。此外,根據地契總署數據,2016年有558宗違反地契條款個案,比2015年升近4倍,2017年截至3月亦已有201宗個案。

馬紹祥指出,政府在制定任何工廈政策,包括考慮放寬工廈作非工業用途時,都以公眾安全和消防風險為首要考慮。他認為工業活動引起火警或其他意外的風險較高,在工廈內舉行公眾活動,外來人流未必知道工廈逃生路線和潛在風險,因意此文化藝術界在工廈舉行涉及公眾人流的活動並不合適。

工廈如有緩衝層 可改低層用途

馬紹祥又提出,如果工廈設有一層緩衝樓層(例如停車場、機電房等空置樓層),將低層和高層完全分隔,政府可以接受將低層(不多於三層)改作其他非工業用途,包括文化、藝術和體育活動。鄺俊宇問現時究竟有多少工廈有緩衝樓層,馬紹祥回應指未有統計數字。

多名議員亦批評局方指引模糊不清。鄭松泰問城規會能否在修訂分區計劃大綱圖時提出清晰指引,訂明工廈單位內可進行甚麼活動。人民力量陳志全質疑公眾人流的定義,詢問局方可否就人數上限提出指引。

馬紹祥回應指,政府和業權人簽定土地契約時已經列出單位的限制和活動範圍。他並未提供公眾人流的定義,只舉例指學習中心、商鋪、宗教場所等,會聚集公眾人流,重申政府不希望工廈有公眾人流。

記者:易澄

香港申辦2022「同樂運動會」 考察團感滿意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第11屆同樂運動會(Gay Games)將於2022年11月舉行,香港與美國華盛頓特區和墨西哥瓜達拉哈拉角逐主辦城市,結果將於11月揭盅。5名考察團成員於本月19至22日來港,檢視了40個體育、藝術和文化場地,並表示滿意。香港申辦組織聯席主席戚本乙指,早前將活動正名為「同樂運動會」,希望讓公眾理解運動會並非只為性小眾而設,所有人均可以參加。

獲政府、社區支持 對申辦樂觀

申辦組織指,現時除了獲旅發局支持,行政會議成員胡紅玉、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楊岳橋、陳志全及平機會主席陳章明,在早前舉行的早餐會議上,均對來港考察的委員表示支持香港申辦。戚本乙指早前與民政事務局磋商,感到政府態度「合作、包容」,委員考察期間亦獲康文署協助。戚對香港成功申辦持樂觀態度,又指活動希望避免政治化,主力宣揚多元、共融的理念。

29
香港前單車代表隊成員黃蘊瑤(中)出席記者會支持,認為香港一直追求「城市化、普及化」,適合舉辦同樂運動會。

考察團對設施配套滿意

考察團於過去3日參觀香港的運動場地,例如維園泳池、香港壁球中心以及粉嶺高爾夫球場。考察團對香港體育文化設施感到滿意,又讚揚香港的交通網絡。考察團成員David Killian指感受到港人對申辦的熱情,又指同樂運動會對推動共融有深遠影響。

52
香港申辦組織聯席主席戚本乙(左一)、性傾向條例家校關注組召集人黃偉明(右一)

遇團體反對 斥「同運霸權」

申辦組織昨晚在元創坊舉辦「社區同樂派對」,期間約20名「護家協會」成員於門外示威並向傳媒派發單張,反對香港申辦同樂運動會,引起雙方支持者爭執。

性傾向條例家校關注組召集人黃偉明認為,活動是借運動之名宣揚跨性別理念,屬「同運霸權」。主辦單位回應指尊重不同意見,又指無意在運動會上推廣同性婚姻及其他政治議題,願意繼續與反對團體溝通。

同樂運動會始於1982年,是由LGBT+群體每4年舉辦一次的體育文化活動,目標是宣揚包容和參與的精神。運動會共有36個項目,如香港申辦成功,將加入龍舟、越野跑及跑樓梯等具本土特色的項目。下屆將於2018年在巴黎舉行,若香港成功申辦,將會是亞洲首例。申辦組織預計可吸引15,000名參加者及4,000名觀眾,帶來10億遊客消費。

15

記者:林俊謙、易澄

葵涌工廈劏房戶被迫遷 留守屋宇署要求合理安置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屋宇署早前向葵涌致華工業大廈13樓劏房單位發出清拆令,業主於5月23日向12戶租客發律師信,要求於6月30日前遷出。由租戶組成的致華工業大廈十三樓逼遷關注組今日(6月22日)到屋宇署請願,要求署長與街坊直接對話,承諾「先安置,後清拆」,為受影響租戶提供妥善安置。

租戶代表林太向屋宇署代表遞交請願信,要求即日就安置租戶一事作出交代。屋宇署代表則指需要時間與各部門商討,承諾盡早答覆。在街坊要求下,屋宇署代表承諾即時開會,商討答覆時間。約半小時後職員致電余小姐,答允於下星期一(6月26日)回覆見面時間。警方亦派人到場協調,建議住戶要求業主寫信,向屋宇署申請暫緩清拆令。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成員吳堃廉認為,屋宇署於搬遷限期3日前才答覆太遲。他又指,業主方面不願意商討,不斷騷擾住戶,遑論寫信予屋宇署申請暫緩。團體下午將行動升級,前往屋宇署高層辦公室門外抗議,要求即日給予回應,否則將一直於門外留守。

34

租戶:有錢就唔會住工廈劏房

關注組成員余小姐表示,得知須搬遷後即時另覓住處,奈何房價太高,不足100呎的單位租金約3,000至4,000元,街坊根本無力支付。她又批評屋宇署一直拖延,拒絕回應租戶訴求,縱容業主強拆迫遷。余小姐哽咽說,明白工廈劏房本屬違法,但租戶只是無法應付高昂租金,逼於無奈。她要求房宇署即時介入,以免住戶流落街頭。

05
余小姐

租戶胡小姐指街坊是為了有個安定的家園而來,坦言為世所逼才居於工廈劏房,「有錢都唔會住」。她斥房宇署借刀殺人,以清拆令迫使業主迫走租戶。她亦要求社會福利署、民政事務處及房屋署等政府部門介入,給予住戶合理的回覆和安排。

租戶陳先生則指,子女就讀附近學校,要尋找合適的住所難上加難。他的廚房被業主在未有通知的情況下強拆,子女天天擔驚受怕,晚上無法安穩入眠。他指街坊只是想要一個「有瓦遮頭」的地方,促屋宇署盡快處理。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代表洪小姐表示,全港其他地區的工廈劏房亦面臨相同苦況。她指出工廈劏房是租戶最後的選擇,如果失去,街坊根本無路可走,希望政府立刻處理受影響住戶的住屋問題。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任小姐斥政府未能興建足夠公屋,市場飽和樓價上升,應要有機制安置受影響街坊。她又指,本港仍有閒置校舍、政府宿舍等可用地方,以安置工廈劏房住戶。

