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香港獨立媒體網與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公共專業聯盟、莫乃光議員辦事處合辦的「改建高鐵可否為社會尋求最大效益?」論壇,講者有公共專業聯盟黎廣德、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前立法會議員吳靄儀、土地正義聯盟朱凱迪、環保觸覺譚凱邦。各講者發言及論壇全紀錄見此。
講者之一姚松炎指,各國政府也經常恐嚇工程上馬後不應叫停。他指承建商及政府非常了解這種怕蝕心態,產權經濟學稱為「產權專屬」、行為經濟學稱為「前景理論」、金融經濟學為「大得不能倒」、工程經濟學則為「幕後黑手理論」。他又引述三藩市市長Willie Brown稱如市民知道工程的真正成本,一定不會批准。姚松炎又引述Bent Flyvbjergh的「特大工程鐵律」,十個基建項目有九個超支,「鐵律」亦在香港應驗。
姚松炎又指香港亦曾叫停工程,包括叫停40公頃西九工程,「如果要追究要追究董建華」,他亦指印尼及日本亦曾叫停高鐵及奧運場館工程,指今日要學懂叫停一些「必蝕工程」。
姚松炎又比對高鐵申建時與今日的交通規劃考慮,除車程較慢外,客量亦已調停,經濟效率亦已調停。他指高鐵最新開支844億,但高鐵50年毛利僅為523億,屬「必蝕」項目。
除工程成本外,姚松炎指如市民願意每日付出1萬元阻止公安在港執法,即表示社會願意付出700億社會成本阻止高鐵,「已經有賺」。姚松炎又重新計算高鐵經濟回報,他先指政府從未提及2061年高鐵乘客量數字,指如按政府每年4%增長計算,2061年高鐵將有2億人次使用,「幾難令人相信。」姚松炎指,因為高鐵香港段須拆帳,「幾多人都係收四十零蚊。」
圖:政府僅交代高鐵至2031年客量估算,但回報卻以50年計算,如以政府4%年增長計算,高鐵客量在2061年將達2億人次。
對於政府指停工成本為330億,姚松炎指停工有三種意思,包括「停工唔理」、「停工後重啟」,他指政府的計算為「停工後重啟」。第三種意思是「停工改建」,姚松炎按公共專業聯盟建議,將總站改建為商業及文娛用途、前菜園村用地改建為房屋,總支出為881億,經濟內部回報率為11.5%,遠高於高鐵4%,「作為投資者你會揀邊個?」姚松炎強調,消除「一地兩檢」政治憂慮的社會效益「非常巨大」。
文中投影片由姚松炎教授製作