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大埔民政處於10月18日收到林村許願廣場項目伙伴機構「大埔林村鄉發展教育委員」來信,表示放棄參與該項目。大埔區議會昨日(11月2日)討論餘款用途,民政處提出將1,500萬撥至另一社區重點項目,翻新大埔官立中學作藝術中心。建制派區議員支持方案,認為增撥款項是「實而不華」,相信市民期待已久,望能提供高水平的場地。民主派則不同意,認為項目迫切性不大,應從「林村天安門」事件中汲取教訓,開放公眾諮詢,減少社區反彈。
2013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向各區區議會撥款1億,推行社區重點項目計劃,林村許願廣場計劃屬大埔區計劃之一,造價5,200萬,因造價高、外型像天安門而備受爭議。項目於上年度立法會財委會無法通過,如今主辦機構放棄申請,故區議會重新討論餘款去向及社區重點項目計劃方向。
民政專員:正好騰出資金
大埔民政事務專員呂少珠指出,藝術中心項目廣受大埔市民及校長期待,是區內的「亮點工程」,但奈何社區重點項目計劃資金有限,早前林村許願廣場的項目索價5,200萬,故只能「睇餸食飯」,有很多設備「好想做,但無錢做」,現時廣場項目終止,剛好騰出資金予藝術中心。民政處提議增撥1,500萬,用以興建大型宣傳畫報裝置,增設指示牌、茶水間、無障礙音效系統、地台翻新及藝術器具清洗設施等。
民主派建議撥予醫療服務
新民主同盟任啟邦認為社區的資源如何運用,理應由民眾參與討論,自己沒有預設立場,但認為呂少珠提出的工程項目其實可以獨立處理,並非急切到要今天上馬,認為反映政府害怕諮詢,又稱應參考「林村天安門」的反面例子,不能一味求快,一定要得到區內共識才能減少社區反彈,讓一億公帑用得其所。
任啟邦又向記者稱,2013年區議會討論此項目時已操之過急,沒有探討其他可能性,故希望經過審慎考量,再廣收區內市民意見後再作決定。他又指出,區內長者眾多,有牙科、眼科等醫療需要,但關愛基金申請程序繁複,並只限於75歲以上長者,認為若能把款項投放於社區醫療服務,65至75歲長者會受惠良多。
新民主同盟周炫瑋亦表示,根據規劃署設立的準則,每10萬人便應設立一所健康中心;大埔區有逾30萬人口,但區內只有2所診所,周指應參考葵青區及南區,將社區重點項目撥款撥予區內醫療服務之用。
建制派:整靚啲使用率就高啲
社區重點項目計劃工作小組主席、大埔區區議會副主席民建聯黃碧嬌不滿,稱4,800萬對藝術中心的改建工作有困難,早前已就項目於區內籌款,有5個熱心地區人士捐了800萬,以彌補政府撥款不足,質疑「有錢點解唔做好啲?」,又稱「冇理由差咁多社區人士嘅人情債,有政府錢唔用㗎!」鄧銘泰也同意增撥款項,認為「唔好兩頭唔到岸,整靚啲使用率就會高啲」,又質疑民主派提出的醫療服務需要延續性,擔心沒有機構願意承擔。
周炫瑋批評,民政處代表事前沒有提交任何文件,例如1,500萬元的細項用途、每項用途的造價等,在會議當天才草草提出增撥款項,質疑在「零文件、零數字」下,何以立即要區議員表態。黃碧嬌隨即反駁,「咁你哋6個都只係交封信就話起社區服務,邊個承辦?內裡款項細項幾多?你哋都無數字啦」。
黃碧嬌於會後向記者表示,藝術中心項目已經「起動咗」,希望盡快能展開。她又補充,同意將餘款3,000萬投放於長者醫療服務。但劉勇威則擔心,草率通過增撥1,500萬後,剩下的3,000萬「唔湯唔水」,認為就不足以開展一個完整項目,只能「做啲好hea嘅嘢」,相信會引來市民反對。
方案最後以13票贊成、7票棄權通過。呂少珠表示會再與藝發局商討增撥款項的細項用途,亦要經過立法會審議,程序嚴謹,款項定必會用於藝術中心當中。會後被問及會否擔心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再「拉布」反對撥款,黃碧嬌無奈稱:「無辦法㗎啦,你叫佢哋唔好拉布啦!」
記者:李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