石籬中轉屋清拆關注組方先生則指,寶田臨時收容中心環境不佳,設施欠備,交通亦非通不便,居民上學工作需負擔沉重交通費用,希望政府安排石籬中轉房屋,安置工廈劏房住戶。

33

記者:呂頌婷

教資會規定填報工時 八大教師不滿籲罷填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教資會在上月發出資助大學的新財務指引,規定自2018-19年開始,八間由教資會資助的大學的教師需要填寫工作時間表,以衝量學術成本。有大學教師昨日開記者會表明強烈反對,斥有關指引擾民,更會扭曲「教育」的方向,要求教資會就該指引向大學所有持分者先作詳細諮詢,他們將發起罷填表格行動。

2017-06-22 04.13.08

教資會因應在2008年金融風暴後,有大學出現財政虧損而作檢討,重新制訂新財務機制。教資會財務小組在2015年提出相關報告及指引獲得通過,今年正式發布指引內容。港大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助理教授王慧麟表示,明白教資會要確保大學財政穩健的原則,認為財務需要透明化,但質疑指引漏洞處處。

中大自學中心高級講師陳燕遐則批評,此舉會扭曲教育的方向。她指現時大學部份教師為求資助,專注研究工作而忽略教學,認為指引一旦正式實行,教師只能專注滿足教資會的資助工作;忽視其他如學生、同事的交流,忽略維持關係。

2017-06-22 04.13.17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何式凝指,大學教育工作最高貴之處在於「自由」,可選擇做應做的事,例如參加公共事務,沒有規範,她認為是次改動等於抹殺生存空間,不尊重亦不相信老師的專業。

是次指引中主要把工作劃分為兩類︰教資會和非教資會,增寫工作時間表乃為確保教師進行的項目為教資會資助範圍內。現時機制上,自資學科,即非教資會資助科目,部門需就個別學科,連同電、租場等雜費上繳。但是次指引中,卻未有明確指引教師需如何處理非教資會的工作,例如是否需「回水」及「回水」比例,再者,兩者項目界定模糊,使教師難以跟從,例如學術活動及其他院校活動的界線。

2017-06-22 04.13.14

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黃偉國強調,項目界定完全漠視大學教學活動特性,例如不少教學研究工作並不局限於教室或實驗室,有時甚或在港外,加上有部份教授需長時間在海外作田野考察,當中牽涉交際應酬工作,質疑上述種種內容不應排除在教資會工作時間內。

2017-06-22 04.13.21

陳燕遐亦稱,作為教師基本上沒有任何私人時間,在睡覺和乘車時幾乎都在思考工作內容,指引中的「教師工作」十分狹義,實際上教師工作千變萬化,根本無法計算得清楚,例如面對學生,除了學業上指導,配合現時各大學所推廣的「全人教育理念」;還需作出情緒、求職等輔導,這些貌似又不屬於教資會所認為的資助項目中。

黃偉國又指教資會曾作出回應稱,確實工作計算原則由校方決定計算。何式凝認為教資會的指引是否定教師,認為教師未有能力評估自己工作內容,同時擔心教資會及校方雙方未有共識,最終造成需要作出多番查詢的局面。

她續指出,教資會一向要求大學教師要對社會有貢獻,希望教師在課餘外多參加公共事務,原是評核的準則;但現時教資會又指明此為不屬於資助的工作,批評是自相矛盾,令教師難以適從。

高級行政人員可獲豁免

浸大早在今年五月發出通知,指相關指引將提早於2017-18年學年推行,校內早前曾進行簡介會,介紹指引中的內容。黃國偉指,浸大現時會作抽樣檢查,每個部門的不同層級都會抽出兩位職員,他們會被安排填寫一段期間的工作時間表。但對於資料收集後的用途,黃則指尚未清楚。

此外,根據浸大校方文件,文件上指出只有學術、研究及教學相關的人員才需填寫工作時間表,高級行政人員一律可獲豁免。黃偉國不滿校方的相關安排,質疑該部份職員獲豁免的原因。

記者:羅詩琪

工廈劏房租戶堵辦公室促商討安置 屋宇署安排周一會面

$
0
0

(獨媒特約報導)葵涌致華工業大廈十三樓逼遷關注組今日(6月22日)上午到屋宇署請願,要求與署長直接對話,為受影響租戶提供妥善安置。署方代表接收請願信後,稱將於下星期一(6月26日)回覆見面時間,租戶不滿在迫遷限期3日前才答覆,下午將行動升級,前往屋宇署高層辦公室門外抗議,要求即日給予回應,否則將一直留守。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組織幹事何智聰斥,屋宇署沒有考慮租戶苦況,更為了減省功夫,向業主發清拆令,讓業主逼走租戶,政府就能獨善其身。對於有人指責租戶「阻住我哋做嘢」,何智聰情緒激動,指政策上的不當,罪名由苦主承擔,批評高官「無人性」,剝奪基本住屋權利。

期間有人乘升降機到高層辦公室樓層,但他否認是屋宇署職員,稱沒有權限進內,未能為租戶表達訴求,但隨後他卻被發現由其他樓層進入辦公室,在場租戶直斥「可恥」。

11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組織幹事何智聰(右二)、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成員吳堃廉(右一)

屋宇署代表於下午3時多致電關注組成員余小姐,承諾將由一位高級屋宇測量師、負責聯絡的屋宇測量師黃銳勝與其他職員,下星期一安排會面,確實時間地點稍後通知。團體商議後接受署方建議,約下午4時離開屋宇署辦公室門外,並表示之後的行動將視乎會議的討論結果再決定。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成員吳堃廉指,屋宇署6月初至今仍未為租戶提供妥善安置,他們只要求署方答覆與租戶初次面談的時間,交待安置問題。他希望下星期的會面上,能夠協定延長搬遷期,並得到最合理的住處安排。

04

記者:呂頌婷


單親母申居港權照顧智障兒7度被拒 社協考慮司法覆核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現年59歲、持阿根廷護照楊女士於2001年起七次申請居港照顧17歲腦癎症、智障兒,七次被拒。她去年曾向行政長官作申訴,要求以人道理由獲許可,但入境處再次建議拒絕申請。協助楊的香港社區組織幹事練安妮表明,政府如果再次拒絕申請,將考慮申請司法覆核。

IMG_1557

練安妮指,楊先後七次以人道理由提出申請成為香港居民,入境處均拒絕,但從未詳細披露拒絕原因,僅以「不符現時政策」為由。入境處最近再次拒絕,指不符「強烈人道」要求,練反問「咁咩先算強烈人道?」,斥政策不透明。

楊一直以90天期限的旅行簽證來港照顧兒子,每次限期屆滿便即日出境到深圳再入境。她在去年4月直接向行政長官申訴,案件轉交保安局處理。局方在今年5月回應指,入境處建議拒絕申請,指不符合「強烈人道」理由,認為兒子現時已得到醫療上及社會福利支援,加上楊的兄長居港,若有必要可提供協助。

