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第二節開始,由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羅永生教授及立法會議員梁國雄任嘉賓,討論雨傘運動是否「革命」。
第二場:是革命,還是運動?
講者:羅永生(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長毛梁國雄(社民連立法會議員)
羅永生指,他對佔中的觀感是香港的反對派面臨系統性的危機,即理論的膚淺和組織的分散。他認同周永康對雨傘運動的文化分析,我們需要思考什麼結構性因素導致雨傘運動如此進行。
唯行動主義
「社運取代政運」,議題單一、分散,沒有總體理論,是羅永生認為民主運動面對的其中一個問題。民主運動未能植根,無法解決深層次的矛盾,結果回到「唯行動主義」,我們想不出其他方法,最後只能訴諸行動,也是周永康提到的「無牌可出」問題,解決不到深層問題就到行動裡面處理。
羅永生提到,雨傘運動後所有人都交了白卷,人人都有責任,不光推動佔中的人。羅永生指出,基本的商討的文化不在我們的生活裏面,沒有人在自己的範圍裏面(課堂、教會)推動民主。
有自由沒民主
羅永生指出,雖然我們壯烈地透過雨傘運動,讓世界看到港人對民主想像,但港人其實並未走出殖民地的政治文化。香港傳統的政治文化,只是認為自由,特別是經濟自由非常重要,捍衛自由已經變成我們的本能。但羅永生指,什麼是民主我們其實並不清楚,只知道民主是基本權利,但沒有足夠的經驗以民主的方式爭取民主,結果在爭取目標的過程中用獨裁的方法爭取民主。大家走出來都是等待權威,有分歧的時候沒有方法產生共識。羅永生指,民主文化裏面最重要的就是反思,如果沒有反思的習慣和本能,民主根本沒辦法生根。
革命非只於行動
對於革命,羅永生指革命不在於行動的方式,而是對目標的認真態度。激進不應只是形式上的激進,假冒的激進是革命最大的敵人。「基督的敵人不是撒旦,而是扮演出來的假基督。革命的敵人不是反革命,而是愛好革命的扮革命。」
協力:Bel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