入境處又指,楊可繼續以旅遊證件訪港照顧兒子。楊女士反駁稱,持旅遊證件訪港存風險,入境處職員多次「恐嚇」指楊經常出入境,「今次批俾你入,下次唔一定架」,反映入境處有可能突然拒絕她訪港;而且兄長年事已高,是退休人士,並有兩名求學時期的小孩,根本有心無力。

出身在內地廣東省的楊女士,與同為內地人的丈夫結婚,後於1999年離婚。她在1992年前往阿根廷留學,修讀西班牙語,96年因著考慮前途,正式入籍阿根廷,中國戶籍即時被取消,其後一直來往廣州、香港和阿根廷三地。楊女士在98年回到廣州,發現丈夫有第三者,同時下落不明,逗留60天後轉來香港探望兄長。同年,她發現自己懷孕,發現時已懷孕八個月,加上當時42歲,屬高齡孕婦,被拒登機返回阿根廷,於是在港產子。

IMG_1548

楊女士兒子出生時缺氧,醫院一直需跟進及覆診,楊女士稱為了兒子健康,確保有專人跟進,因此未有搬回阿根廷。而且,她提到阿根廷生活艱難,曾親身多次遭遇暴力襲擊及黑幫敲詐勒索,稱當地警察互相串通,求助無援;即使身在華人社區,眾人也人心惶惶,面幫黑幫威脅,而現在離開阿根廷十多年,人事全非,更不可能帶兒子回阿根廷。

她兒子在5歲時發病,醫院後來確診患上腦癎症、發展性協調障礙、過動活躍及讀寫障礙等。楊女士指兒子屬突發性病患,會有突然衝出馬路、抽筋及不省人事等意外,需要專人長期照顧,如今已17歲。

兒子的智商只有約小學二年級,目前入住「七日宿」的肢體傷殘學校,平日在學校讀書,星期六、日則由楊帶兒子外出。楊女士又指,學校曾表明若兒子有任何問題,學校不能為他下決定,反映楊女士「必須存在」。

楊女士強調,由於不是本地居民,所以未能在港工作,現時只能依靠兒子的綜援維持生活開支。兒子現時住宿費每月約800元,由於身體所需,牛奶、核桃等營養食物每月約花費2,000元,但現時收入源頭只有政府綜援的6,700元。

記者:羅詩琪

【啟德體育園】姚松炎批政府自創DBO新定義 與世界銀行不同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財委會本週加開會議,冀「速戰速決」通過319億啟德體育園撥款。昨日(6月23日)舉行兩節共四小時會議,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姚松炎政府堅持採用的「設計、建造、營運」(DBO)定義與世界銀行不同,世上並無政府全數出資的DBO,「我地係兩個世界到到傾緊野。」

姚松炎在上次會議指當局提出的四個外地 DBO 例子,私人營辦商均須出資。 政府聘用的顧問畢馬威諮詢(香港)有限公司總監(基建諮詢)Michael Camerlengo 於會議一開始時作回應,表示四個例子均使用不同的營運方法(different operating method),但都是使用公共私營合作制(private public partnership)。姚松炎其後反駁:「你自己發明左嗰定義,剩係講採購就無講融資。」更讀出世界銀行對 DBO 的定義:

In a Design-Build-Operate (DBO) Project the public sector owns and finance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ssets. The private sector designs, builds and operates the assets to meet certain agreed outputs. The documentation for a DBO is typically simpler than a BOT or Concession as there are no financing documents and will typically consist of a turnkey construction contract plus an operating contract (World Bank, 2016)

姚松炎表示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DBO 與平常「興建-營運-移轉」(BOT)方式最大不同之處是包含私人機構融資,而政府所定義的 DBO 卻沒有包含任何私人機構的融資。「其實我係無得同你傾,全份文件我都信你唔過,就連你而家講緊既啟德我都唔知係邊到嚟,你自己重新定義過一個啟德出嚟。」其後 Michael Camerlengo 指出四個例子與啟德體育園背後的哲學(philosophy)相同,姚松炎再反駁指「咁局長又可唔可以跟足世界上成功嘅四個哲學 DBO 例子,都係中標財團要承擔部份的建造費?」

michael
圖:Michael Camerlengo

劉小麗亦反對政府全數承擔319億建築開支,認為變相令政府承擔所有風險。公民黨郭家麒指承辦商在計劃中是「食肥豬肉」,一開始坐享政府319億,然後根據政府預計,體育館落成後每年都有亦有數億的盈利,變相由政府出錢予私人賺錢。

雖然當局一直重申政府只會負責大型維修,日常維修由中標者負責,但熱血公民鄭松泰認為界定模糊,「即係你都估唔到一間大學,個天花板會突然冧落嚟,咁究竟應該係政府負責定承辦商負責呢?」

鄭松
圖:熱血公民鄭松泰

啟德體育園將包括1個可容納約50,000名觀眾的多用途主場館,1個可容納約5 000名觀眾的公眾運動場及一個可容納最多10,000個座位的體育館。體育館層下將設有總樓面面積約57,000平方米的零售、餐飲設施。是次採購方案將採用「設計-興建-營運」模式,有意的投標者須組織匯集各類專才的承辦財團,負責體育園的設計、建造和日後營運的工作。設計和建築費用會由政府負責支付,而獲批予合約的承辦商則須以自負盈虧方式營運整個體育園。

記者:葉世強

習近平勢來港 民陣籲七一上街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民陣昨日(6月22日)於中環舉行七一遊行宣傳啟動禮,各團體將會在各區擺街站,擺放簽名板和訊息板收集市民意見。民陣召集人區諾軒指,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月底訪港,民陣會盡力掌握其行程,直接提交市民訴求。

社民連梁國雄指「梁英未死,港難未已」,只要愈多人在七一上街,便愈有機會讓梁振英接受法律制裁。

毛孟靜批評新政府「換湯不換藥」,只任用舊班子官員。她指候任局長中有3人是前新聞處處長,推測林鄭月娥希望藉此與傳媒打好關係,掌控社會的意識形態。她批評此舉根本是中共所為,呼籲市民在七一站出來表達不滿。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指,林鄭月娥提到重推國民教育是新政府未來重要施政方針,呼籲以往曾支持反國教的人再次上街,保護下一代。

人民力量陳志全呼籲市民走出來,用行動表達不接受中共極權。民主黨許智峯堅決反對西環治港,鼓勵港人要爭氣。

工黨鄭司律提到,啟德體育園計劃中,政府提供資金予財團營運,「打本比人做生意」;又例如大嶼山興建人工島,表面上可容納更多人口,但實際上根本不為港人所用。他鼓勵下一代要為民主、反對官商授受發聲。

職工盟陳華喜呼籲工人站出來,爭取勞工權益。他又指梁振英政府承諾推行標準工時、全民退保,最後卻一一「走數」,沒有履行當初諾言,未有確實考慮工人需要。

較早前,康文署以慈善團體可獲優先考慮為由,在回歸日將維園6個足球場租予慶委會舉辦創科展,拒絕民陣七一遊行的申請。遊行將在維園中央草坪起步,並以添美道作結。民陣曾提出設第二起點以疏散人流,但不獲批准。區諾軒表示,今日(6月23日)會向警方就遊行路線提出上訴。

記者:盧芷晴

【啟德體育園】姚松炎再轟全數出資319億違政府DBO指引 劉江華:不同機構定義不同

$
0
0

(獨媒特約報導 10:50am)立法會財委會今早續審319億啟德體育園,民主派議員早上突襲提出中止待續失敗,主席陳健波就答問環節劃線。揭發當局在「設計、建造、營運」(DBO)定義上違反世界銀行標準的立法會議員姚松炎,今早再揭園區 DBO 安排違反政府效率促進組2008年訂立的準則,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竟稱不同機構有不同標準。

姚松炎在最後一輪答問環節,再炮轟當局在項目上自創 DBO 定義,連政府效益促進組2008年訂立的定義也違反。劉江華稱國際不同機構上有不同定義,姚松炎大聲反駁,陳健波稱「姚議員唔好咁激動,傷身。」

社民連梁國雄指「成個大話拆穿咗,你地咩人嚟架?」他又批評身為東亞銀行非執董的陳健波「有無收過中聯辦電話呀?東亞銀行有無份做呢啲生意呀,阿哥!」「三百幾億,你地扔落水。」「楊生(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你咁鍾意體育,叫南華唔好降班先啦!」梁國雄提出休會議案,指足總「搞到足球咁樣」,而足總是一間有限公司「隨時可以執笠。」「楊生,你識唔識踢波呀?」陳健波回應梁國雄指無收到中聯辦電話,只是良心驅使他令會議有秩序進行。

螢幕快照 2017-06-23 上午10.37.00
圖:立法會議員梁國雄

螢幕快照 2017-06-23 上午10.21.45
圖:財委會主席陳健波

財委會會議在今早八時半開始,公民黨陳淑莊詢問會否改以評分決定備受爭議的提案誘因補償金額,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馮程淑儀僅稱補償只會按單據實報實銷處理。陳淑莊又追問為何不採用顧問報告中得分最高的 DBFO 模式(私人機構參與融資),馮程淑儀指顧問報告亦提及其他考慮,包括政府希望持有最大的「話事權」,香港亦無相關 DBFO 的經驗。陳淑莊則以機管局為例,DBFO便是最類近的例子。馮程淑儀指啟德體育園與機場不同,本身體育園是社會企業,盈利能力亦不及機場。

公民黨郭家麒在會議開始後半小時突提出中止待續,議案僅有兩名議員發言,包括經民聯盧偉國及民主黨許智峯。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回應時指世界桌球錦標賽及英超挑戰盃,在短時間內賣清所有門票,認為是啟德體育園發展一個「好好既契機」,令香港體育更上一層樓。郭家麒反駁劉江華「無知」,指倒不如「齊齊睇英超就識踢波」。不過民主派突襲失敗,中止待續在20票贊成、23票反對下遭否決。

會議重新進入答問環節,盧偉國指工程界多年前已倡議設立提案誘因,指與「好多工程界朋友討論」,認為6,000萬與國際上其他例子相若。民主黨鄺俊宇質問當局能否保證體育的上中下層均能受惠,馮程淑儀指基層體育組織及市民可以康文署現時的收費模式使用場地。

會議進行至早上十時,財委會主席陳健波劃線,只會容許議員作最後一輪發言。人民力量陳志全指主席過往會容許最後一輪作三分鐘發言,要求今次作同樣安排,不然只是逼令議員提出休會。陳健波同意改作三分鐘,但促「唔好搞咩休會喇。」

自由黨邵家輝批評民主派拉布,又突襲提出中止待續,指如果有議員「交通問題返唔切嚟,一個唔覺意拖冧點算?」認為反對派對不住工友及體育界。工聯會陸頌雄指今次不是領展模式,而是「有規管的承包制」,又指凡事都有第一次。

舞蹈藝團Y-Space:我們用工廈,是唯一的選擇

$
0
0

Y-Space創辦人馬才和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租金吃人,工廈成為文化藝術、體育、小店、以至基層市民的棲身之所。但政府以違反地契指定的工業用途為由,扼殺這片僅餘的生存空間。觀塘live house「Hidden Agenda」多年來受盡壓力,月前遭入境處檢控,終於決定於7月中拆下招牌。事件再次掀起社會對工廈空間的關注。

發展局局長馬紹祥前日(6月21日)於立法會表示,工廈不是文藝界的唯一選項,被諷是「何不食肉糜」。現代舞團體「Y-Space 多空間」2002年起租用工廈單位,至今已15年。說起當年輾轉走入工廈,到今日又因地政署施壓,前路未卜,創辦人馬才和(Victor)稱,「我們用工廈,是唯一的選擇。」

IMG_3853

未有工廈的日子

Y-Space由Victor和太太嚴明然於1995年成立,搬入工廈前,他們只能在家排練,或使用時租的排練室,試過「由西環去到上水」,「排一個演出幾乎要走遍18區找場地排練」。95年搬到錦田鄉郊居住,他們將棄置的鴨寮改裝為舞蹈室,雖然地方小又常水浸,但尚且能應付小型演出。可是2000年逃不過政府收地發展,轉為租用城市當代舞蹈團的辦公室及排練室,但1年後又被告知不再續租。

IMG_3863
政府指考慮到消防安全,拒絕放寬工廈用途。Victor反問,「如果這裡放幾十部衣車,工人要走火警,定係而家咁樣走火警容易?」

於是,他們來到工廈。Victor笑言要多謝工廈,近地鐵站的便利位置,當時呎租也只是5至6元,而且空間寬敞、樓底高,很適合舞團,既可用作排練,又可舉行工作坊和演出。如是者過了十餘年,直至2014年業主加租,才搬到現址。

現時單位近2,000呎,大部份鋪上跳舞用的軟地板;近入口處間隔出辦公室,地上有用碎石拼出的線條,像水滴四處流竄。「一個錯誤引伸出來的創作」,Victor憶述入伙時單位破爛不堪,他們要由零開始裝修,用石屎鋪地,怎料突然爆裂,索性在裂縫嵌上碎石,反而為灰暗的地板添上色彩。

15419688_1220374834715901_7576948161337443094_o
2009年起,Y-Space每年舉辦「i-舞蹈節」,歷時個多月,有多項演出及活動。部份活動將舞蹈帶入社區、鄉郊,與環境連結。(i-舞蹈節圖片)

地政巡查:一場只有兩個觀眾的演出

正打算重新出發,誰料開始有地政署人員上門巡查,指Y-Space並非從事「生產」活動,涉違反土地用途。「咩叫生產先?你們的『生產』已經很落後、過時,政府自己都知道經濟在轉型,為甚麼不因應經濟轉型調整『生產』?條例為甚麼不調整?」更諷刺的是,藝發局自2009年起資助Y-Space,今年更向Victor頒發「藝術家年獎」,一方面獲公帑支持,另一方面卻被政府部門打壓。

自此Y-Space不能舉辦公開活動,網頁上要刪除所有資料,地點不能公開,只能低調在「圍內」宣傳,「搞表演藝術,好需要有人知道,唔敢俾人知,搞嚟做咩?」更莫論如以往出租場地幫補收入,「而家完全唔敢租,驚人放蛇」。

IMG_0319
排練室變成工場,「生產」服飾和道具。(受訪者提供圖片)

而每次當地政人員來訪,他們便要「表演」生產,將單位變身製作服飾及道具的「工場」,找朋友扮演鋸木、車衣。「講起來好似好好笑,但係好攰。搞場大龍鳳,然後得兩個觀眾。」事實上為了每次「演出」,Y-Space的運作都停頓逾月,因為怕地政人員隨時再來,不敢立即將場地還原。

租約將於年底到期,Victor坦言如果地政署繼續施壓,他們也不敢續約。「我哋要做創作,又要演出、教課,又要做行政、交report、寫proposal、搵資源,邊有咁多時間應對佢哋?佢哋係full-time㗎嘛,大佬。」業主曾問他們會否申請豁免書更改地契,但據估算千多呎的單位每年須付數十萬,不可能負擔。

15.49.31
做戲做全套,「貨品」上還有物流資料。(受訪者提供圖片)

為政策不足「填氹」

但離開工廈,可以往何處去?現時月租約2萬,同樣價錢,在哪可找到如此敞大的單位?像十多年前那樣走遍各區租場亦已不可能,Victor指今日藝團數量大增,還未計戲曲、武術、社交舞等各種活動,全部排隊租用數十個康文署場地。Y-Space部份演出由康文署主辦,署方承諾提供排練場地,但事實上時間不長,結果還是要用自己的舞蹈室。至於演出場地,如果獲批一星期的檔期,亦已是「不得了」。

「(工廈空間)其實填緊一啲氹」,彌補政府未能提供的空間。「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香港的創意工業冇咗工廈,係幾恐怖的事情。整個表演藝術行業,我諗有8成係倚賴工廈。」

Victor認為,政府應該善用校舍等閒置空間,或參考外國,活化古蹟讓文化界優先使用,而不是統統變成商場,「1881可能短期收到好多錢,但以香港的文化形象來說是很低劣。」他批評,沒有「文化局」,政策缺乏文化考量,只重數字上收益。

13041135_968547429861437_8089837126803567596_o
(Y-Space圖片)

不能再忍

不過多年來,大部份工廈藝術家都怕做出頭鳥,敢怒不敢言,默默在夾縫中掙扎。Victor與多個藝團兩年前開設了一個WhatsApp群組,互通消息,當遇到巡查時互相幫助,「我哋知道好多嘢冇人幫到你,只可以藝團自已幫自己。」低調處理、自救,是他們的生存方式。

直到Hidden Agenda事件,Victor覺得很不公義,「佢哋犯咗咩法?佢哋做錯咗咩嘢?只不過做文化交流、藝術創作,做乜要咁樣打壓佢哋?」他曾與其他藝團討論,但大家都「好灰」,不知道有何出路。但他覺得「燒到上眼眉」,維持低調已不能解決問題,決定出席記者會,與Hidden Agenda負責人阿和並肩而坐,對鏡頭訴說困境。「既然你用如此高壓、狂妄的手段打壓藝團,我們應該用高調的聲音,希望政府面對。」

IMG_3870

記者:劉軒
攝影:鄧家琪

【啟德體育園】工聯會何啟明諷羅冠聰 大學未畢業發言質素低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財委會今日共召開四節共八小時會議,務求從速通過319億啟德體育園撥款。主席陳健波在早上劃線禁議員再提問,並進行處理臨時動議階段。工聯會何啟明指香港眾志羅冠聰大學未畢業,發言質素低,羅冠聰則反駁指學歷與能力並不等同,民主黨林卓廷則諷有建制派議員已失去理性,促何啟明留意建制派議員的學歷問題。

在最後一輪答問環節中,工聯會何啟明批評追問當局 DBO 定義不清的羅冠聰大學未畢業,又稱無須拘泥定義是「大學一年級 tutor 既水平。」羅冠聰在就是否縮減表決鐘聲至一分鐘時發言反駁,稱不同意縮減鐘聲,「有啲議員需要多啲時間諗野。他批評「零票」議員(循勞工界自動當選)何啟明以學歷判斷能力,而畢業於中大哲學系的何啟明正反映學歷不代表能力,指建制派同事中即使中學畢業的能力亦很好,促何啟明「你零票已經無人識你」,不要用醜聞拉抬知名度。

民主黨林卓廷指有建制派議員已失去理性,他批評何啟明的學歷論,又促他留意建制派議員的學歷問題。

社民連梁國雄在陳健波劃線後提出休會議案,毛孟靜、劉小麗均發言支持休會。姚松炎重申政府有三宗罪,包括提供予立法會的文件失實、DBO 模式的定義與世界銀行不同及違反效益促進組的指引,他警告如財委會主席陳健波不容許議員提問,強行將項目表決,「歷史會記住你呢宗罪。」街工梁耀忠指政府管理的康文署設施不少也爆滿,認為看不到政府營運是否一定不成功,質疑為何政府如此無信心。人民力量陳志全不滿主席劃線,指審議時間應因不同項目所審批的撥款額而不同,又批評當局「等收工 mode」。陳健波自己主持會議僅是根據議事規則及高等法院裁決辦事。梁國雄警告陳健波的決定可遭司法覆核,陳健波則回應稱「同類既說話聽咗好多次」,建議梁國雄「唔好得個講字。」

photo_2017-06-23_11-32-01

民建聯陳克勤指民主派拉布,財委會批出的撥款只創造約一萬個職位,比原定的3萬幾個大幅減少。盧偉國同批評拉布令財委會大塞車,促「唔好再玩喇!」香港眾志羅冠聰反駁稱政府付出的錢有機會成本,如果啟德體育園逾300億投放社福等,同樣令市民基層受惠,促陳克勤「唔好再用愚民的話語。」他認為姚松炎提出的「挪威方案」能解決目前立法會的困境,如啟德體育園應該在第一日會議便提交 DBO 及 DBG 方案供議員選擇。梁國雄批評陳克勤亂講,民主派是要求興建公屋、醫院、大學及社區設施等弱勢社群受惠的設施,他指大白象全是預製組件,「洗十蚊一蚊都益唔到香港人。」

photo_2017-06-23_11-31-57
圖:陳克勤

photo_2017-06-23_11-31-50
圖:盧偉國

休會議案在19票贊成、33票反對下否決後,繼續進行最後一輪答問環節。民主黨胡志偉問及園區的審標標準,有否包括推動體育文化的指標。毛孟靜質疑當局正進行的預審階段是變相圍標,令有趣的公司須與其他公司組合成財團。公民黨陳淑莊再就姚松炎的質疑追問,指政府規定的 DBO 須完成工程後才付款。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馮程淑儀指有不同模式,DBO 著重的是採購程序。

會議在中午12時17分開始處理臨時動議,姚松炎的動議被否決後,陳克勤提議將表決鐘聲由五分鐘縮減為一分鐘。梁國雄反對,批評已經「問都唔俾問」,陳志全指今日的財委會與其他會議重疊,議員出入頻繁,將表決鐘聲縮減不理想。民主黨許智峯批評立法會大會為讓路財委會縮減時間,令大會會議時間不足。陳健波回應指法庭已有裁決,主席可就討論時間劃線。民主黨鄺俊宇指園區很多問題仍未解決,監管園區的委員會的組成仍在構思。陳健波再次反駁議員「倒果為因」,指財委會審議情況緩慢,卻批評加會處理的主席,「公唔公道先?」

photo_2017-06-23_12-03-45
圖: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及常任秘書長馮程淑儀

photo_2017-06-23_12-03-56
圖:陳志全、梁耀忠

【七一遊行】民陣上訴遭駁回 拒增波斯富街作第二起點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民陣今日就七一遊行路線與上訴專員委員會召開上訴會議。民陣召集人區諾軒表示,上訴是要爭取維園中央草坪以外,以波斯富街作第二起點,作疏導人流,但上訴委員會最終以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道路使用權有負面影響為由,維持警方原有決定。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下星期四起一連三日訪港,消息指習將會到訪中環地盤和港珠澳大橋工地。對於上訴被否決,區諾軒表示港人絕對懂得變通,即使無法以波斯富街作第二起點,亦可以在其他地方加入遊行隊伍。他重申,習近平來港是向他表達訴求的最好時機,盼望會有更多市民走出來。

民陣的代表律師廖敏皓則指出,警方現階段只批准以維園中央草坪作唯一起點,無法容納大規模的遊行人士。她表示,中央草坪只能容納約3萬2千人,沒有足夠空間容納民陣預計10萬人的數量,在人流高峰期時更會令市民無法進入草坪集合。

廖敏皓強調,在波斯富街以南作第二起點,可額外容納幾千至一萬人的遊行隊伍,從中分散人流;而市民在途經波斯富街直接到達軒尼詩道西行線時,亦可避免因橫過東行線而對交通造成的不便。她續提到,民陣將安排十名糾察在波斯富街兩旁指揮秩序,並會在軒尼詩道和波斯富街交街設立講台,協調疏導人流。

2017-06-23 09.50.46

警方指單一起點是最合適安排

港島總區高級警司謝國偉質疑兩個起點的可行性,指主辦單位難以掌握兩個起點的人數;並對警方在人手調配和維持秩序方面有一定影響。謝國偉指,以波斯富街作第二起點,部分車輛或要繞道,加劇其他道路擠塞情況。他強調,在考慮任何道路使用的申請,確保公眾安全和公眾秩序為重要原則。

此外,慶委會在七一當日將會「打對臺」,在維園6個足球場舉辦創科展。民陣擔心因為出入口位置距離太近而造成衝突,但謝國偉指,警方屆時會在港鐵天后站作分流措施,避免與參加創科展的人發生衝突。警方同時會在遊行隊伍經過的籃球場實施潮水式管制,並按實際情況截停隊伍,讓市民有道路進入創科展區。

民陣早在5月24日已與警方開會,商討遊行路線和起點安排,6月8日再與警方作第二次會議,但警方拒絕第二起點的建議;區諾軒在翌日到申訴專員公署遞交申訴書,強烈批評康文署在審批場地的程序存有漏洞。

記者:盧芷晴


【啟德體育園】319億撥款強行通過 財委會首處理引用《公共財政條例》施加條件議案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財委會今日在爭議聲中,通過319億啟德體育園撥款。財委會今首次處理引用《公共財政條例》第21條就政府動用撥款施加條件、具約束力的議案,提出議案的朱凱廸認為此先例能為立法會取回撥款主動權,財委會日後除通過或否決外增加「有條件通過」的選項。

立法會財委會今日召開四節共八小時會議,主席陳健波在早上劃線,先後否決中止待續及休會動議,並將表決鐘聲由五分鐘縮減至一分鐘,全部否決26條由議員提出的臨時動議後,處理朱凱迪引用《公共財政條例》動議的議案,規限政府於2018年7月1日後才能支用審批的款項。今次是立法會成立以來,首次有議員以此方式提交議案並獲財委會主席批准討論,議案最終被否決。啟德體育園319億撥款則在財委會討論約13小時後,以36票贊成、21票反對、1票棄權下獲通過。

2017-06-23 10.07.40
圖:朱凱廸

朱凱迪早前向財委會主席申請引用《公共財政條例》第21條,就撥款施加條件及例外情況等權力動議七項議案,財委會主席陳建波以「過於狹窄」為由,否決其中6項議案,但「破天荒」批准朱凱廸提出一項。朱凱廸發言時指,法例賦予立法會權力在批准開支時附加條件,令計劃更符合市民需要。他認為附加條件議案對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有重大意義,因為過往政府議案「郁都唔郁得」,是次動議為立法會在公共財政上「攞番主動權」,為財委會往後通過議案新增「有條件通過」的選項。

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反對議案,指立法會一方面「通過撥款」、一方面「限制動用」屬於情不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謝曼怡則認為動議性質限制政府施工以及「用錢」的時間,阻撓政府履行職務、影響工程的原意及其完整性,甚至加重政府開支,認為動議「超越財委會審批責任,亦僭越政府執行責任」不屬《公共財政條例》下的保障範圍。

立法會議員姚松炎支持議案,認為幫忙政府補救。他指只要推遲財政司司長動用金額,能令到啟德體育園 DBO 模式不再違反效益促進組在2008年訂下的內部指引的付款模式(承辦商先支付,政府期後償還)的規定,亦令政府提及的外國成功例子能夠應用、文件不再「失實」。

2017-06-23 10.07.28
圖:姚松炎

建制派議員石禮謙反對,認為議案違反《基本法》第73條。公民黨楊岳橋回應指議案經立法會法律顧問審批,又指《基本法》並沒有規訂立法會不能在審批撥款時附加額外條件。朱凱廸則在總結動議時回應指動議具法律基礎,屬財委會權力,同時感謝陳健波批准他提出,亦期望不是最後一次。最終動議獲20票贊成、33票反對遭否決。

下午會議甫開始,議員繼續討論「將表決鐘由五分鐘縮短為一分鐘」的動議。多位泛民發言反對,又批評主席陳健波未有提供足夠時間作討論。劉小麗批評主席陳建波「布剪得太早」,又認為體育園議案尚餘很多問題未釐清。街工梁耀忠、民主黨尹兆堅、朱凱陳均認為表決鐘聲應維持5分鐘,令議員仔細看清臨時動議,惟陳健波認為議員取態不會因表決鐘聲長短而影響,動議在建制派支持下獲通過,並迅即否決全部由民主派議員提出的臨時動議。

記者:林俊謙

浸大學生工人遊行要求對話 新外判商匿貨車簽合約

$
0
0

(獨媒特約報導)關注勞工問題的浸大學生組織昨日(6月23日)發起校內遊行,抗議校方就外判商事宜中,拒絕學生參與。遊行期間,學生發現新清潔外判商惠康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在貨車上與工人簽訂合約,並拒絕發合約副本予工人。外判商負責人面對學生追問急步逃走,乘的士離開。

外判商拒發遣散費  校方拒與學生溝通

浸大保安及清潔外判商合約將於6月30日完結,但龍衞保安有限公司及莊臣清潔有限公司拒絕支付遣散費,並推出「特惠金」方案,向願意簽署自願離職書的工人,發放一筆「特惠金」,相等於遣散費經強積金對沖後的餘額,其中6成由外判商支付,4成由校方負擔。接受特惠金的工人不能支取強積金戶口內的僱主供款作為遣散費,只能在退休後申請提取。兩外判商亦恐嚇工人,若不接受特惠金和簽署自願離職書,便會被視作轉換新工作而沒有通知公司,會被追討代通知金。

校方並未有採取行動向外判商施壓。浸大行政副校長李兆銓日前發聲明指,如員工不接受特惠金方案,可提交勞資審裁處審理。校方亦透過法律顧問表明,不會扣起外判商的「尾糧」。關注校園勞工的學生組織批評,校方不斷以法律程序作藉口,逃避大學應有責任,任由工人獨自面對財雄勢大的僱主。

浸中學生會會長劉子頎透露,物業處副處長李志文指「收到大學指示」,暫不會與同學再進行對話。此外,莊臣與龍衞日前分別約見工人,但拒絕學生參與會議,莊臣更在會議期間派出數名大漢在門外把守,阻止學生進入。學生擔心與學校的溝通渠道失效,令事件陷入死局。

02
浸中學生會會長劉子頎

學生工人校內遊行 校方重覆立場

昨日(6月23日)下午,浸大社關、浸大學生會和職工盟保安工會發起遊行,共有約60人參與,要求校方就保安及清潔外判事宜與學生展開恆常對話,並確保新外判商合約保障工友權益。他們從賽馬會廣場出發,途經教學及行政大樓,沿途高叫口號,於終點逸夫樓平台集會。

浸大社關成員雅文指工友並沒有真正的選擇,很多決定都是在外判商的威嚇下作出的。她又指,最近工人間流傳一份「學生不代表我」的聯署表格,主管竟命令工人一定要簽署,否則不能過渡到新公司。

浸大社關成員Victor指,「學生不代表我」聯署表其中一項訴求為,要求教職員工會代表工人與大學管理層協商,可是工會已表態,與學生立場一致。他認為教職員工會「被擺上枱」,校方故意造成假對立,令工人誤以為學生和教職員工會立場不一,從而分化工人和學生。

34
保安何先生

保安何先生認為,「退縮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對話才能解決到問題。」他質問校方,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怎向同學交代?」他預計自己將面對種種打壓,「但是我好清楚我立場去到邊。」

11浸大協理副校長楊志剛

浸大協理副校長楊志剛此時現身,重覆校方立場,指會為想追討遣散費的工人提供支援。被問到校方會否和學生對話,楊志剛則回應,新外判商合約已「傾咗」,「如果要再傾下一步就是兩年之後」。學生會會長劉子頎則指,楊志剛一直都沒有參與討論外判商事宜,相信校方找不知情的人出來「受靶」,毫無誠意。

56
兼職講師Carmen Chan

講師落淚:大學勞工待遇應做得更好

在浸大擔任兼職講師3年的Carmen Chan加入集會,發言指學生對校方的不信任令人痛心。她一度感觸落淚,「叫學生怎樣再相信學校呢?」。她重申浸大是一所基督教大學,勞工待遇「應該比法例做得更好」。她亦表示基層工人與自己的處境一脈相承,因校方口頭指會與她續約,但到現在6月還未正式簽約。「今天我看到一個很ridiculous(荒謬)的場面,一邊有很多保安,另一邊亦有很多人幫緊保安,但兩邊竟是對立的。我們為的是甚麼?一個飯碗。但你們心知肚明,他朝君體也相同。」

25工人多次追問職員為何沒有合約副本。

新外判商拒發合約副本 學生包圍

遊行期間,學生收到消息指新清潔外判商惠康在一架停泊在校園附近的貨車上,與工人簽訂新合約。學生趕往貨車的停泊地點,看到一名工人正在向公司職員追問為何沒有合約副本,對方並沒有正面回應。其後,惠康負責人鄭子華現身,對於眾人就合約副本的追問,他指「要等公司答覆」,然後急步往附近乘坐的士離開。

眾人留守在無人的惠康貨車旁,等待負責人現身,並發現該貨車逾時停泊,學生隨即報警舉報違例泊車。警察約10分鐘後到場發出告票。

47
惠康負責人鄭子華

55
數十人包圍貨車,等待惠康負責人現身交代。

校長發信予師生 承諾規定外判商付遣散費

同日,浸大校長錢大康向全校師生發電郵,表示 「為進一步完善外判安排,大學日後在招標時,將清楚規定承辦商在承辦合約完結後,必須根據《僱傭條例》向所有符合資格的外判員工發放遣散費。」

44
民主牆現「學生不代表保安員」大字。

記者:黎彩燕、葉世強

收入高於申請社福門檻 中低收入女性幸運感偏低

$
0
0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崇德社委託幸福創客科技及劍橋幸福研究所,進行2017年香港低收入職業女性幸福感調查,由11個非牟利團體協助收集數據樣本。他們在星期五舉行「香港低收入職業婦女心理健康調查報告」調研結果發佈會。研究發現在中低收入在職女性中,家庭人均月收入為15,000至20,000元的女性「幸福感」只有67.15分,比家庭人均月收入為5,000至10,000元的女性之72.97分為低,估計與她們的收入剛好比申請社會福利的門檻高,因而得不到社福保障有關。

調查共收集了1,080個婦女樣本,當中包括601位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2萬元的在職女性,及479個高收入女性家庭人均月收入高於2萬元的高收入女性;探究不同的年齡、婚姻狀態等對女性幸福指數和心理症狀等因素的影響。低收入女性的幸福指數平均為69.85,對社會保障制度的滿意度則只有57.25分。

家庭人均月收入為15,000至20,000元的女性幸福指數低於家庭人均月收入為5,000至10,000元的女性,幸福創客科技創辦人蘇德中認為,結果與現時社福制度的申請標準有關,家庭人均月收入達15,000元剛好高於社會福利的申請門檻,令她們未能享受全面的社會福利。蘇又認為這項發現有助優化針對這個收入範圍的在職女性的支援措施,為她們施以援助。

任職社福界的黃小姐(化名) 獨力撫養兩名幼子。她感嘆自己已把「人生交托給家庭」,時間全數用作上班和照顧家庭,缺乏私人時間,連看電影的時間都沒有。幸得母親體諒,協助照顧孩子,但她表示害怕自己過份依賴家人,無形中轉嫁壓力予家中長者。

黃小姐坦言,為了得到孩子的遊戲治療及補習費用的津貼資助,她與僱主協商,薪金不能高於15,000,以免因收入超出申請上限,而需多付兩倍以上的服務費用。黃小姐正申請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以補貼家庭開支。

另一名調查受訪者陳太兼職縫製衣服,丈夫任職夜更的士司機,沒有時間照顧兩名女兒。她指財政問題是最大的壓力來源,定期複診亦花費不菲,丈夫因為身體欠佳未能長時間工作;家中更有一名入住安老院的90歲父親。她表示,在空餘時會到社區中心參加活動,學習新事物以減輕日常生活的壓力,亦會尋找社工幫助,保持心境健康。

政策倡議委員會主席溫馮月珊表示,現代女性需承受多方壓力,面對種種挑戰和困難,對其心理健康構成極大威脅。她指出,研究希望全面了解本港低收入在職婦女的心理健康狀況,探究威脅女性心理健康的潛在因素,並為優化社會福利政策提出有力的數據和建議。

記者:呂頌婷

張秀賢成立新組織「立言香港」 稱非為新東補選鋪路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早前曾表示積極考慮參選立法會新界東補選的張秀賢,宣佈成立議政組織「立言香港」,但表示不是補選鋪路。張秀賢表示,組織當中有商界、前學聯及學民思潮成員,並已邀請佔中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等學者作學術及政策顧問,協助調整組織方向和主張。組織將以撰文方式論述對香港未來展望的主張,並舉辦講座和研討會協助地區組織增強力量。

組織有五名委員,張秀賢將擔任召集人,其他委員包括包括機場發展關注網絡發言人巫堃泰、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畢業的鍾燊豪、港大《學苑》前總編輯、曾編寫《香港民族論》的梁繼平和前浸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張崑陽。他們提出五大主張:經濟自主、體制自強、社區自治、文化自成及國際自立,希望透過政策倡議,為香港帶來新的政治路線。

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因宣誓風波而被取消立法會議員資格,新界東及九龍西兩區將進行補選,新民主同盟的范國威和鄭家富對新東議席一直虎視眈眈。張秀賢早前亦曾和沙田區議員麥潤培推出聯合橫額,他表示民主派對於派誰出人選未有共識,又稱現時尚未公布確實選舉日期,現階段只會做好準備,其餘一切順其自然;但表示會尋求多方支持。

2017-06-24 08.15.53

張秀賢曾任前中大學生會會長及學聯常委,對於港獨的看法,他指現階段條件不成熟,可行性不大;但認為香港人的前途應由港人自己共同商討決定未來。張表明「立言香港」的組織成立與其參選計劃並無關係,現階段亦沒有組黨的意欲。

張秀賢又指出,現時非建制黨派之間存在誤解和派別間的包袱,希望以議政組織的身份,為非建制黨派提供一個溝通空間,連結不同派別,認真討論香港未來的政策發展。他續提到,組織的第一大方向是針對紅色資本在香港的侵蝕情況作研究及分析,資金主要由非建制派的商界支持日常運作,並會逐步籌集其他活動的資金。

出席記者會的巫堃泰表示「能戰方能議和」,認為民間力量必先壯大,才能保持香港對國際和中國的重要性及議價能力,「由香港人自己話事」,而非「肉隨砧板上」任政府魚肉。他展望日後香港的年輕人能夠有足夠資本和條件,規劃2047年後香港的將來。

「立言香港」又會在大圍設立社區空間,舉辦研討會及社區項目。巫表示計劃是將台灣的「哲學星期五」引入香港,活動暫定每月舉辦一次,希望為市民定時提供有關時政、藝術、音樂及影像等不同的資訊。

記者:呂頌婷

新增隔音屏未納主體工程 環評標準過時 中九龍幹線432億撥款照過工務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工務小組今日(6月24日)加開兩節會議。議員質疑政府新提出近油麻地駿發花園的隔音屏未納主體工程,環評採用的標準亦已過時。不過項目仍在18票贊成、1票反對及11票棄權下通過提交財委會。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早前曾否決中九龍幹線方案,認為工程將令油麻地駿發花園居民承受過多的污染。政府將項目直接提交工務小組,並提出「折衷方案」,延長隔音屏,不過方案涉及重新刊憲,故未有納入是次撥款申請中。

螢幕快照 2017-06-21 上午10.20.39

會上多名議員關注方案對附近駿發花園居民的影響,當局亦並未就新方案諮詢居民。民主黨黃碧雲及鄺俊宇均要求政府回應居民訴求,再更改為全密封隔音罩的覆蓋範圍。當局稱主體工程獲通過後會再研究延長密封罩的可行性,並再諮詢當區居民。

議員同時擔心加士居道天橋加裝密封隔音罩後的會令嘈音在出入口兩端排出,影響附近居民。朱凱陳以及公民黨譚文豪均問及局方有否就嘈音分貝作評估以及要求局方提供相關研究數據。政府委托的顧問公司奧雅納代表未能即時提供,,路政署則表示隔音罩具吸音功能,不會集中在出入口排出。

中九龍幹線工程的環評標準是根據環保署八十年代的標準。有議員質疑工程不符環保署2014年更新後的標準。劉小麗指如按最新標準,污染將會「超標得好緊要」。協助政府進行研究的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學部教授劉啟漢指,中九龍幹線的二氧化氮的污染在兩套標準下都不達標,原因是污染物的背景濃度本身很高,稱 「唔做(興建幹線)比做差」。路政署則稱在隧道內會設置空氣淨化系統,有效隔絕八成二氧化氮以及可吸入懸浮粒子。

對於中九龍幹線的作用,朱凱廸詢問當局有否考慮政府2023年收回西隧後以及港鐵沙中線、觀塘延線通車後整個交通的情況。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邱誠武指評估已考慮兩條港鐵延線,但並未將平衡三條過海隧道的方案納入考慮。

今早會議初段,社民連梁國雄質問劉啟漢教授為何只提供英文簡報以及用英語發言。劉回應指因昨晚才回港,亦表示願意補交中文版本的簡報,惟梁國雄仍表不滿,指「咁忙唔好嚟」。主席盧偉國要求梁國雄注意發言內容及不要在座位喧嘩,及後更驅逐梁國雄離開會議廳,會議一度暫停。復會後盧偉國沒要求梁國雄離開,但不允許他再參與討論。

記者:江永勳

Viewing all 1698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